随着宋娇娇囤积的粮食被充公,由官府出面开设粥棚,并以极低的价格开仓放粮,京城飞涨的粮价,终于被遏制住了。
百姓们在粥棚前排着长队,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批粮食的来龙去向。
“听说了吗?这批粮,是从永宁侯府抄出来的。他家那个新媳妇,就是安定侯府那个假千金,囤积居奇,想发国难财呢。”
“呸,真是黑了心肝的。人家安定侯府的真千金,纪学士的夫人,听说早就把自己的嫁妆田产出的粮食,悄悄交给了官府,一文钱没要,都送到青州去了。”
“真的假的?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千真万确。我有个亲戚在户部当差,亲耳听见尚书大人夸纪夫人呢。说她深明大义,有古之风范。不仅送了粮,还自掏腰包,请了漕帮的大船,日夜兼程往青州送呢。”
“哎哟,这才是真正的侯府千金啊。那纪夫人,真是人美心善的活菩萨。”
一时间,宋千千的名字,伴随着“活菩萨”、“深明大义”的赞誉,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纪府门前,甚至有受过恩惠的百姓,自发地前来磕头谢恩。
这些消息,自然也传回了安定侯府。
陈夫人自那日从纪府狼狈归来,便被安定候下了禁足令,日日在佛堂抄经。当她从心腹丫鬟口中听到外面的传闻时,整个人都怔住了。
她的两个女儿,一个成了人人唾骂的祸家毒妇,被夫家休弃,前途尽毁;另一个,却成了万民称颂的活菩萨,声名鹊起,光耀门楣。
何其讽刺。
她想起宋千千那日冰冷决绝的眼神,想起她说的那句“您是在杀我”。悔恨与羞愧,像无数根烧红的针,密密麻麻地刺进她的心脏。她引以为傲、倾心疼爱的娇娇,亲手将她推向了深渊;而被她忽视、厌弃的千千,却在无形中,保全了安定侯府的体面。
她捂着脸,终于在佛前,流下了痛苦而悔恨的泪水。
书房内,安定候听着长随的禀报,久久没有言语。他手指摩挲着一枚玉扳指,目光深沉如海。
声东击西,栽赃嫁祸,借力打力,环环相扣。将一幅赝品字画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李府,引京兆尹入瓮,一举将张首辅的左膀右臂,用一个最荒唐、最无法辩驳的罪名钉死。
这一手,快、准、狠,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嫁妆作为诱饵,其心性之果决,手段之老辣,让他这个在官场军中沉浮数十年的老将,都感到一阵心惊。
如今,又是借着宋娇娇的东风,将自己的善举衬托得无与伦比,不仅为纪玄昭赚足了声名,更是在朝野上下,为纪家,也为安定侯府,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这个女儿……他真的,从未看懂过。
“侯爷,宫里传来消息。”长随低声道,“陛下对纪夫人赞不绝口,还赏了纪府不少东西。”
安定候缓缓吐出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纪府的方向。
“备一份厚礼,”他沉声吩咐,“送到纪府去。”
……
青州,历城。
蝗灾过后的土地,满目疮痍。虽然京城运来的第一批赈灾粮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死亡的阴影,并未就此散去。
腐烂的蝗虫尸体,被污染的水源,以及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灾民,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床。
瘟疫,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最初,只是几个村落里,有人开始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当地的赤脚郎中只当是寻常的风寒和吃坏了肚子,并未在意。然而,短短三日之内,疫情便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
倒下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的数字,开始触目惊心。
恐慌,比瘟疫本身传播得更快。
当消息汇总到坐镇历城的纪玄昭案头时,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封锁所有出现疫情的村落,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纪玄昭的命令冷静而迅速,“将所有病患集中隔离,焚烧尸体,开挖深井,取用洁净水源。另外,立刻张榜,向全城征集大夫。”
他的指令一条条下达,有条不紊。然而,他心中清楚,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青州偏远,本就缺医少药,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烈性时疫,本地的大夫们根本束手无策。
就在整个青州官署都陷入一片绝望之际,一队插着“漕帮”旗帜的船队,顶着风浪,逆流而上,抵达了青州码头。
船上卸下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一箱箱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药材。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艾草……全是应对时疫的良药。
更让纪玄昭震惊的,是随船而来的,还有二十多名来自江南各地的名医,以及上百名身强体壮、统一着装的伙计。
为首的,正是漕帮帮主赵飞。他风尘仆仆,见到纪玄昭,立刻抱拳行礼:“纪大人,奉夫人之命,赵飞前来支援。这是夫人让小的带来的药材、大夫和人手,一切听凭大人调遣。”
纪玄昭看着眼前这支援军,看着那一箱箱散发着药香的木箱,心中巨震。
夫人?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宋千千那双清澈而沉静的眼眸。
在京城,她是如何未卜先知,提前预料到青州会爆发瘟疫的?她又是如何有如此大的能量,在短短时间内,调集到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
他来不及深思,巨大的惊喜与感激,瞬间淹没了他。这支队伍的到来,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是救命的希望。
“赵帮主,你来得太及时了。”纪玄昭紧紧握住赵飞的手,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有了这批专业的医疗力量和充足的药材,局面立刻得到了控制。
大夫们迅速诊断出病症,开出对症的药方;伙计们则在纪玄昭的统一指挥下,分发药物,熬制汤药,清理疫区,安抚百姓。
一场足以吞噬整个青州的人间惨剧,在宋千千的提前布局和纪玄昭的果断指挥下,被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而此刻,另一位“朝廷命官”周荣升,却在为自己“高瞻远瞩”的策略而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