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御书房中,一声清脆的瓷碗摔碎的声音,响彻在房中。哪怕是在御书房外的一众太监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都下意识打了个冷颤,连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知晓今个陛下从上朝回来后,似乎受了气,心情不大好,脸色阴沉的回到御书房中后就将御书房关了起来。房中除了贴身太监外,只有首辅杨邺,其余人一概不得入内。
在他们的记忆中,皇上上一次发这么大的火,还是在大皇子违背皇命,在书院做了那件事之后。看来今日,事情比那件事还要大。
而在外面一众人心中暗自猜想的同时,御书房中,皇帝站在案几前,脸色阴沉仿佛可以滴水,他的随行太监默不作声,跪在一旁,收拾地面上被砸碎的青花龙鱼瓶,这是千年前大周王朝的古物,价值不菲,平日里皇帝甚是喜爱,几乎每日都要观赏一番,今日却恼羞成怒的将其一把摔碎,让他都不敢想陛下此刻的心情。
杨邺依旧是老谋深算的坐在那里,即便面对皇帝刚才的暴怒行为,他也是无动于衷,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了。
李执来回踱步,几次三番后,终于指着杨邺,沉声道:
“他这算什么?称病不朝,故意让朕难堪,这是要逼着朕向他低头不成。他韩万钧好大的胆子!”
杨邺语气平淡道:
“陛下,还请息怒,镇国公如果只是一个喜欢耍小孩子脾气的人,那镇守西北,威慑西荒二十年不敢轻举妄动的事就是一个笑话了。”
李执冷声道:
“他不是逼朕是什么?朕已经给他台阶了,可他却连来都不来,还给朕来了一句要颐养天年,不问朝政,好啊,他真以为朕离开了他,这大夏王朝就找不到人用了不成。”
杨邺缓缓道:
“陛下,恕老臣直言,至少在目前局势下,西北边境,的确需要韩万钧坐镇,其他人还真不行。”
皇帝哼了一声道:
“东阳王难道就震慑不了西荒?”
杨邺缓缓道:
“且不说现在换将,是否来得及,东阳王即便可以震慑,但他为何留在青州,陛下不会忘了吧。”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凝,杨邺沉声道:
“东阳王不可轻动,以防万一,而除了他之外,大夏没有人比韩万钧更适合应付西荒,所以,他这番举动,不过是在为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提前做好铺垫罢了。”
皇帝沉声道:
“他现在故意称病,不愿上朝,朕难道还要亲自去登门不成?”
杨邺缓缓道:
“陛下贵为天子,登门自然是不必的,但是时候和我们这位韩帅好好聊聊了。陛下不妨私下与他约见一面,有些事,有些话,不妨说开。”
皇帝眼神闪烁,他身为九五之尊,心中自然一万个不愿和韩万钧谈判,这其实已经变相折损了帝王颜面,可事到如今,他很清楚,边关之事不可拖延,大夏九州,如今来各州府道来上折子的,他都已经放不下了,几乎都在为镇国公一事说情,朝野上下更是眼巴巴看着呢,这就是他韩万钧有恃无恐的底气。
皇帝经过这么长时间终于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后,缓缓道:
“杨老认为,朕在哪里约见合适?”
杨邺缓缓道:
“陛下,您应该心中清楚才对。”
皇帝眼神微微闪烁起来......
镇国公府,韩万钧躺在躺椅上,手中则是拿着一卷江湖轶事录,看得津津有味,他年少时也不是没有幻想过仗剑走天涯,当一个潇洒不羁的风流剑客。可惜,按照林婉清的说法,他在武道一途,就是一块榆木疙瘩,能够成就二等江湖高手的水准,都是韩府中的高手太多,硬生生喂出来的,真要是去了江湖,那最后只有四个字,不知死活。
其实韩万钧心中清楚,自己的天资没有自己娘子说的那么差,说来说去,她不过是不希望自己去走江湖,既担心自己遇到危险,也担心这样会给韩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他是韩百胜的嫡长子,未来的镇国公,若是带着一些污点,多少对韩府前途不利。
韩万钧也就死了这颗心,反正有林婉清这样的女子在身旁,就算真的走江湖,也大概不会在喜欢任何其他女子了,那这江湖走的也没什么意思。
韩万钧尚且沉浸在自己的心神之中,中年管家缓步走了进来,他低声道:
“老爷,府中来人了,是宫中的人。”
韩万钧淡淡道:
“不是已经告病了吗?打发走就是了。”
关键沉声道:
“他不是来让老爷入宫的,而是来送信的。”
韩万钧终于放下书本,饶有兴趣的看了管家一眼,管家会意,立刻拿出一份被封泥封存好的信封,那红色的封泥乃是皇家专用,他想也没想,将书信接过,随后撤开信封,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仔细看了几眼后,眼神微微波动,随后将书信重新放回信封,轻笑道:
“比我预想的要快一些,看来是杨邺在背后的主意。”
韩万钧想了想后,对管家说道:
“去告诉等候的那位,就说我知晓了,顺道给他送十两黄金。”
管家微微点头道:
“知晓了。”
等到管家离开后,韩万钧则继续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这一幕他早就想到了,事实上,他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刻。
“恭喜主上,总算是走到这一步了。”
黑衣老人笑呵呵的坐在院门前,手中依旧握着自己的酒葫芦,只不过里面的酒已经换成了京都最出名的玉琼浆,虽然也是属于名酒之列,但与书院的仙人酿却依旧相差甚远,不过他也只能先将就着了,心中也是在想着,自己这次回到雍州,一定要贴着脸却问莫无忧多讨要一点才行。
韩万钧闻言,眼睛不曾睁开,只是慵懒道:
“还差一点,这里的事情结束,我的休闲日子也就到头了。”
柴老笑道:
“主上是做大事的人,哪里能闲得住,远在京都,却已经将雍州的一切布置妥当,此次借刀杀人,即钓出了军中的不稳因素,为后续的大战做了准备,又借着杨邺得刀清除了暗中窥探的那些势力,在加上这最后一件事,可谓是一箭三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