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灾区社会秩序趋于稳定,民心渐安。齐昊得以将更多精力转回他始终牵挂的改革深水区——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经过“智创未来”和“西山古道”风波的淬炼,以及抗洪救灾的洗礼,他推动改革的策略变得更加审慎而坚定。省能源投资集团,这艘西山国企的“航母”,依旧是他选择的第一块,也是最难啃的试金石。
能投集团的改革试点方案,在齐昊的亲自主持和数轮打磨下,终于成型。方案核心直指痼疾:一是“消肿”,大刀阔斧地剥离非主营业务和冗余的三级以下子公司,聚焦能源主业;二是“赋能”,推动集团层面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并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强制要求提取一定比例利润投入研发;三是“激活”,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薪酬激励机制,打破“大锅饭”和论资排辈。
方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甫一抛出,便引发了激烈讨论。虽然马国强已调离,但其代表的保守思维和利益关联并未完全消散。
“齐省长,方案的方向我同意,能投集团确实需要动手术。”一位与能投系统关系密切的副省长斟酌着开口,“但是不是有些措施过于激进?尤其是大规模剥离辅业和裁员,涉及上万职工安置,会不会引发不稳定?还有引入战投,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失控甚至流失?这些都是需要极度谨慎对待的问题。”
他的担忧,代表了会议室里不少人的心声。就连新任的常务副省长,也表达了对改革节奏和风险控制的关切。
齐昊耐心听完所有人的意见,沉稳地回应:“同志们,能给集团体量庞大,但大而不强,尾大不掉。不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至于稳定问题,方案里明确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同时提供转岗培训、内部退养等多种安置渠道,不是简单地把人推向社会。引入战投,目的是‘引制’、‘引智’,改善治理,激发活力,只要我们在章程和协议中设定好‘黄金股’等 safeguard(保障条款),国有资产的安全底线就牢不可破!”
他环视会场,语气斩钉截铁:“改革必然有风险,但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能投集团的试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下去!出了问题,我负主要责任!”
齐昊的强势和担当,压下了会议上的多数异议。改革试点方案原则性通过。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较量,将在方案落实的每一个环节展开。
能投集团内部,更是暗流汹涌。董事长郭达康在接到省里正式批复的试点方案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个下午。他明白,这一次,齐昊是动了真格,再无回旋余地。他既不甘心自己经营多年的“独立王国”被打破,更害怕在深度改革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会被牵扯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投集团表面上紧锣密鼓地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郭达康亲任组长,开始“贯彻落实”。但在具体推进中,各种软抵抗层出不穷。
集团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职工分流安置实施细则,条件苛刻,程序繁琐,看似完备,实则设置了重重障碍,意在让大多数职工知难而退,或者将矛盾焦点引向省里制定的政策框架。在剥离辅业公司时,郭达康授意评估机构尽量做低资产估值,试图以“甩包袱”的方式低价处置给某些关联企业,甚至有意造成“明剥暗不剥”的局面。
这些情况,通过不同渠道,陆续反馈到齐昊这里。他不动声色,一方面让省国资委加强对能投集团改革过程的实时督导和审计;另一方面,他指示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组成的考察组,以“考察改革一线干部”为名,进驻能投集团,深入了解情况,重点关注领导班子,尤其是郭达康本人在改革中的真实表现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就在能投集团改革陷入“上面热、下面冷”,推进缓慢的胶着状态时,一个意外的人物主动找到了齐昊。
来访者是能投集团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名叫刘建业,一位技术出身、性格耿直的老党员。他在一个周末的晚上,通过齐昊秘书的安排,秘密来到齐昊的住处。
“齐省长,冒昧打扰您。”刘建业神色凝重,带着一丝决绝,“集团现在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走样,甚至会失败!”
他直言不讳地向齐昊反映了郭达康在改革中阳奉阴违、设置障碍的具体事例,包括在人员安置上搞“土政策”、在资产剥离中试图利益输送等。更让齐昊震惊的是,刘建业还提供了一条线索:郭达康可能与几年前集团下属一个煤矿发生的、被压下去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关,当时的事故调查报告可能存在瑕疵。
“齐省长,我知道反映这些问题要冒很大风险。”刘建业坦然道,“但我是一名党员,不能眼看着集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不能看着国有资产被蛀蚀!我相信省里是真心想改革,想把企业搞好!”
齐昊郑重地接过刘建业提供的材料,紧紧握了握他的手:“建业同志,感谢你的信任和勇气!请你放心,党和政府绝不会让坚持原则、敢于直言的同志吃亏!你反映的情况非常重要,我们会认真核实,依法依规处理!”
送走刘建业,齐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刘建业的出现,像一把钥匙,可能打开能投集团沉重大门后的隐秘空间。他意识到,国企改革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不仅涉及现有的利益调整,更可能牵出历史遗留的脓疮。
他立刻与省纪委书记赵刚通了电话,将刘建业反映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的线索,做了通报。赵刚高度重视,表示将立即组织精干力量,秘密核查。
与此同时,齐昊也加紧了在明面上的推动。他亲自召集能投集团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开会,在会上毫不留情地点名批评了改革推进迟缓、方案执行变形的现象,并宣布,省里将建立改革任务“红黄牌”督办机制,对未能按时按质完成改革节点的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
“能投集团的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走!”齐昊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郭达康等人,“谁要是还想抱着老皇历不放,还想搞暗度陈仓那一套,就是西山省改革发展的绊脚石,就必须被坚决搬开!”
他的强硬表态,如同在能投集团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郭达康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会后甚至没有与其他班子成员交流,便匆匆离去。
破冰之旅,已入深水区。表面平静的水面下,冰山巨大的底座开始显现。齐昊知道,接下来,不仅是改革与守旧的较量,更可能是一场揭开盖子、清除积弊的硬仗。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坚定。无论水有多深,冰有多厚,他都必须将这破冰之航,进行到底。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省国资委主任:“把能投集团需要剥离的辅业名单和初步评估报告,明天一早送到我办公室。还有,集团领导班子近三年的述职述廉报告,我也要再看一遍。” 他需要掌握更多的细节,为可能到来的更大风暴,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