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昊对能投集团的紧逼,如同不断加压的堤坝,让内部蓄积的暗涌终于找到了决口。省纪委联合调查组根据刘建业提供的线索,对几年前那起被压下的煤矿安全事故重启调查,进展迅速。当年的事故鉴定报告被证实存在人为篡改痕迹,刻意降低了事故等级和责任认定。随着调查深入,线索开始指向时任该煤矿主管上级单位负责人、现任能投集团董事长郭达康,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甚至可能存在收受矿方好处、帮助其逃避责任的行为。
几乎与此同时,省国资委对能投集团辅业剥离过程的专项审计也发现了重大疑点。一家即将被剥离的酒店资产,评估价被刻意压低,而意向接盘方竟然是与郭达康妻弟关系密切的一家空壳公司。这已经涉嫌严重的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
证据链条逐渐清晰,指向明确。省纪委书记赵刚带着初步核查结果,向省委书记周明远和齐昊做了紧急汇报。
“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赵刚面色严峻,“郭达康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改革中的消极抵抗,很可能涉及严重的违纪违法。现在动手,时机已经成熟。”
周明远沉默良久,手指敲击着桌面。能投集团是省属国企龙头,动它的掌门人,影响巨大。但他也清楚,此刻已是箭在弦上。
“我同意纪委的意见。”周明远最终表态,“对于害群之马,绝不能姑息!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确保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确保改革大局稳定。”
齐昊补充道:“我建议,采取‘两步走’。第一步,由省国资委立即调整能投集团领导班子,免去郭达康董事长职务,由在改革中表现积极、原则性强的刘建业同志临时主持集团全面工作,确保改革试点持续推进。第二步,省纪委按规定程序,对郭达康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
这个方案,既体现了反腐的坚决,也兼顾了企业稳定和改革延续,得到了周明远和赵刚的同意。
省委的决定迅雷不及掩耳。第二天上午,省国资委主任亲自带队来到能投集团,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了免去郭达康一切职务、由刘建业临时主持工作的决定。郭达康在会场上面如死灰,被随即进来的省纪委工作人员直接带走。
消息像一阵狂风,瞬间席卷了整个西山省政商两界。支持者拍手称快,认为齐昊终于搬掉了国企改革路上最顽固的一块绊脚石;观望者心惊胆战,意识到这位年轻省长的铁腕和决心远超他们想象;而潜藏的利益关联者则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然而,风暴才刚刚开始。郭达康被带走调查后,其多年经营的关系网和利益链开始剧烈震动,试图自保甚至反扑。
首先发难的,是组织部长孙丽梅。在随后讨论能投集团新董事长人选的书记碰头会上,她拿出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推荐名单。
“齐省长,周书记,能投集团刚刚经历动荡,稳定是第一位的。”孙丽梅语气恳切,“新董事长的人选,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熟悉情况、能够稳定大局的同志。省国资委的张副主任,在国资系统工作多年,各方面情况都很熟悉,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这位张副主任,是孙丽梅的老部下,与能投系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由其掌舵,很难保证改革不会再次陷入僵局甚至倒退。
齐昊早已料到会有此一招,他不动声色地回应:“丽梅部长的考虑有一定道理。但是,能投集团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守成’,而是‘开拓’,是能够坚定不移推进省委省政府既定改革方案的闯将!刘建业同志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熟悉集团情况,在干部职工中威信高,正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我建议,正式任命刘建业同志为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建业同志能力是有的,但毕竟之前一直是副职,突然主持全面工作,又立刻扶正,是不是提拔过快?恐怕难以服众啊。”孙丽梅试图以资历和程序问题阻拦。
“特殊时期,当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齐昊态度坚决,“我们现在评价干部,不能光看资历,更要看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担当!刘建业同志通过了考验,我们就应该大胆使用!这也是树立一个鲜明的用人导向!”
周明远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最终拍板支持了齐昊的意见。能投集团的新掌门人,就此尘埃落定。
人事上的较量刚刚平息,舆论的暗箭又悄然而至。几家之前曾唱衰改革、抹黑齐昊的网络媒体,几乎同时开始炒作“能投集团因改革动荡导致经营下滑”、“千亿国企前景堪忧”等话题,试图将郭达康个人的问题,歪曲成改革方向错误导致的恶果,营造出一种“改革引发混乱”的舆论氛围。
齐昊对此嗤之以鼻。他指示宣传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用事实说话。省统计局很快发布了一组数据:在全省经济承压的大背景下,能投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尤其是在刘建业主持工作后,深化改革,剥离辅业,聚焦主业,管理成本和财务费用显着下降,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反而有所提升。同时,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能投集团改革试点的必要性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效,重申了省委省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坚定决心。
事实胜于雄辩。积极的正面信息和扎实的经济数据,很快压制了那些别有用心的杂音。
但齐昊深知,郭达康案的调查,才是决定这场战役最终走向的关键。他密切关注着纪委的调查进展。赵刚不时向他通报情况,郭达康在确凿证据面前,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开始交代问题。其供述不仅涉及能投集团内部的诸多问题,还牵扯出个别曾在省里重要岗位任职、现已退下来的老同志,当年在项目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为其提供过“关照”。
案件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最初的预料,似乎隐约触及到了某个更高层面的、若隐若现的网络。
“齐省长,案子越挖越深,牵扯面可能会比较广。”赵刚在一次私下沟通中,语气带着一丝凝重,“是否继续深挖下去,需要省委,尤其是周书记和您,给一个明确的态度。”
这是一个关键的抉择。继续深挖,可能会揭开更大的盖子,引发更剧烈的震荡,甚至可能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就此止步,则可能遗留隐患,让某些人逍遥法外,改革的成果也可能被打折扣。
齐昊没有犹豫。他对赵刚说:“老赵,我的态度很明确: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涉及到谁,无论级别多高,背景多深,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这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勇气所在,也是我们赢得民心的关键!出了问题,我和周书记一起负责!”
他的坚决,给纪委的同志吃了一颗定心丸。调查得以排除干扰,继续向纵深推进。
暗涌破堤,浊流尽显。齐昊站在风暴眼中,心情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场由能投集团改革引发的反腐风暴,不仅仅是为了清除几个蛀虫,更是为了扫清改革道路上的障碍,重塑西山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虽然前路必然还有艰难险阻,但他已无所畏惧。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刘建业:“建业同志,集团改革要加速,尤其是那个科技创新基金的运作方案,要尽快拿出来,我们要让能投集团,真正成为西山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风暴过后,他看到的是一片可以大展拳脚、播种希望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