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城头的风,带着北方独有的凛冽,卷着未散的硝烟,掠过“永熙”军旗的绸缎面,发出猎猎声响。中路军攻克沧州的捷报,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北方大地——这座扼守山东与直隶咽喉的重镇沦陷,意味着北伐大军的兵锋,已距天津不足百里,北京的门户,彻底暴露在吴军的铁蹄之下。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内气氛死寂。顺治帝端坐龙椅,脸色苍白如纸,手中的奏折几乎要被捏碎。他不过是个少年天子,虽久居深宫,却也知道沧州失守意味着什么。天津一旦再失,北京便无险可守,大清的江山,可能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中。
“多尔衮!”顺治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难掩愤怒,“吴三桂小儿一路北上,济南、德州、沧州相继失守,你到底在干什么?!”
站在殿下的多尔衮,身着亲王朝服,脸色同样凝重。连日来的失利,让这位昔日意气风发的摄政王焦头烂额。济南惨败,五万精锐覆没;德州被破,四万守军全军覆没;如今沧州又失,吴军兵临天津城下,大清的处境已是危在旦夕。
“陛下息怒。”多尔衮躬身道,“吴三桂麾下将士勇猛,又有沈落雁等谋士辅佐,一路势如破竹,臣已尽力抵挡。如今沧州失守,天津已成必争之地。臣恳请陛下允许,调集北方所有精锐,前往天津驻守,与吴三桂决一死战!”
顺治帝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你有把握击败吴三桂?”
“臣不敢保证必胜,但天津城防坚固,又有海河作为屏障,只要臣调集十万大军,再加上东北满洲八旗精锐驰援,定能将吴三桂挡在天津城外,保住北京!”多尔衮语气坚定,心中却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知道,吴三桂的北伐大军士气正盛,绝非易与之辈,但此时已是背水一战,只能拼死一搏。
顺治帝点了点头,道:“好!朕准你所请,即日起,北方所有兵马皆由你调遣,务必守住天津,保住大清的江山!”
“臣遵旨!”多尔衮躬身领旨,心中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场天津决战,将是大清与永熙政权的生死之战,胜则保住江山,败则万劫不复。
与此同时,沧州城内,北伐大军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吴三桂正与沈落雁、苏凝香、穆青岚等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帐内的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天津的地理位置、清军的部署以及北伐大军的进军路线。
“陛下,根据情报,多尔衮已调集十万大军驻守天津,同时还在调集东北满洲八旗精锐驰援,预计不出十日,天津的清军兵力将达到十五万以上。”苏凝香手持情报,语气凝重地说道,“天津城防坚固,又有海河环绕,易守难攻,多尔衮显然是想凭借天津的城防与兵力优势,与我们决一死战。”
穆青岚站起身,眼中满是战意:“陛下,管他有多少兵力,末将愿率先锋部队,直取天津!凭我北伐大军的勇猛,定能攻克天津,直逼北京!”
吴三桂看着穆青岚,心中虽有不忍,但也明白,穆青岚的勇猛是军中的士气支柱。可他也清楚,天津并非济南、德州可比,多尔衮集结了重兵驻守,硬攻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沈落雁摇了摇头,道:“穆将军,不可鲁莽。多尔衮此次是背水一战,必然会拼死抵抗。天津城防坚固,兵力雄厚,又有海河作为天然屏障,硬攻之下,我们恐怕会损失惨重,即便攻克天津,也会元气大伤,不利于后续攻打北京。”
吴三桂点了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多尔衮必然会倾尽全力防守,我们不能贸然行事。”他看向沈落雁,“丞相有何良策?”
沈落雁微微一笑,道:“陛下,如今东路军凌霜水师已进驻天津外海,牵制了部分清军兵力;西路军慕容雪将军也已在草原争取到蒙古部落的支持,实力大增。臣建议,我们‘稳扎稳打,等待会师’。”
她走到地图前,用羽扇指着天津的位置,道:“我们可以在沧州休整几日,补充粮草和军械,同时传令凌霜水师尽快逼近天津沿海,加大对清军的牵制力度;另外,传令慕容雪将军率领西路军加速南下,绕至天津西侧,与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待东路军、西路军会师后,我们再集中兵力,攻打天津,届时内外夹击,清军必败无疑!”
吴三桂沉吟片刻,道:“好!就按丞相所言!传朕旨意,大军在沧州休整十日,补充粮草军械;同时,传令凌霜水师尽快逼近天津沿海,牵制清军兵力;传令慕容雪将军,率领西路军加速南下,务必在十五日内抵达天津西侧,与大军会师!”
“遵旨!”帐下众将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众将纷纷离去,帐内只剩下吴三桂和沈落雁。吴三桂走到地图前,目光望向北方天津的方向,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丞相,你说我们此次能攻克天津,一统天下吗?”吴三桂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连日来的征战,让他身心俱疲,虽然捷报频传,但他深知,接下来的天津决战,将是一场恶战。
沈落雁走到吴三桂身边,语气平静却坚定:“陛下,臣相信,我们一定能攻克天津,一统天下。北伐大军士气正盛,将士们同心同德,又有东路军、西路军的配合,再加上江南稳固的后方支持,我们必胜无疑!”
她顿了顿,继续道:“陛下不必过于操劳,如今大军休整,陛下也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迎接即将到来的天津决战。”
吴三桂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有丞相在,朕放心。”
深夜,沧州城头,月色如水。吴三桂独自登上城楼,身披铠甲,望着北方的天空。夜风吹拂着他的长发,带着一丝凉意,也让他纷乱的思绪渐渐平静下来。
他想起了柳如眉,那个为了救他而牺牲的女子,想起了她临终前的笑容,心中一阵刺痛。若不是她,他恐怕早已命丧清军之手,更别说如今率军北伐,逼近京津了。他在心中默默道:“如眉,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大军已经逼近天津,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你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你的心愿,复汉家故土,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他又想起了山海关起兵时的誓言,想起了那些为了北伐大业而牺牲的将士们,想起了江南百姓的期盼,心中的责任感愈发强烈。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这场天津决战,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成败,更关乎汉家的存亡,关乎天下百姓的未来。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走上城楼,是沈落雁。她手中捧着一件披风,走到吴三桂身边,轻声道:“陛下,夜凉,小心着凉。”
吴三桂回过头,看着沈落雁,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丞相还没休息?”
“陛下也不是一样。”沈落雁将披风递给吴三桂,“臣知道陛下心中牵挂北伐大业,担心天津决战的胜负。但陛下不必过于忧虑,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东路军、西路军如期会师,我们定能攻克天津。”
吴三桂接过披风,披在身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沈落雁,道:“丞相,这些日子,辛苦你了。若不是你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我们也不会取得今日的胜利。”
沈落雁淡然一笑:“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为陛下一统天下尽一份力,是臣的荣幸。”
两人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夜色深沉,星光璀璨。沧州城内,北伐大军的营帐连绵不绝,灯火点点,像一片繁星,在黑暗中闪烁。远处,天津的方向一片寂静,却潜藏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丞相,你说,一统天下后,我们的江山会是什么样子?”吴三桂轻声问道。
沈落雁眼中闪过一丝憧憬,道:“一统天下后,陛下可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可以整顿吏治,选拔贤才,让朝堂清明;可以开疆拓土,扬我国威,让汉家儿女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吴三桂点了点头,眼中也充满了憧憬:“朕也是这么想的。待攻克天津,直取北京,一统天下后,朕定要开创一个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汉家江山永固。”
夜风吹拂,军旗猎猎。两人并肩站在城楼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心意相通。他们都知道,即将到来的天津决战,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但他们更有信心,凭借北伐大军的勇猛,凭借东路军、西路军的配合,凭借江南稳固的后方支持,一定能攻克天津,直取北京,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沧州城内,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士兵换岗的脚步声。北伐大军的将士们正在养精蓄锐,等待着东路军、西路军的会师,等待着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天津决战。而吴三桂与沈落雁,也在这寂静的夜晚,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北伐大业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