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黄沙,掠过无垠的蒙古草原,将西路军的“永熙”军旗吹得猎猎作响。慕容雪身披银白战甲,腰间悬着一柄鎏金弯刀,纵马立在队伍前方,身后是三千精锐骑兵,以及一辆缓缓行驶的马车——车内,供奉着柳如眉的灵位,青纱遮罩,在苍茫草原上透着几分肃穆。
她的肩头还缠着厚厚的绷带,伤口是上次与清军激战留下的,虽已结痂,却仍在颠簸的马背上隐隐作痛。可慕容雪的脊背挺得笔直,那双曾含着柔情的眼眸,此刻满是坚毅。她很清楚,西路军的使命远比个人伤痛重要——蒙古部落盘踞北方草原,若不能争取他们的支持,北伐大军便可能腹背受敌,多尔衮随时可能联合亲清部落,截断中路军的后路。
“将军,前面就是察哈尔部的营地了。”副将阿古拉策马上前,声音带着几分谨慎,“察哈尔部首领额哲一向亲清,多尔衮曾赐给他大量牛羊和军械,恐怕不会轻易倒戈。”
慕容雪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那片连绵的蒙古包,炊烟袅袅,却透着几分戒备。她勒住马缰,沉声道:“传令下去,大军在三里外扎营,不得擅自挑衅。我单骑前往察哈尔部大营,会会这位额哲首领。”
“将军万万不可!”阿古拉急忙劝阻,“额哲生性狡诈,又对大清忠心耿耿,您孤身前往,恐有不测!”
“无妨。”慕容雪抬手按住腰间的弯刀,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慕容氏在草原上经营多年,父辈曾与各部首领歃血为盟,额哲就算再亲清,也不敢公然与草原旧部撕破脸。更何况,我此去并非乞求,而是为他们指一条生路。”
说罢,她不等众人再劝,调转马头,独自一人朝着察哈尔部的大营疾驰而去。银白的战甲在阳光下闪烁,宛如一道闪电划破黄沙,背影决绝而孤勇。
察哈尔部的大营外,数十名蒙古骑兵手持长矛,戒备森严。看到慕容雪单骑而来,立刻厉声喝止:“来者何人?止步!”
慕容雪勒住马,声音清亮:“告诉你们首领额哲,草原慕容氏后人慕容雪,特来拜访。”
“慕容氏?”守卫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慕容氏曾是草原上赫赫有名的部族,祖上出过数位英雄,只是后来渐渐衰落,依附于明朝,如今却跟着吴三桂起兵反清。
一名守卫不敢怠慢,立刻转身入营通报。片刻后,大营的正门缓缓打开,额哲身披貂裘,腰挎长刀,带着一群亲信走出,目光警惕地打量着慕容雪。
“你就是慕容雪?”额哲的声音粗哑,带着几分审视,“听说你投靠了吴三桂那个叛逆,如今竟敢踏入我的营地?”
慕容雪不卑不亢,勒马上前,目光直视额哲:“额哲首领,我今日而来,不是为了争辩谁是叛逆,而是为了察哈尔部的存亡,为了草原所有部落的未来。”
“哼,我的部落好不好,用不着你一个叛徒来操心!”额哲冷哼一声,语气充满敌意,“多尔衮王爷待我不薄,赐我牛羊军械,保我察哈尔部衣食无忧。倒是你们,跟着吴三桂作乱,迟早会被大清的铁骑踏平!”
“衣食无忧?”慕容雪冷笑一声,声音陡然提高,“额哲首领,你难道忘了,清军入关前,是如何抢夺草原的牛羊,如何屠杀反抗的部落?多尔衮给你的那点好处,不过是嗟来之食!他利用你牵制草原,一旦北伐大军被平定,你以为察哈尔部还能保住如今的地位?到那时,你们只会成为清军随意宰割的羔羊!”
额哲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休要胡说!多尔衮王爷英明神武,怎会做出这种事?”
“英明神武?”慕容雪眼中闪过一丝嘲讽,“那你可知道,济南已被我永熙大军攻克,多尔衮亲自率领的五万精锐,也在偷袭我军大营时全军覆没?如今北伐大军兵锋正盛,直逼京津,大清的气数已尽!你若继续依附于他,只会连累整个察哈尔部,让你的族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她顿了顿,语气放缓了几分,带着一丝恳切:“额哲首领,草原各部本是同根同源,世代相依。当年我父辈与你祖父歃血为盟,约定共守草原,抵御外敌。如今,清军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吴三桂陛下承诺,只要草原各部支持北伐,待天下一统,便承认各部的自治权,永不干涉草原事务,还会开通互市,让草原的牛羊、皮毛能换取中原的粮食、布匹,让族人过上真正安稳的日子。”
额哲沉默了,眉头紧紧皱起。慕容雪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他的心里。他并非不清楚清军的野心,只是这些年靠着多尔衮的扶持,察哈尔部才得以壮大,他实在不愿轻易改变现状。可慕容雪所说的清军惨败的消息,又让他心中充满了不安。
“你说的都是真的?”额哲迟疑地问道。
“绝无半句虚言。”慕容雪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以与你立下血誓,若有半句假话,甘愿死于乱箭之下!而且,不止察哈尔部,草原上已有不少部落看清了形势,暗中与我联络,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一同反清。你若此时倒戈,便是草原各部的功臣;若执迷不悟,日后只会被钉在草原的耻辱柱上!”
就在这时,一名亲信匆匆跑到额哲身边,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额哲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亲信带来的消息,与慕容雪所说的清军惨败一模一样,甚至还提到,多尔衮已派人前往草原,催促各部派兵支援,否则便要派兵镇压。
额哲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他看着慕容雪坚定的眼神,又想起清军以往的残暴,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翻身下马,对着慕容雪抱拳道:“慕容将军,我信你一次!察哈尔部愿意倒戈,追随永熙陛下,共抗清军!”
慕容雪心中一松,翻身下马,回礼道:“额哲首领深明大义,慕容雪感激不尽!从此,察哈尔部便是我西路军的盟友,草原各部,也会因你的选择而受益!”
额哲哈哈大笑起来,上前拉住慕容雪的手:“慕容将军快请入营,我这就设宴款待,咱们好好商议如何配合西路军,牵制清军侧翼!”
慕容雪点了点头,与额哲一同走进大营。她知道,说服察哈尔部,只是草原征程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部落需要联络,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离开察哈尔部后,慕容雪率领西路军继续西进,前往自己的母族——科尔沁部。科尔沁部是草原上的大部族,势力雄厚,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西路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科尔沁部的首领是慕容雪的叔父,博尔济吉特·巴图。得知慕容雪前来,巴图亲自率领族人出营迎接。看到慕容雪身披战甲,风尘仆仆的样子,巴图眼中满是心疼。
“雪儿,你受苦了。”巴图握住慕容雪的手,声音哽咽,“自从你跟着吴三桂起兵,我就一直为你担心。如今看到你安然无恙,真是太好了。”
“叔父,让您担心了。”慕容雪的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这是她来到草原后,感受到的第一份亲情,“我此次前来,是想请科尔沁部支持北伐,共抗清军。”
巴图沉吟片刻,道:“雪儿,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草原,为了汉人。吴三桂陛下的承诺,我也有所耳闻。只是,清军势力依旧强大,我们科尔沁部一旦倒戈,必将面临多尔衮的疯狂报复,我不得不慎重。”
“叔父,我明白您的顾虑。”慕容雪道,“但如今的形势,清军已是强弩之末。济南失守,多尔衮惨败,北伐大军即将逼近京津,一统天下指日可待。若我们此时退缩,等到清军被平定,科尔沁部只会落得与察哈尔部原本一样的下场。反之,若我们支持北伐,待天下一统,科尔沁部必将成为草原上最受尊敬的部族,族人也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她顿了顿,又道:“而且,我已经说服了察哈尔部的额哲首领,他愿意与我们一同反清。有了察哈尔部的支持,我们的实力大增,就算多尔衮派兵前来,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巴图看着慕容雪坚定的眼神,又想起这些年清军对草原的压迫,终于点了点头:“好!雪儿,叔父信你!科尔沁部愿意追随你,支持永熙陛下,共抗清军!”
得到科尔沁部的支持后,慕容雪的信心大增。巴图不仅派遣了五千精锐骑兵加入西路军,还联络了草原上其他几个与科尔沁部交好的部落,短短数日,西路军的兵力就扩充到了一万余人,实力大增。
为了凝聚草原各部的力量,慕容雪决定在科尔沁部的营地举行一场盟誓仪式。消息传开后,草原上十几个部落的首领纷纷赶来,其中既有主动倒戈的,也有持观望态度的。
盟誓仪式当天,草原上搭建起一座巨大的祭台,台上摆放着牛羊祭品,飘扬着各部的旗帜。慕容雪身着银白战甲,手持鎏金弯刀,站在祭台中央,身后是柳如眉的灵位,青纱在风中轻轻飘动。
“各位首领,今日我们在此盟誓,不为个人恩怨,不为一己私利,只为反抗清军的压迫,守护草原的安宁,支持永熙陛下一统天下!”慕容雪的声音清亮,传遍整个草原,“从今日起,草原各部结为同盟,共抗清军,共享太平!若有违背誓言者,天地共诛,草原共弃!”
说罢,她举起鎏金弯刀,划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滴入面前的酒碗中。
“共抗清军,共享太平!”额哲第一个上前,划破手指,将鲜血滴入酒碗。
“共抗清军,共享太平!”巴图紧随其后。
其他部落的首领也纷纷上前,效仿慕容雪的动作,将鲜血滴入酒碗中。一时间,草原上响起整齐的誓言,声震云霄,久久回荡。
盟誓结束后,慕容雪回到自己的营帐。夜深人静,草原上一片寂静,只有朔风呼啸的声音。她走到马车旁,掀开青纱,看着柳如眉的灵位,眼中满是思念。
“如眉,你看到了吗?我们的西路军越来越强大了,草原各部也纷纷加入我们,北伐大业一定能成功。”慕容雪轻声呢喃,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只是,这草原征战,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没有你在身边,我时常感到孤单。三桂他……还好吗?他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思念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慕容雪取出纸笔,借着烛光,写下一封书信。她倾诉着草原征战的艰辛,描述着盟誓仪式的盛况,更表达了对吴三桂的牵挂与思念。
“三桂,待一统天下,我便回到你身边,再也不离开。你一定要保重身体,等着我。”写完最后一句话,慕容雪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折好,交给身边的亲兵,“务必将这封信亲手交给苏凝香大人,让她转交给陛下。”
亲兵郑重地点了点头,连夜出发,将书信送往中路军大营。
数日之后,这封带着草原风沙气息的书信,辗转送到了吴三桂的手中。此时,吴三桂正在沧州休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天津决战。
拆开书信,慕容雪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字里行间的思念与牵挂,如同暖流般涌入吴三桂的心中。他仿佛看到了慕容雪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身影,看到了她独自面对各部首领时的坚毅,也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单与脆弱。
吴三桂心中满是感动与心疼,他提笔回信,字迹雄浑有力:“雪儿,辛苦你了。草原征战不易,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切勿勉强自己。你在草原所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你在,西路军稳固,朕无后顾之忧。待一统天下,朕便带你走遍这大好河山,共享太平盛世。切记,万事以安全为重,朕等你回来。”
写完信,吴三桂将其交给苏凝香的情报人员,叮嘱道:“务必尽快将信送到慕容将军手中,让她放心。”
情报人员离去后,吴三桂站在营帐外,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慕容雪在草原浴血奋战,凌霜在渤海牵制清军,苏凝香、沈落雁、穆青岚等人在身边辅佐,还有无数将士为了复汉家故土而抛头颅、洒热血。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更有信心,在众人的辅佐下,早日平定天下,实现一统山河的誓言。
草原上,慕容雪收到吴三桂的回信,看着信中关切的话语,眼眶不由得湿润了。她将书信紧紧贴在胸口,心中充满了力量。朔风依旧,黄沙漫天,但她的眼神愈发坚定——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牵挂的人,她必将在这片草原上,杀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