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赵孟启星夜兼程赶往大兴府。
次日傍晚,大兴城下。
早在宋初,太宗赵光义在高梁河兵败辽国,彻底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统治权。
辽国升幽州府为南京,又称燕京。
金国时期,海陵王迁都燕京,改名永安府,后又改名大兴府。
金末军阀乱战,蒙古人大肆南下破坏,大兴城几经沉浮,近乎残垣断壁。
就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接手大兴城这个烂摊子。
淳佑早年,河北置制使董槐曾下令修缮大兴城,调用数千民夫加固城墙,开挖河道,大兴城才恢复了一些生机。
淳佑末期,赵官家有了迁都的念头,暗中调役夫拓宽大兴城墙,前后三四年,役夫人数也不定,工程进度缓慢。
宝佑元年始,赵官家不再掩饰迁都的想法,下决心大兴木土,零零总总征调近五十万役夫来此,新都规建变的轰轰烈烈。
赵孟启立于城前,望着近十五米高的土墙不禁感叹巍峨,若等外墙垒砌上青石砖会更显霸气。
当然从远处看去城墙延伸处尚有许多高短不一的缺口,离完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来者何人?为何夜闯城关!”
大兴府守卫全是黑炭军精锐,长矛一横,声高气足。
“本官是贵州刺史赵孟启,欲见李府君,还不速速开门!”
事态紧急,赵孟启打马上前,丝毫没有下马的意思,也未出示什么信物之类。
在守卫看来此人姿态傲慢的很,但偏偏是这种人他们不敢得罪:“赵刺史稍等,小人这就去通报。”
半刻左右,一位中年将领大步走出城门,只看了赵孟启一眼便单膝跪地,抱拳拱手:“末将夏松拜见赵刺史。”
这个魁梧的大胖子赵孟启见过,他的父亲是寿春郡开国侯夏贵,曾多次到雍王府述职。
黑炭军是大宋边军中最多的一支,战兵、辅兵、驻兵加起来有十三四万人,当年全平章为防止吕文德一人坐大,便分出了两支兵马给吕文焕和夏贵。
虽说三部仍合称黑炭军,但吕文德直属战兵不超过五万人。
夏贵此人曾在禁军履职,当过全平章亲卫,对全平章是忠心耿耿,甚至超过了与自己有同乡之谊、提携之恩的吕文德。
民间有句话叫做:凡为将,出禁军。凡为都统制,出亲卫营。说来也巧,大宋如今的高级将领有六七成是从全相帅的亲卫营爬上来的,譬如刘整、王坚、郭侃、汪德臣等等。
全平章用三十年光阴为大宋编织了一张高级将领组成的守护网。
“夏统制不必多礼,你来的正好,速调一队人马随我去柴哨庄!”
赵孟启并没有听杨彦全再去找李庭芝,而是直接命令夏松出兵,想的是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领兵?不知是何事让赵刺史如此急切?”
夏松闻言心中也打着思量,若放在平时,夏松提一队兵马去打猎都不成问题,毕竟边军自治权很高,夏松的顶头上司又是自家父亲,没那么多顾虑。
但牵扯到赵孟启就另当别论了,赵孟启的一举一动可是要上达天听的,官家本来就对边军防控之心很重,更不想见边军肆意妄为,此间火候不好掌握,很容易献殷勤不成,反落一身骚。
这个兵不好出,还是要走正规程序,告知李庭芝与夏贵,由双方协定后再出兵为佳。
“问这么多做甚?快些出兵便是。”赵孟启不耐烦道。
“好,末将这就去营中提兵马,赵刺史入城稍等。”夏松答应的十分干脆。
“速度要快!”
夏松领命后快步入城,寻了一马直奔军营,此番忙碌全表现在赵孟启面前。
实则黑炭军在城东就有驻兵,夏松舍近求远无非是拖延一些时间,再派人去告知李庭芝与夏贵。
赵孟启一行人入城,城内少见民房建筑,到处堆的都是木材石料,看起来乱糟糟的,不过赵孟启更好奇皇城的建设,等事情结束后他定要去看看。
说句大不敬的话,官家已过天命之年,不出意外的话定是没有自己住的时间长,临安府的皇城太小了,彰显不了皇家气派。
一个多时辰后,夏松披甲姗姗来迟,身后跟着五六十骑,李庭芝与夏贵都没有露面,给足了赵孟启面子。
“怎这么慢?”赵孟启火气已到了爆发的边缘。
“刺史容禀,城东距大营甚远,又值晚间,整顿兵马又耗了一些时间,末将已是全速赶来。”
“好了!不必解释这么多,连夜出发去柴哨庄,一应情况我在路上与你细说。”
“末将领命。”
等骑兵赶到柴哨庄已是翌日清晨。
庄内仍有淡淡的烟雾升空,庄外遍地伏尸,雪又落下了,遮盖了血迹,冻僵了尸体。
赵孟启在一处农家院中再见杨彦全。
杨彦全围火而坐,见赵孟启到来,立马起身。
“杨兄情况如何?”赵孟启从来没试过如此长时间骑马奔袭,脸上疲态尽显。
“晚了一步,让贼军烧了两座粮仓,不过后续火势控制了下来,贼军有六七百人,与我军厮杀至后半夜才败逃离去。”杨彦全说话间看了一眼夏松。
夏松先是心惊,然后恍然。
怪不得,怪不得啊!能让赵孟启这千金之躯百里奔袭去求援,如此相像,真让人心中发怵。
“这位是大兴府的统制夏松。”
“下官固封山砦官杨彦全拜见夏统制。”杨彦全可不敢托大,立马俯身行礼。
“杨知寨不必多礼,贼军兵败后往哪个方向逃了?”夏松平淡应声,没有过多的表示。
“分小股向东逃散,下官兵力有限,不敢贸然追击。”杨彦全道。
“理应如此,赵刺史,末将先去追捕敌军,此间事就拜托刺史了。”夏松向杨彦全微微点头,转身大步离场。
“赵刺史?赵贤弟,这……”杨彦全佯装大惊失色。
“哈哈哈,杨兄还以为我是哪个权贵子弟吗?我可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来来来,且坐下,我与你细说。”
赵孟启疲态一扫而空,甚至有些暗爽,遮掩了这么久,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让杨彦全知道他份量十足,而且不是从他口中、不经意的说出。
杨彦全自然也要演足全套,正襟危坐,肢体甚至有些颤抖。
小子,面子给你给足了,接下来你就要给杨某发力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