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刊登了某知名学者的署名文章:
《贵霜官员的掠夺成性:从宫廷到地方的系统性腐败》则描绘了一幅贵霜官场黑暗无比的画面:
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官员上任的唯一目的就是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
赋税名目繁多,底层百姓不堪重负,稍有反抗便被视为叛乱,血腥镇压。
简直把百姓当成猪狗在圈养。
黑暗成度远超前汉!
这编辑有点意思,抨击贵霜贵族统治阶层的时候,不忘踩一下前汉……
另一篇文章,《水深火热中的贵霜百姓:暴政下的哀嚎》则以“知情者”的口吻,
描述了在波调和贵族的双重压榨下,贵霜普通农民、手工业者如何生活在贫困和恐惧之中。
“……富楼沙城外,饥民遍地,易子而食并非传说;
乡村之间,税吏如虎,稍不如意便破家夺产……
彼国百姓,无不翘首以盼王师,如盼云霓!”
《青州日报》率先推出了“贵霜黑暗实录”系列报道,每天用两个版面,详细揭露贵霜的种种“罪行”。
一篇名为《贵霜贵族的饕餮盛宴:以民脂民膏为食》的报道中写道:
“贵霜贵族,个个富可敌国,府邸堪比皇宫,珍宝堆积如山。
然,其财富皆来自对百姓的残酷掠夺。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九成被贵族搜刮殆尽;
工匠精心制作的器物,稍有不慎,便会被贵族强行夺走,分文不给;
商民往来贸易,需缴纳数十种赋税,稍有反抗,便会被投入大牢,家破人亡……”
报道中还列举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如
“富楼沙贵族巴赫拉姆,强占民女百余人,稍有不从,便将其家人杀害”
“贵霜财政大臣米特拉达梯,放高利贷,利率高达九成,无数百姓因无力偿还,被迫卖儿卖女”等。
这些案例,有部分是根据刘璋、张朱的讲述整理,
有部分是基于西域都护府的情报,还有部分则是报社为了渲染效果,进行的合理虚构。
《中原日报》则推出了“贵霜官员的掠夺之道”专题,
详细描述了贵霜官员如何利用职权,敲诈勒索商民。
“贵霜官员,从上到下,无不贪婪成性。
商队经过关卡,需向各级官员行贿,否则便会被百般刁难,货物被扣留,人员被殴打;
百姓打官司,无论有理无理,只需向官员行贿,便能胜诉;
甚至连百姓家中的衣物、粮食,官员都能随意抢夺……”
《益州晨报》更是将矛头直指波调,发表了《暴君波调:嗜杀成性的独裁者》一文,文中写道:
“波调通过政变夺取皇位,在位期间,大肆屠杀异己,贵霜旧贵族被其杀害者,不下千人;
他沉迷酒色,强征民女入宫,宫中美女多达数千人;
他横征暴敛,百姓稍有反抗,便会遭到残酷镇压,甚至屠城……”
这些报道,用词尖锐,极具煽动性,
将贵霜国王波调及贵族官员描绘成了一群无恶不作、嗜杀成性的恶魔,
而贵霜的百姓,则被描绘成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被拯救的可怜人。
这些报道,真真假假,虚实结合。
其中确实有一些是基于过往商旅的真实经历,
但更多是经过了夸张、渲染,甚至是为了宣传目的而编造的。
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贪婪、残暴、腐朽、民不聊生的贵霜形象。
除了报纸,开封的街头巷尾,
说书人、相声表演者也纷纷将贵霜的“黑暗事迹”作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城西的“清风茶馆”里,说书人张老先生正在讲述《波调屠城记》:
“话说那贵霜暴君波调,听闻有一城百姓不愿缴纳苛捐杂税,
顿时勃然大怒,亲自率领大军,包围了城池。
他下令,破城之后,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格杀勿论!
一时间,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哭声震天……”
他讲得声情并茂,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痛心疾首,台下的观众听得义愤填膺,纷纷咒骂波调的残暴。
“这波调,简直不是人!”
“太残忍了!这样的暴君,就该被千刀万剐!”
“陛下快点出兵吧,救救贵霜的百姓!”
相声表演者也不甘示弱,在街头表演起了《贵霜官员受贿记》,
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贵霜官员的贪婪无耻。
“话说贵霜有个官员,最喜欢受贿。
有一天,一个商人为了通关,
给了他一两银子,他嫌少,把商人数落了一顿,说:
我等一心为国,怎能收受贿赂!
商人又给了五枚银币,他还是不满意,
说道:
“我等对波调陛下忠心耿耿!你给这点钱是在羞辱我等吗?
……
商人无奈,询问到底该如何做才好。
这官员眉头一皱,盯着商人不语,半晌,在商人被它盯的浑身发毛的时候,才阴沉一笑,说道:
“得加钱!”
最后,商人给了他三十枚银币,他才眉开眼笑,放商队过关……”
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笑过之后,又对贵霜官员的贪婪感到愤怒。
这些报道和表演,如同催化剂,迅速点燃了百姓的情绪。
开封的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声。
“你们听说了吗?贵霜的贵族太坏了,竟然强占民女,杀害百姓!”
“何止啊!我听说书的讲,波调还屠过城呢,杀了好几万人!”
“贵霜的百姓也太可怜了,生活在那样的地方,简直生不如死!”
“朝廷应该快点出兵,不仅要为刘璋和张朱报仇,还要拯救贵霜的百姓!”
“对!出兵贵霜,打倒波调,让贵霜的百姓也能过上我们这样的好日子!”
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各大报纸和说书人、相声表演者的持续渲染下,
贵霜在大宋百姓心中的形象,彻底沦为了一个统治者黑暗、残暴、无恶不作的国度。
百姓们对波调及贵霜贵族的愤怒,对贵霜百姓的同情,
以及对朝廷出兵的期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