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号”的生态模拟区内,刻意营造出地球森林边缘的景象。柔和的光线模拟着晨曦,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和植物清香。这里成为了“生物信号矩阵”计划的核心试验场。
计划启动初期,进展缓慢得令人焦虑。
林涵玥作为主控者,需要极度精细地调控自己的精神输出,既要保持足够的强度穿透那无形的壁垒,又不能带有丝毫强迫性,如同在黑暗中用发丝去触碰另一个世界的琴弦。
“不行,频率还是太‘人类’了,”林涵玥揉了揉眉心,略显疲惫,“我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我们的‘友善’和‘好奇’信号,像石子投入沥青湖,只有瞬间的涟漪,然后就被吞没了,引不起共鸣。” 她看向正在旁边仪器上快速调整参数的“工匠”,“老陈,能把生命信号模拟器的波形再调得‘缓慢’一些吗?更……植物化一些。”
“工匠”头也不抬,手指在光屏上飞舞:“已经在尝试了,参照了比格尔脑波共鸣时的低频δ波和星球背景生命场的谐波特征。但模拟生命信号和真正引导它,是两回事。涵玥,你才是关键滤波器。” 他语气沉稳,但紧抿的嘴角透露出压力。将玄妙的“星语者”能力与冰冷的仪器结合,本身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苏晚晴则在一旁密切监测着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主要是比格尔和另外几名对自然感知敏锐的船员的身体数据。“比格尔,放松,不要刻意去‘想’什么,回忆你在地球森林里做野外调查时,那种忘我的、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 她声音温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比格尔闭着眼,努力调整呼吸,苦笑道:“苏医生,这比分析植物样本难多了……一想到肩负着和外星文明沟通的重任,我这心跳就慢不下来。”
“灰熊”抱着胳膊靠在模拟的“树干”上,看着这群文化人捣鼓“玄学”,忍不住小声对旁边的“藤猿”嘀咕:“这要磨蹭到什么时候?要我说,直接放点咱们的军乐,铿锵有力,说不定它们觉得带劲呢?”
“藤猿”难得没嬉皮笑脸,他正盯着一个反映能量流动的悬浮球体,眼神发亮:“头儿,你不懂,这玩意儿比破解安全系统还刺激。你看那能量流,每次林姐调整频率,它就像被风吹动的蛛网,细微颤动……嘿,有门儿!”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之前未曾出现的微小波动。
几天过去,重复的尝试与微小的进展考验着每个人的耐心。
莫非作为舰长,并未直接参与实验,但他时刻关注着进展。他时常静静地坐在生态区角落,手腕上的“翡翠之心”印记微微发光,似乎在辅助他感知着周围生命能量的细微变化。他没有催促,只是在他们遇到瓶颈时,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比如:“或许不必强求传递复杂概念。生命最基础的渴望,是‘存在’与‘生长’。试试这个?” 他的沉稳,像定海神针,安抚着团队因挫折而渐生的浮躁。
林涵玥的眼下出现了淡淡的黑眼圈,但她眼神中的专注丝毫未减。一次休息间隙,她对苏晚晴低声说:“晚晴姐,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对一个沉睡的巨人耳语,既怕吵醒它,又希望得到回应。” 苏晚晴拍拍她的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医学上,对症下药前也需要漫长的诊断。我们正在做的,就是为两个文明进行‘诊断’。”
“工匠”则完全沉浸在技术难题中。他甚至拆解又重装了三台信号放大器,就为了将背景噪音降低千分之一个单位。当“藤猿”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打算把设备盘出包浆时,他难得地幽默回应:“如果能盘出‘共鸣包浆’,我不介意盘到地老天荒。” 引得众人一阵轻笑,缓解了紧张气氛。
“灰熊”虽然嘴上抱怨,却私下命令陆战队将生态区外围的安保等级提到最高,确保实验不受任何内部干扰。他用他的方式,守护着这场“文绉绉”的接触。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外的组合。
那天,比格尔因为连续实验有些精神不济,苏晚晴让他服用了一支温和的安神营养剂。药物作用下,比格尔陷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放松状态,脑波呈现出极其平稳而开放的a-θ混合波。
几乎同时,林涵玥正尝试将莫非提出的“生长”概念,结合“工匠”优化后的低频载体,以及她自己感受到的一丝源自“翡翠之心”的、充满生机的能量韵律,一同发送出去。
这一次,不再是石沉大海。
生态区内,所有用于监测能量波动的仪器,同时发出了清晰而柔和的鸣响!悬浮的能量球体不再是细微颤动,而是如同心脏般**有节奏地搏动**起来,散发出柔和的绿色光辉!
“成了?!”“藤猿”第一个跳起来。
林涵玥猛地睁开眼,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它们……它们回应了!不是简单的‘注意到’,是……是共鸣!我感觉到……一种缓慢的、温暖的‘流动感’,像春天的树液在树干里流淌……”
更神奇的是,处于放松状态的比格尔,无意识地喃喃自语:“……阳光……雨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他的话语,竟与林涵玥感知到的模糊意象高度吻合!
“成功建立初步单向共鸣!”“工匠”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快速记录着数据,“载体频率确认,情感基调确认!这是一个里程碑!”
苏晚晴立刻检查比格尔状态,确认他一切正常,只是沉浸在一种奇妙的共情体验中。“这种共鸣状态对他无害,甚至有益,类似于深度冥想。”
然而,没等众人高兴太久,林涵玥的脸色微微一变。
“等等……这共鸣……好像在引导我去感受什么……一种……‘阻塞’的感觉?”她努力描述着,“就像一条欢快流动的溪水,突然在某处遇到了淤塞,水流变得滞涩、不安……”
几乎同时,被动浮标传回了新的数据——在星球某片广袤的“琥珀色湖泊”区域,监测到了异常的能量淤积和生命场的低频“哀鸣”信号。
初步沟通成功的喜悦尚未散去,这突如其来的异常信息,给团队带来了新的谜题。
这“阻塞”和“哀鸣”是什么?是那个植物文明本身遇到的难题?是它们生存环境出现了问题?还是……这是它们交流方式的一部分,在向能理解它们“语言”的来访者,展示某种现状?
“灰熊”摸着下巴:“好家伙,刚搭上话就开始诉苦了?还是说,这是个测试?看咱们有没有本事帮上忙?”
“山魈”冷静地分析:“如果是它们遇到的困难,协助解决将是建立信任的最佳途径。但如果是一种交流测试,贸然行动也可能产生误解。”
莫非凝视着主屏幕上那片标记出异常的能量区域,目光深邃。他感受到“青囊之心”微微发热,一种属于医者的、想要探究并解除病痛的本能被触动。
“涵玥,能尝试询问……或者感知,这‘阻塞’意味着什么吗?用它们能理解的方式。”
林涵玥尝试着,将一股蕴含着“询问”、“关切”和“愿意了解”的意念,沿着刚刚建立的共鸣通道,轻柔地传递过去。
回应而来的,是一股更加清晰、却也更加沉重的意象——腐烂的根系、失去光泽的晶体复眼、以及一种弥漫在生命网络中的、缓慢而持续的“痛苦”。
沟通成功了,但传递来的第一个清晰信息,却是一个似乎笼罩整个星球的病痛信号。
青囊团队首次外星接触,从技术挑战,瞬间转向了更为复杂的——星际医疗诊断的前奏。是机遇也是陷阱,是建立信任的阶梯,还是卷入未知风险的漩涡?莫非和他的伙伴们,将如何应对这来自沉默森林的、无声的“求救”(或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