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羊续后的第三日,江东的文人圈已被《送羊公之南阳序》与 “瘦金体” 搅动得沸沸扬扬。蔡邕将许褚的序文真迹带在身边,每日与陆康、高彪、盛宪等人品鉴,还抄录多份分送九江、吴郡的友人。远在九江的张昭收到抄本后,连夜托人送来书信,信中赞道:“仲康此序,有孟轲‘忧民’之志,有子产‘治世’之心;其‘瘦金体’瘦硬如铁,灵动如凤,实乃书法一绝!
这日清晨,蔡邕特意带着一位青年来访都尉府。此时许褚正在工坊查看新造的陌刀—— 工匠们用灌钢法改良了刀身,使其更轻便却不失硬度,见蔡邕到来,连忙赶回府中。
“老师今日怎会有空来我这里?莫不是还在琢磨那篇序文?” 许褚笑着迎上前,目光落在蔡邕身后的青年身上 —— 青年约莫二十岁,身着素色深衣,腰束玉带,面容清秀却透着沉稳,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眉宇间带着世家子弟的儒雅,正是吴郡顾氏子弟顾雍,字元叹。
蔡邕笑着落座,先介绍道:“仲康,这位是吴郡顾雍,字元叹。顾家乃吴郡四大家族之一,世代书香,元叹更是顾家这一辈的佼佼者,不仅书法精湛,更熟悉吴郡的商路民情,连吴郡太守都曾邀他入府佐理文书。我此次带他来,一是让他向你请教‘瘦金体’,二是想让他为庐江出份力。”
顾雍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稳重:“吴郡顾雍,见过许都尉。雍昨日得见都尉的‘瘦金体’真迹与《送羊公之南阳序》,深感都尉文武双全,心中敬佩不已。雍不才,也喜好书法,更略懂舆图标注之术,今日特来向都尉请教。”
许褚心中一动 —— 吴郡顾氏乃江东望族,若能拉拢顾雍,不仅能添一位文才,更能借助顾家在吴郡的影响力,打通庐江与吴郡的商路,甚至牵制吴郡的严白虎。他连忙扶起顾雍,笑着道:“元叹兄客气了!顾家乃吴郡望族,你能来庐江,是我的荣幸。我这‘瘦金体’不过是为了标注舆图、抄写兵法方便,哪谈得上‘请教’?倒是元叹兄出身顾氏,熟悉吴郡的山川商路,日后咱们若要打通吴郡商路,还需你多费心。”
蔡邕见状,适时补充:“仲康说得是。元叹,你在吴郡时便帮太守整理过商路舆图,庐江如今正要拓展东南商路,你若能留下,既能发挥所长,也能让顾家与庐江多些往来,于你于顾家,都是好事。”
顾雍眼中闪过思索,随即道:“都尉若不嫌弃,雍愿留在庐江。一来,可向都尉学习‘瘦金体’,将其用于舆图标注,提升文书效率;二来,晚辈可凭顾家在吴郡的声望,为庐江联络吴郡商户,助都尉打通东南商路。只是雍需先回吴郡一趟,安顿家族事务,再带家眷来庐江。”
“这有何难!” 许褚当即道,“我派邓展率十名影卫护送你回吴郡,确保你与家眷安全。你在吴郡安顿期间,若有需要庐江相助之处,尽管传信来,我定全力支持。”
顾雍闻言,眼中满是感激:“多谢都尉!雍定不负所托!”
蔡邕看着两人,笑着道:“仲康,你能识得元叹之才,又能借顾家之力打通吴郡商路,真是一举两得。元叹,你跟着仲康,也能施展抱负,比在吴郡做个文书更有意义。”
正说着,周瑜带着羊衜来访。羊衜手中拿着一卷竹简,笑着道:“仲康兄,我昨日抄录你的序文时,总觉得隶书难显文中风骨,想求你用‘瘦金体’再写一遍,我好装裱起来,日日诵读。”
看到顾雍,羊衜愣了愣,许褚连忙介绍:“子道,这位是吴郡顾氏子弟顾雍,字元叹,日后会留在庐江帮我打理舆图与商路事务。元叹兄书法精妙,你若想练‘瘦金体’,正好可以向他请教。”
羊衜连忙见礼:“元叹兄,久闻吴郡顾氏书香门第,今日得见,幸甚。”
顾雍也回礼道:“子道兄客气了。我早听过你与都尉探讨武艺之事,日后若有机会,也想向你请教一二,强身健体也好应对乱世。”
周瑜这时也上前与顾雍见礼,低声对许褚道:“兄长,顾氏乃吴郡四大家族之首,有元叹兄在,咱们不仅能打通吴郡商路,还能借助顾家的声望,拉拢吴郡的文人与商户,也多了份助力。”
许褚点头,心中暗赞周瑜心思缜密。他取来笔墨纸砚,当场用瘦金体书写《送羊公之南阳序》。笔锋落下,瘦硬的字体在纸上跃然纸上,蔡邕在一旁看着,不时指点顾雍:“你看仲康这横画,收笔带钩时要快而有力,不能拖泥带水;这竖画收尾的点,要轻而准,像水滴落石,既显灵动,又不破坏整体风骨。你日后用‘瘦金体’标注舆图,更要注意字体工整,让兵士一眼能辨。”
顾雍仔细观察,不时点头,将要点记在心中。他出身世家,见过的书法名家不少,却从未见过这般兼具实用与风骨的字体,心中对许褚愈发敬佩。
写完后,许褚将纸递给羊衜:“子道,这就给你。往后你若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元叹兄,他的书法造诣,日后定能超过我。”
羊衜接过纸,如获至宝:“多谢仲康兄!有元叹兄指点,我定能学好‘瘦金体’。”
此时,吕岱匆匆赶来,递上一份文书:“少主,吴郡的几个大商户听闻顾氏子弟要协助庐江打通商路,也托人来问,想下月来庐江洽谈合作。”
许褚笑着接过文书,对顾雍道:“元叹兄,你看,你还未返回吴郡,吴郡商户就已闻讯而动,这便是顾家的声望!下月商户来庐江,还需你出面接洽,帮咱们甄别优劣,选出可靠的合作伙伴。”
顾雍躬身应道:“遵命!雍在吴郡时,便与这些商户打过交道,深知他们的底细,定能为都尉选出最合适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