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又是去县里例行汇报工作。
张书记进京了,林鸿彬好几个月没找他汇报了。
这个月的新鲜事就是青云山知青林场孵化了一些雉科生物出来,鹧鸪、鹌鹑、各种雉鸡、白鹇等,这些鸟类都是早成鸟,跟鸡鸭一样,雏鸟出壳时已具备独立觅食能力,适合养殖。
“领导,这都5月初了,出口商品交易会基本结束了,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汇报完林场的工作,林鸿彬问道。
“我问过了,是好消息,具体情况在电话里不好讲,过几天省里会有总结会和任务会的。”蔡德海吸了一口烟,然后弹了弹灰,神情自在,嘴角微翘,心情明显很好。
之后就聊起了石谷村种的稻子。
“听说那稻种也是你发现的,怎么到处都有你?”
“大山里面宝贝多,我经常在山里逛,正好被我发现了而已。”
“就你在山里逛?不过怎么说这都是大好事。”
“那县里要不要表示表示?”林鸿彬见状,赶紧顺杆上爬。
蔡德海挑眉:“你在这等我哪?想要什么?”
“给我们大队批几个大学考试的名额,能不能考上看他们能力了。”
蔡德海有点诧异:“不是给你们林场?”
“林场的功劳已经够多了!”
“也是!不过下个月5号就是端午节了,到时候你提前拉一头猪过来,最近客人有点多。”
“行,我找人杀好了给送下来!”
三天后,林鸿彬就一起被叫到省里开会,第一场会是商业厅和外贸公司联合通报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成果。
商业厅的领导一开口就是报喜:
“今年整个出口商品交易会(春季)的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1.8倍,我们省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贸易战,交易总额是去年的3倍,主要的增长点在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方面,贡献增量前三的,一是茶叶、二是羽绒、三是食用菌......”
商业厅的领导随后解释:去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今年来参会的外商明显增多,尤其是东南亚和日本的客商,对闽省的特色农产品兴趣浓厚。
闽省的工业薄弱,出口的产品多为农副产品、轻工品和工艺品。
现在增加了羽绒这个大宗商品,还有菌子这个相对高价的农产品增加了不少数量,茶叶这个传统大宗商品也是大大的增量,特别是小日的对铁观音的需求大增,成交额一下就翻了个。
第二场会是外贸公司优秀事迹报告会,其实就是外贸公司的一群人在吹牛b。听他们讲怎么买茶叶、卖工艺品,还很详细的讲了怎么把几种菌子卖出去的。
外贸公司的人送了几份菜单和一些菌子给有目标客户的宾馆,然后熬了一些银耳羹、羊肚菌鸡汤进展厅给参会者当饮料喝,倒是让闽省代表团出了不少风头。
事情很简单,但外贸公司的几位能说会道,把简单的事情说的引人入胜,听的众人大呼过瘾。
两场会议后,林鸿彬被省革委生产指挥部(之前的计划委员会改组)农业组的一个副组长接待,他倒没有什么省城干部的架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敢对林鸿彬有架子,被教员点名的人可都是能上达天听的。
强者身前多好人,这是社会现象。
“林场长,这次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外贸公司接了很多的食用菌订单,所以省里要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
这次数个单位提供了食用菌,你们单位的品质最高、数量最多,外贸公司要求以后续采买的食用菌以你们单位之前提供的作为标准。
所以这次推广食用菌种植也以你们单位的技术为基础,现在需要您提供技术细节,我们好找其他部门协调。”
“职责所在,这两个是我们林场比较成熟的种植技术!”林鸿彬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食用菌袋装种植法与覆土种植法的资料。
林鸿彬拿着资料开始介绍起来,说明两种技术需要的材料、工具、场地等。
林鸿彬说的很仔细,这位副组长也听的很认真、记得认真。
后续还要上报,然后多部门协调合作,事情还多的很。一些工业材料、工具之类的必须现在就开始统筹,然后安排生产。
之后又开了一天的“关于食用菌种植的推广准备”,这次是多部门联合的。这次会议之后,食用菌种植的推广工作会正式启动,而青云山知青林场,也将成为全省食用菌种植的“技术标杆”。
在准备会上,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几个领导也在场,他们对林鸿彬这个后生也都是笑脸相迎。
张启雄、邱南杨可是他们单位的人,青云山知青林场印发的小册子里,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名字也多次出现,这种不吃独食行为还是很受借人单位喜欢的。
主要是现在没有什么专利权,署多少名林鸿彬都不在乎。
会议结束后,省微生物研究所领导邀请林鸿彬去单位参观,林鸿彬也不客气的答应。
第二天一早,林鸿彬退了房就往省微生物研究所赶,没想研究所还给林鸿彬搞了一场小欢迎会。
省微生物研究所领导也给林鸿彬介绍了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情况,研究所最早是做抗生素研究的,所里关于微生物制药方面的实验室比较多。
林鸿彬也介绍了张启雄、邱南杨两位现在研究项目的进程。比如湿酵母干化的试验、粗饲料分解剂干化试验基本成功等,现在就找个合适的时机上报了。
湿酵母干化的试验,知青林场用淀粉和糖厂废蜜为原料,配以硫酸铵、尿素等含氮的化学物质,经消毒灭菌,在无菌箱里培养酵母,然后放在干燥床上干燥。
暖房就是个干燥房,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度,让酵母能保持活性。
“从张启雄、邱南杨两位老师的表现来上,我们省微生物研究所是一个在科研领域非常有战斗力的单位,我们青云山知青林场一定要多向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领导、老师们请教学习。”
最后,林鸿彬捧了省微生物研究所一下,那态度、那表情要多诚恳就有多诚恳。
听的几位领导连连回应:“林场长,那有机会多多合作!”
“那领导和老师们找个时间到我们林场考察指导,我一定扫榻相迎!”
“一定找时间过去,哈哈哈!”
其实张启雄、邱南杨两位老师的成功还是让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一部分人眼红的。
这两位在单位里的表现可不怎么出色,没想去了青云山知青林场就半年时间就获得省级的奖励,听说在那里还吃好喝好,日子过的很是惬意。
研究所的员工们在榕城只是能吃饱,吃好就不要想了,要搞点研究要七申请八报告的,日子过的可不算自在。没办法,资源紧张!
下午,出了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门,林鸿彬就往江边跑。也不去雕刻厂买工艺品了,信息都记录在册,经常去不太好!
去江边是要找个地方把江豚放出来一些。这些家伙食量太大了,实在是养不起了。空间里食物丰富,江豚繁育的很快,现在都一大群了。
在乌龙江边混了一晚,又捞了一些鱼,然后把大部分江豚、鼋和部分鲟鱼、刀鱼、胭脂鱼、鲥鱼等鱼类放回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