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知青林场的林鸿彬把开会的结果通报下去,这些事对林场倒没多大问题,就是学校得加快建设了。培训技术推广员、准备生产菌种等任务肯定是要分配给知青林场的。
既然食用菌种植要推广,邱明林、邱南杨、张启雄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林鸿彬以林场的名义发函给省微生物研究所,为张启雄和邱南杨请功。
作为自家员工,邱明林的功劳当然也不能忘了,林鸿彬特地的打了报告给县委、县革委会,为邱明林提职加薪,就看领导怎么批示了。
把事情交代后,上班时间林鸿彬就不忙了,天天带娃遛狗,偶尔给幼儿园的小家伙们上上拼音课,学拼音要从娃娃抓起。
在林场休息数天,林鸿彬又得去县里开会,这次是县委常委扩大会。通知林鸿彬开会时,还要求他不要开拖拉机去县里,这是有好事啊!
张宝言也从首都回来了,今天当然也来了。
进入会场后张宝言脚步轻快,满脸带笑,明显是有好消息。
会议开始后,张宝言兴奋的在会上通报了这次跑京城的成果:小铁路建设被批准,不日将开工;20辆卡车将逐渐送过来;酒精厂要改造升级;糖厂要扩大产能;羽绒厂也要改造升级。
看来百万熏鸭进京还是很有效果的。
一阵掌声之后是蔡德海对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通报,县里就两项产品上出口商品交易会:羽绒和食用菌,这次都表现不错,重要的是县里有了能挣外汇的产业了,而且还很能挣。
“我们通过商业厅同志了解到,羽绒厂的订单除了羽绒外,港岛的一家公司还向外贸公司定了翅羽。
我们按商业厅给的价格计算了一下,一只鸭的鸭毛能卖5毛钱,鹅毛能卖一块多,如果我们羽绒厂升级改造后提高羽绒质量,羽毛的售价还能更好一些。这样光卖羽毛我们就能收回养鸭鹅的大部分成本。”
“那之前定的羽毛收购价要不要调整?”张海涛插了一句。
“先不用,县里用钱的地方还多,先紧一紧。”蔡德海回了一句,“而且以后人家还要不要还都不知道。”
今年要花钱的项目太多了,革委会主要是他当家,钱够不够用他心里清楚。
说完羽绒就开始谈食用菌:“这次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在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放异彩,就是青云山知青林场种植的四种食用菌......接省委省革委会的要求,我们食用菌种植规模必须扩大,必须推广.......”
蔡德海又巴拉巴拉一大堆,就是要求青云山知青林场在食用菌种植技术推广中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等蔡德海巴拉完,张宝言接过话:“青云山知青林场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了,就不再夸了,为了鼓励青云山知青林场在后续的工作种再续辉煌,我提议给他们林场配一部吉普车。”
“同意!”“同意!”
在场的县委常委基本举手表示同意,毕竟今天开的会的这些内容,溯源的话基本是由青云山知青林场的技术带来的。
况且青云山知青林场不仅能挣钱,做事也大方,让在座的大多数人得到利益,就配一部车,没理由反对!
林鸿彬开着6成新吉普车一回到林场,林场里闲的人都围了过来,这里摸摸,那里拍拍的。
“老黄,会开吗?”
“不会!当兵10来年,小汽车从来没坐过。”黄镇山应道。
“开车倒是很简单,我教你们就成,就是修车我会的也不多,需要专业的师傅带一带。”
现在学开车得一起学修车,现在的汽车易出机械故障,且维修服务极度的不便,驾驶员需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车辆保养也必须学会。
林鸿彬当然也学了,像更换火花塞、调整皮带或是对发电机进行简易维修等都会一些,但高级一些的就不会了。
“要不让送甘蔗渣车队的师傅帮忙一下,在装卸货的时候带带我们?”黄镇山提议道。
“这个可以有,但要把事情搞在明面上,可以把愿意学车的人都组织起来,在休息时间学习。”
“那样学的人就多了,你就不怕把车给开坏了,这车应该得上万了吧?”
“汽车就一代步工具而已,坏了就修呗!”
“既然你不担心,那就组织大家来学,我来安排!”黄镇山主动请缨。
林鸿彬又叮嘱道:“还有,该给车队和司机的都给足了,让他们掏出真本事!”
“好,明白!”
知青林场是事业单位,销售的东西基本不是统购统销的物资,资金自主权还挺高的,扣掉给县里的,现在林场结余还挺多的。
钱发多了容易遭到其他单位嫉妒恨,也容易生事端,只能偶尔的发一点,还是需要多找些事情把钱花掉一部分。
但现在是钱有了,票却远远不够,供销社里的物资也不够,有钱都不好花。
在物资不足的时候,用票证来控制物资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保证大部分的公平,不然像青云山知青林场这样的有钱单位把物资都买了,那农村的人只能喝西北风了。
当然,由于资源过于集中,这期间也产生不少特权者,但毕竟是少数。
吃完晚饭,一群小不点过来找林鸿彬,围着他叽叽喳喳的请求:“林叔叔,林叔叔,我想坐小汽车。”
“林叔叔,我也想!”
“林叔叔我也要坐小汽车!”
“好好好,叔叔带你们逛一逛,来来来,都过来!”林鸿彬笑着答应。
“林场长,这些小娃子就不能太张视,再宠着就要反了天了!”黄镇山出来制止,这里面也有他家的娃。
“欸,孩子们就得从小让他们多接触些东西,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这育子观念上几位家长差异明显啊,不过最终都拗不过林鸿彬,谁叫他年纪最小地位却最高,算是成功的典范,得学习。
现在在林场,也就这群小朋友还经常粘着林鸿彬。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林场的威势日盛,隔阂自成。
特别去年9月底来的知青,日常都不和他交流,他去哪里,那里的知青都很紧张,他自己觉得没什么身段和架子,但知青们就是怕啊,所以他现在也少在林场巡视了。
能和基层员工混在一起的领导也都是能人,他林鸿彬不是,没这个能力晓得不。
当了一年多的场长,在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能力上,进步的不是很明显,对此,林鸿彬还是有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