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司马师,钟会,羊枯等人率领并州魏军已经开展围歼诸葛亮的军事行动之时,蜀军并没有按诸葛亮所规划的那样,强攻洛阳,将曹魏大臣钉死在洛阳城内。
潼关行辕,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巨大的舆图前,季汉的核心重臣——庞统、魏延、蒋琬、以及从虎牢、许昌前线紧急赶回的陆逊、关平——齐聚一堂。他们刚刚传阅完那封来自晋阳、字字千钧的丞相亲笔信。
信纸在众人手中传递,帐内的空气也随着信中的内容而愈发沉滞。当最后一个人放下信笺,偌大的军帐内,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轻响。
庞统死死攥着羽扇,指节发白,那张向来带着几分戏谑张扬的脸上,此刻只有刻骨的痛惜与恍然:“好个孔明……好个以身为饵!我早该想到,他弃壶关而走太行,绝非寻常弄险!他这是……这是要把自己填进去,为我等铺平这条通往洛阳、通往天下之路啊!” 他声音沙哑,带着难言的涩意。
魏延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杯盏乱响,虎目含泪,低吼道:“丞相!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末将愿率本部兵马,现在就杀过黄河,去晋阳接应丞相!”
陆逊虽是江东降臣,此刻亦不禁动容,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丞相此计,虽行险至极,然确是目前打破僵局,最快摧垮魏国的最佳良策。司马懿之注意力已被丞相牢牢吸引,洛阳守备、军心皆是最为虚弱之时。当务之急,是依丞相之策,以最快速度拿下洛阳,继而渡河北上,完成反包围,如此,方不辜负丞相一片苦心!”
关平红着眼圈,重重抱拳:“陛下!末将请命为先锋,即刻回军,猛攻洛阳!定要抢在魏贼合围完成之前,打通与丞相的联系!”
蒋琬老成持重,虽心中悲痛,仍强自冷静地开始分析:“洛阳城防坚固,即便守备空虚,强攻亦需时日。需计算粮草调配,水路并进,如何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破城。破城之后,渡河地点、船只调度、与魏延将军如何配合,皆需详细谋划……”
众将群情激昂,又带着巨大的悲愤,开始激烈讨论起进攻的细节,如何将丞相用性命换来的这个机会,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明白,快一分,丞相就多一分生机;早一刻完成反包围,歼灭魏军主力的希望就大一分。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气氛在帐中弥漫。
然而,就在这纷乱的讨论声中,一直沉默着、只是静静看着那封信的刘禅,缓缓抬起了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大汉天子身上。
刘禅没有看舆图,也没有看众将,他的目光似乎没有焦点,落在了虚无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静而汹涌的力量。
“诸位爱卿……朕,小时候,既觉得读书太累,又觉得习武太苦,所以总不愿意做这些。”
这突兀的开场白让众人一愣。
“因为那时候,朕知道,有父皇在,有相父在,有二叔、三叔、有子龙叔叔他们在……”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那些伟岸的身影,“他们那么厉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迟早的事情……”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追忆与苦涩交织的神情:“后来父皇走了,二叔,三叔走了,就连子龙叔叔也在前年离世了……”
他的声音哽咽了一下,但随即挺直了背脊,目光缓缓扫过帐中每一位重臣的脸庞,那目光里,众臣仿佛又看见了那个一人一骑冲入叛军之中的无畏身影,又看见了那个在北伐烈士陵园里振臂高呼的少年天子。
“朕今年,三十岁了。”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却还要让年过花甲、鬓发皆白的相父,为了我大汉的百姓,为了父皇的夙愿,在并州那苦寒之地,以身做饵,独对魏国倾国之兵!”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之大,带动身后的椅子都发出一声闷响。他的眼眶通红,泪水在其中打转,却倔强地没有落下。
“你们告诉朕,这是战机!是千载难逢、一举荡平魏国的机会!朕知道!”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却无比清晰地砸在每个人心上,“朕也知道,一统天下,是父皇和相父,还有无数将士毕生的夙愿!洛阳就在眼前,看似唾手可得!”
“但是!”他几乎是吼了出来,伸手指向晋阳的方向,“那里,是为了我大汉,呕心沥血二十一年的诸葛亮!是从朕八岁起,就手把手教朕读书识字、教朕治国理政的相父!是那个在父皇走后,独自撑起这偌大江山,夙兴夜寐,食少事烦,却从无一句怨言的诸葛孔明!”
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落,但他毫不在意,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的火焰:
“朕或许,永远也成不了父皇那样英雄了得的皇帝。但朕永远记得父皇临终前对我的嘱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日我若用忠臣之血去换取天下,百年以后,到了地下,我又该以什么面目去面对父皇!”
“天下,朕早晚要取!但今天,现在,朕只做一件事——”他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声如雷霆:
“倾我大汉所有,发兵并州,救、相、父!”
“朕不要洛阳!朕要你们,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兵力!立刻北上!渡黄河!目标只有一个,晋阳!救出丞相!”
刘禅的声音在帐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意志和一种近乎悲壮的仁义。
帐内,一片死寂。
庞统、魏延、陆逊、关平、蒋琬……所有文臣武将,都彻底愣住了。他们预想过陛下会悲痛,会催促他们加快进攻,却万万没想到,陛下会做出如此……如此不顾“大局”,却又如此震撼人心的决定!
在帝王心中,一统天下的不世之功,难道不是远比一个臣子的性命重要吗?哪怕这个臣子是诸葛亮?
然而,刘禅这番话,撕开了所有功利算计的外衣,露出了最朴素的,也是最珍贵的情义。这份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份“宁可暂缓统一也要救人”的决绝,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以仁义为本的先帝刘备!
“陛下……!”庞统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原本心中最大的担忧就是朝廷会为了“大局”而默认丞相的牺牲,此刻,所有担忧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激荡肺腑的热流,他撩袍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臣,庞统,愿为陛下前驱,万死不辞!”
“陛下!”魏延虎目含泪,重重叩首,甲叶铿锵,“末将愿率本部兵马,为大军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必第一个杀到晋阳城下!”
陆逊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与感动,躬身行礼,语气无比郑重:“陛下仁德,重情守义,冠绝古今!臣,陆逊,虽归附日浅,亦感佩五内!愿效死力,即刻回军,必以最短时间,整合兵马,打开北上通道!”
关平、蒋琬及帐内所有将领、近臣,齐刷刷跪倒一片,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的洪流:
“臣等愿为陛下前驱!马踏并州,救出丞相!”
“马踏并州,救出丞相!”
声浪穿透军帐,直冲云霄。
刘禅看着眼前跪倒的众臣,擦去脸上的泪水,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依靠父辈余荫的皇帝,他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无愧于内心,也无愧于这大汉江山的抉择。
救相父!无论付出何种代价!
一场原本计划中的稳步推进、伺机反包围的战役,因为刘禅这充满人性光辉与帝王义气的决断,瞬间转变为一场倾尽全力的、目标明确的救援与雷霆突击。大汉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绝,开始疯狂运转起来,矛头直指并州,指向那个以自身点燃胜利希望的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