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地梧桐叶和散落的竹屑。林微言蹲在老槐树下,小心翼翼地捡拾着那些被踩碎的竹篾碎片。夕阳的金辉透过枝叶缝隙,在她沾满竹纤维的手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给这双操劳了一天的手镀上了层温柔的铠甲。
“别捡了,都碎成这样了。“陆则拿着相机走过来,镜头里还定格着最后离场的几位老匠人佝偻的背影。他蹲下身帮林微言拂去发梢的竹屑,“刚才县文化馆的王主任来过,说这次市集我们的展位被评为'最具非遗精神奖',还发了奖金。“
林微言抬起头,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尖悬而未落:“奖金多少?够不够支付设备租赁费?“
“你啊,永远先想着这些。“陆则无奈地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她,“五千块,虽然不多,但王主任说后续可以帮我们申请非遗保护专项基金。“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还有件事,省台《匠心中国》的记者看到了我们直播,想做专题采访。“
林微言的手指在信封边缘摩挲着,突然被远处的争执声吸引。只见沈知行正和两个苏家的工作人员理论着什么,对方手里拿着几个破损的竹编样品,看神情颇为激动。她立刻站起身,拍掉膝盖上的尘土快步走过去。
“怎么回事?“林微言挡在沈知行身前,目光警惕地看着对方。
带头的中年男人将破损样品摔在地上:“你们这些野摊子卖的劣质品,把我们苏家的名声都搞臭了!刚才有顾客拿着这个来退货,说青川竹编都是假货!“
沈知行弯腰捡起碎片,指着断裂处的竹纤维纹路:“这明显是机器压制的速成品,我们展位的每件作品都有匠人的签名和编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递过去,“这里有完整的工艺说明和防伪标识,你们可以比对。“
男人的脸色变了变,却依旧强词夺理:“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仿冒我们的工艺!告诉你,青川县很快就要实施新的竹编标准,到时候不合格的产品都得下架!“
“标准不该由资本定义。“林微言平静地迎上对方的目光,“去年文旅部刚发布的《非遗保护法实施细则》里明确规定,传统工艺的评判权应该交给传承人和专家,而不是企业。“她从展位的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游标卡尺,“我们的竹篾厚度误差控制在 0.3毫米以内,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比任何标准都严苛。“
围观的几个路人纷纷点头附和,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那两个苏家员工见状不妙,骂骂咧咧地离开了。沈知行看着林微言放下卡尺时微微颤抖的手指,伸手想帮她整理被风吹乱的发丝,却在半空中停住了动作。
“谢谢你。“林微言低头避开他的目光,转身去收拾展位,“刚才要是没有你......“
“我说过,保护青川竹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沈知行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他拿起那个星图挂饰轻轻转动,“这个缺口,你打算什么时候补上?“
林微言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无意识地触碰到口袋里的竹编平安扣:“等......等忙完这阵再说吧。“她瞥见陆则正举着相机拍摄远处的晚霞,连忙转移话题,“明天要去工作室盘点库存,你......要不要一起来?“
沈知行的眼睛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星火:“好,我早上八点过去。“
夜色渐浓,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偌大的广场只剩下他们三个人。陆则将最后一箱展品搬上三轮车,回头看见林微言和沈知行正并肩检查着那个竹编屏风,月光透过镂空的山水图案,在他们身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剪影画。他默默地收回目光,发动了三轮车的引擎。
“这个'云纹流水'编得真好。“林微言轻抚着屏风边缘,“当年我们在社团想编一个类似的,结果因为竹篾湿度没控制好,全散架了。“
“我后来研究了很久,发现问题出在晾晒环节。“沈知行的手指停留在一处精巧的衔接点,“青川的气候潮湿,必须用松木火慢慢烘干,这样竹纤维才会保持韧性。“他转头看向林微言,“就像有些误会,也需要时间慢慢烘干水分,才能看清真相。“
林微言的呼吸微微一滞,正想开口,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林小姐您好,我是'知物'文创的品牌总监陈默,今天在市集看到您的竹编作品,非常震撼。不知是否有时间洽谈合作?“
第二天清晨的青川薄雾弥漫,林微言的工作室里还飘着淡淡的竹香。这个由旧仓库改造的空间里,墙上挂满了各种竹编样品,角落里堆着几捆刚运来的慈竹,空气里浮动着细小的竹纤维尘埃。
“这批竹材湿度超标了。“沈知行用指关节轻叩着一根竹子,发出沉闷的声响,“至少要晾晒十五天才能用,不然编出来的东西容易变形。“
林微言皱起眉头翻看送货单:“可是李师傅等着这批材料赶制展品......“
“质量不能妥协。“沈知行拿起砍刀,熟练地将一根竹子劈成两半,“我知道哪里有已经晾晒好的存货,张大爷家的工坊还存着去年的老竹,虽然贵点但品质有保证。“他的刀刃精准地沿着竹节纹理游走,竹片在他手中像有了生命,“你还记得大学时我们做的那个竹编灯吗?就因为用了新竹,不到半年就开裂了。“
林微言的记忆突然被唤醒,那个挂在社团活动室的星图灯,沈知行熬了三个通宵才编好,却在梅雨季节里渐渐变形。当时她还为此生了好几天闷气,现在想来,那其实是他们第一次共同面对工艺难题。
“叮咚——“门铃打断了她的思绪。林微言打开门,看到一个穿着简约亚麻套装的女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竹编手提箱,气质温润如竹。
“林小姐您好,我是陈默。“女人伸出手,指尖带着薄茧,不像是养尊处优的白领,“冒昧打扰,昨天在市集看到您的作品,尤其是那个'月光纹'屏风,非常惊艳。“
林微言请她进屋,倒了杯用竹炭过滤的茶水:“陈总监过奖了,我们只是在做该做的事。“
陈默没有急于谈合作,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工作室:“这些工具都是老物件吧?这个牛角梳篾刀至少有三十年历史了。“她拿起墙上挂着的一个竹编半成品,“这是'万字纹'的变体?把吉祥图案藏在编织结构里,很巧妙的设计。“
沈知行正在角落处理竹材,听到这话不禁抬头多看了她一眼。林微言也有些惊讶:“陈总监对竹编很了解?“
“我大学学的考古学,研究过宋代竹编器物。“陈默笑了笑,“后来做文创才发现,很多传统工艺的精髓都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纹样里。“她打开手提箱,里面是几套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这是我们和敦煌研究院合作的系列,卖得很好,但总觉得缺了点温度。直到昨天看到李师傅编织时专注的神情,我才明白缺的是什么——是匠人的手温。“
林微言的心猛地一动,这正是她一直坚持的理念。陆则适时地递过工作室的宣传册:“我们记录了每位老匠人的故事,还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图。“
陈默翻看册子时眼神越来越亮:“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知物'明年要推出'东方生活美学'系列,我想把青川竹编作为核心元素。“她拿出设计草图,“比如这个茶席套装,用'团圆结'做杯垫,'月光纹'做茶则,既实用又有文化内涵。“
林微言看着草图,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桌面上比划着编织路径:“茶则的弧度需要特殊处理,竹篾要先经过蒸汽定型......“
“我知道,传统工艺不能迁就设计。“陈默立刻接话,“我们的合作原则是'工艺优先',设计要为工艺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她报出一个数字,“初步计划是五千件联名款,分三个季度完成,预付款 30%,验收合格后付清尾款。“
陆则手里的计算器差点掉在地上,这个订单量足以让工作室摆脱困境。林微言却保持着冷静:“陈总监,我必须说实话,老匠人手工制作效率有限,五千件可能需要延长工期,而且......“
“而且不能用机器替代,我明白。“陈默打断她,“我们可以调整计划,先出一千件限量款测试市场。最重要的是保证品质,保留手工痕迹。“她指着样品上的一处瑕疵,“这种自然形成的竹节纹理,其实是最好的防伪标识,我们要把它保留下来。“
沈知行突然开口:“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改良工具提高效率,但绝不碰核心工艺。“他走到墙边取下一块竹板,上面刻着各种纹样的编织公式,“这些是我整理的结构数据,可以缩短设计周期。“
陈默看着那些精密的公式,眼中闪过惊喜:“沈先生是......“
“他是青川竹编第七代传人,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林微言犹豫了一下,还是用了“合作伙伴“这个词。
陈默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微妙的氛围,笑着打圆场:“那真是太完美了!技术+手艺+设计,我们的联名款一定能成功。“她拿出合同草案,“这是初步方案,你们看看,重点都标出来了。“
林微言注意到合同里特别注明了“非遗传承人权益保障条款“,包括每件产品都要标注匠人姓名,利润的 5%用于老匠人养老基金。这些细节让她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品牌多了几分信任。
“我们需要三天时间商量细节。“林微言合上合同,“还要和老匠人们沟通,确保他们能适应生产节奏。“
“没问题。“陈默留下名片,“这是我的私人电话,随时可以联系。对了,下周我带设计团队来青川采风,想请几位老匠人做工艺指导,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微言送她到门口,晨光穿过薄雾落在陈默的竹编手提箱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泽。
门关上的瞬间,陆则激动地抱住林微言:“我们成功了!微言,我们有救了!“
林微言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有些尴尬,轻轻推开他:“只是初步意向,还没签合同呢。“眼角的余光却瞥见沈知行正低头整理工具,耳根微微泛红。
沈知行清了清嗓子:“我去联系张大爷,确认竹材库存。“他拿起外套匆匆出门,走到门口时又停下脚步,“记得检查合同里的知识产权条款,别让苏家钻空子。“
接下来的三天,工作室弥漫着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林微言和陆则逐字逐句推敲合同细节,沈知行则带着老匠人们测试样品,整个团队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
“预付款比例必须提高到 40%,原材料采购需要现金。“陆则对着电脑屏幕核算成本,眉头紧锁,“五千件的话,光是竹篾就需要三百捆,青川本地的货不够,得从邻县调。“
林微言在一旁标注工艺要求:“李师傅建议用'三蒸三晒'法处理竹材,虽然成本增加 20%,但能保证三年不变形。“她想起陈默的话,“就这么定,品质不能降。“
沈知行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几张照片:“苏家在全县范围内收购三年生慈竹,出价比市场价高 30%。张大爷说已经有农户开始退单了。“
林微言的心沉了下去:“他们这是故意断我们的供应链。“
“不止如此。“沈知行调出手机里的新闻,“苏氏企业昨天申请了'青川竹编'地理标志使用权,还宣称掌握了核心工艺。“
陆则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太无耻了!他们那些机器货也配叫青川竹编?“
林微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地理标志属于集体所有,他们无权独占。我下午去县市场监管局咨询,顺便提交非遗保护中心的鉴定报告。“她看向沈知行,“你能不能联系其他县的竹编工坊?看看有没有备用竹源。“
沈知行点头:“我马上去联系雅安的老伙计,他们那里的水竹品质也不错,就是运输成本高。“
分工完毕后,林微言立刻赶往县政府。刚走出工作室不远,就看到苏曼琪站在路边,身边停着一辆嚣张的红色跑车。
“林小姐真是好本事,刚摆脱出版社就找到新靠山了。“苏曼琪倚着车门,妆容精致却掩不住眼底的嫉妒,“可惜啊,有些人注定只能在泥地里挣扎。“
林微言懒得跟她纠缠,径直往前走。苏曼琪却开车跟上,车窗降下,传来刺耳的音乐:“别高兴得太早,'知物'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们不会跟一个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合作的。“
林微言脚步一顿,转过身冷冷地看着她:“资质?我们有非遗传承人的手章,有县文化馆的认证,不像某些人,只会靠资本抢别人的成果。“
“成果?“苏曼琪嗤笑一声,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看看这个,青川县政府刚刚批复的'竹编产业升级计划',苏氏企业是唯一指定合作方。以后所有竹编产品都要经过我们的质检,包括你们那个所谓的联名款。“
林微言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脸色越来越难看。文件里确实规定了严格的质检标准,其中几条明显针对传统工艺,比如“竹篾宽度误差不得超过 0.1毫米“,这在手工制作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标准根本不合理!“林微言气得手都在抖,“完全是为机器生产量身定做的!“
“没办法,时代在进步嘛。“苏曼琪得意地收回文件,“要么按标准来,用我们的机器生产;要么就退出市场,给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让路。“她踩下油门,跑车扬长而去,尾气溅了林微言一身泥水。
林微言站在原地,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她知道这只是开始,苏家绝不会善罢甘休。深吸一口气,她转身走向县文化馆,那里或许有能对抗这种不公的力量。
王主任听完她的叙述,沉吟许久:“这个产业升级计划确实有问题,是周明通过他舅舅的关系硬推下来的。“他打开保险柜,拿出一份文件,“幸好我们早有准备,这是上个月刚申报的'青川竹编'国家级非遗名录材料,有了这个,他们就不能肆意妄为了。“
林微言看着那份盖着红章的申报材料,眼眶突然湿润了:“谢谢您,王主任。“
“谢我干什么,这是我们的职责。“王主任拍了拍她的肩膀,“下午我带你去见分管副县长,他一直很支持非遗保护工作。对了,那个'知物'文创我知道,他们老板是我的老同学,为人很正派,不会受苏家影响的。“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但林微言的心依然沉重。她给陈默发了条信息,说明情况,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直到傍晚回到工作室,才看到陈默的未接来电和一条短信:“抱歉刚看到,苏家确实联系过我们,但我们更看重真正的非遗传承。设计团队按时出发,放心。“
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林微言开始准备晚饭。陆则买回来几样简单的菜,沈知行则带着一身尘土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几张竹材样品。
“雅安的水竹虽然韧性稍差,但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替代。“沈知行将样品放在灯光下对比,“就是需要增加两道碳化工序,成本会上升......“
“成本不是问题。“林微言打断他,端给他一碗热汤,“陈默刚才回复了,合作不变。“
陆则兴奋地举起酒瓶:“太好了!我们今晚庆祝一下!“
沈知行却没那么乐观:“苏家不会就此收手的,他们很可能在质检环节做文章。“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我测试了二十种编织方法,找到了能把误差控制在 0.15毫米的技巧,虽然费时,但至少能通过大部分检测。“
林微言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总是在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她。陆则也收起了笑容:“我明天去联系媒体朋友,把苏家垄断竹源的事曝光出去。“
夜色渐深,三人围坐在工作台旁,借着台灯的光线讨论着应对方案。窗外的月光透过竹编窗帘,在墙上投下流动的光影,像一幅变幻的水墨画。林微言看着身边这两个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男人,突然觉得无论苏家使出什么手段,他们都能应对。
一周后,“知物“文创的设计团队如期抵达青川。陈默带来了更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样品,还特意邀请了两位非遗专家同行,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谈判在县文化馆的会议室进行,气氛既专业又不失友好。陈默的设计总监展示着联名款的 3d效果图:“我们把'月光纹'解构重组,用在笔记本封面和茶具套装上,保留核心元素但更符合现代审美。“
李师傅仔细看着图纸,摇了摇头:“这个弧度不对,竹篾在这个角度容易断裂。“他拿起竹条现场演示,“要这样微微倾斜 3度,既美观又结实。“
设计总监认真记录着:“明白了,我们马上调整参数。“
林微言注意到苏曼琪也出现在会议室角落,显然是通过某种关系混进来的。她不动声色地继续介绍:“每件产品我们都会附上匠人的签名卡片和工艺说明,消费者可以扫码观看制作过程。“
陈默赞许地点头:“这个主意好,增加产品的故事性和可信度。“她看向财务总监,“预付款按 40%支付,包含原材料准备金。“
苏曼琪突然插话:“抱歉打扰一下,我是苏氏企业的代表,想提醒陈总监注意风险。“她分发着资料,“林小姐的工作室没有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我们可以提供标准化生产,价格更低,交货更快。“
陈默看都没看她的资料:“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的首要标准是对非遗的敬畏之心,而不是价格。“她拿出一份报告,“这是第三方机构对双方产品的检测对比,传统工艺在耐用性和环保性上都优于机器生产。“
苏曼琪的脸色变得难看:“但他们无法达到最新的产业标准,产品根本无法上市销售。“
“这点我们已经和县政府沟通过了。“王主任适时开口,“传统工艺有单独的评价体系,文旅部刚下发的文件里明确规定,非遗产品可以适用专门标准。“他出示文件,“而且我们正在申请'青川竹编'地理标志,只有真正采用传统工艺的产品才能使用。“
苏曼琪没想到他们准备得如此充分,一时语塞。林微言趁机提出最后的要求:“我们希望在合同里明确,联名款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并且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机器替代核心工序。“
陈默爽快答应:“没问题,这些我们都可以加上。“她看向苏曼琪,“苏小姐如果没别的事,我们要继续谈细节了。“
苏曼琪悻悻地离开后,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双方在设计细节、生产周期、质量标准等方面达成共识,约定三天后正式签约。送走陈默一行后,林微言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像打了一场胜仗。
“别高兴得太早。“沈知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苏家肯定还有后手,最可能出问题的是生产环节。“他递给林微言一份清单,“这是需要采购的特殊工具,我已经联系好了厂家,明天就下单。“
陆则拿着相机走进来:“刚才拍到苏曼琪和周明在咖啡馆密谋,我已经把照片发给记者朋友了。“他兴奋地展示着照片,“看他们鬼鬼祟祟的样子,肯定没好事。“
林微言看着照片里周明阴狠的表情,心里掠过一丝不安:“我们必须加快进度,明天就组织老匠人培训,熟悉联名款的工艺要求。“她想起什么,“对了,需要给工作室办理正规的生产资质,免得他们抓把柄。“
沈知行早已想到这点:“我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明天就去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范围包括竹编工艺品制作销售。“他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生产流程表,每个环节都有质量控制点。“
林微言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个步骤都标注着注意事项和检验方法,甚至还有应急方案。她抬头看向沈知行,正好对上他温柔的目光,两人都有些不自然地移开视线。
陆则轻咳一声打破尴尬:“我去准备签约仪式的场地布置,争取搞得隆重些,邀请媒体和政府领导参加,让苏家彻底死心。“
三人分工合作,工作室里忙碌而有序。窗外的月光皎洁明亮,透过竹窗棂在地上画出整齐的格子,仿佛预示着他们的事业即将步入正轨。林微言看着墙上渐渐完善的生产计划表,心里充满了希望,但也隐隐有种山雨欲来的预感。
正式签约那天阳光明媚,县文化馆门前摆满了鲜花和祝贺的横幅。林微言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胸前别着沈知行送的竹编平安扣,站在台上接受媒体采访,自信从容的样子与几天前判若两人。
“林小姐,请问这次合作对青川竹编的传承有什么意义?“记者问道。
林微言看向台下的老匠人们:“这意味着传统工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老匠人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我们不仅要卖出产品,更要传递匠心精神。“
陈默在一旁补充:“'知物'将设立百万非遗基金,用于青川竹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记录老匠人技艺、培养年轻传承人等。“
台下掌声雷动,闪光灯不停闪烁。林微言在签约台上签下名字时,手微微颤抖,这不仅是工作室的转折点,更是青川竹编走向新生的开始。
然而好景不长,生产刚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第一批样品抽检时,有 10%的产品因为竹篾湿度超标被判定不合格。负责质量检验的老匠人急得直跺脚:“明明按照标准晾晒了,怎么会这样?“
林微言仔细检查不合格品,发现竹篾内部有细微的霉点:“最近雨水多,传统晾晒方法不够了。“她召集团队开会,“必须马上采购烘干设备,但不能用高温烘干,会破坏竹纤维。“
陆则核算成本后脸色发白:“进口的低温烘干设备要十几万,我们的预付款刚够买原材料。“
沈知行沉思片刻:“我有办法。“他带着几个年轻匠人改造旧设备,用松木火加热,通过管道控制温度和湿度,做成简易的烘干房,“这样成本能降低 80%,还能保持松木的香气。“
试机那天大家都很紧张,当第一批烘干的竹篾通过检验时,工作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林微言看着沈知行被烟灰熏黑的脸颊,递给他一块毛巾,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隔阂仿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解决了烘干问题,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苏曼琪不知从哪里弄到了联名款的设计图,抢先推出了相似的产品,价格只有一半。更恶劣的是,他们雇佣水军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林微言的工作室用机器生产冒充手工,欺骗消费者。
“订单量下降了 30%!“陆则看着后台数据,急得满头大汗,“很多客户要求退款,说我们是骗子。“
林微言却异常冷静:“把生产过程全程直播,让大家看到我们确实是手工制作。“她联系陈默,“我们需要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邀请消费者代表来参观生产过程。“
陈默全力支持:“我们马上启动'透明工坊'计划,在工作室安装摄像头,实时直播编织过程。再组织一场线上发布会,请专家讲解如何辨别手工与机器制品。“
发布会那天,李师傅现场演示编织“月光纹“,并讲解其中的奥秘:“手工编的每根竹篾松紧都有细微差别,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你们看这个结,机器编的是死结,手工编的是活结,有韧性......“
线上观看人数突破了百万,弹幕里充满了赞叹和支持。有消费者留言:“终于知道为什么贵了,这手艺值这个价!“还有人发起了“支持真非遗“的话题,很快登上热搜。
苏家的造谣不仅没能打垮他们,反而让更多人了解到手工竹编的价值。订单量不仅恢复了,还比之前增加了 50%。林微言看着后台不断增长的订单,心里既欣慰又焦虑——他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交货。
“我们需要扩大生产,但不能降低标准。“林微言在团队会议上说,“我想请张大爷他们几个退休的老匠人出山,按件计酬,不用坐班,这样既保证质量又能灵活调配。“
沈知行补充:“我可以培训几个年轻学徒做辅助工作,比如劈篾、打底,让老匠人专注核心纹样的编织。“他拿出新设计的工具,“这些改良过的篾刀能提高效率,还能减少手部疲劳。“
陆则则联系了当地的职业学校:“他们愿意开设竹编兴趣班,为我们输送后备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产渐渐步入正轨。每天清晨,工作室都充满了竹篾碰撞的清脆声响,老匠人们围坐在一起编织,年轻学徒在一旁认真学习,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构成一幅温暖的画面。林微言看着这一切,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随着生产走上正轨,林微言终于有时间处理那些积压的旧物。她在整理沈知行父亲的老账本时,发现了一张被夹在里面的纸条,上面是沈知行的字迹,记录着四年前社团经费丢失的真相。
原来当年是苏曼琪偷换了账本,故意制造假账陷害沈知行,目的就是为了拆散他们,夺取社团的非遗项目。沈知行发现后没有辩解,是因为苏曼琪用他父亲的工坊做威胁,说如果他揭穿真相,就举报工坊偷税漏税。
“傻瓜,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林微言看着纸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四年来的误会、怨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只剩下心疼和愧疚。
她拿着纸条去找沈知行,他正在指导学徒劈篾,阳光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和四年前在社团活动室里的样子重叠在一起。林微言突然想起他送的那个星图挂饰,空缺的北极星位置,或许早就预示着他们之间的误解终有解开的一天。
“沈知行,这个给你看。“林微言递过纸条,声音哽咽。
沈知行看到纸条时身体一僵,许久才抬起头,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对不起,我不该瞒着你,但当时......“
“我知道。“林微言打断他,“都过去了。“她拿出那个星图挂饰,“这个空缺,我们一起把它补上吧。“
沈知行的眼中闪过惊喜和不敢置信,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挂饰,从口袋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竹片,上面刻着一颗小小的北极星:“我早就准备好了,就怕......就怕没机会了。“
两人合力将竹片嵌入空缺处,严丝合缝,仿佛天生就该如此。阳光透过挂饰的镂空纹路,在地上投下完整的星图,温暖而明亮。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林微言轻声说,“但我太骄傲,不肯低头,也怕听到不想听的答案。“
沈知行握住她的手,指尖的薄茧摩挲着她的掌心:“我知道你的脾气,所以一直在等,等你愿意相信我的那一天。“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竹编盒子,“这个给你,是我用当年你最喜欢的那棵慈竹做的。“
盒子里是一整套竹编首饰,月光纹的耳环,团圆结的项链,每一件都精美绝伦。林微言拿起耳环,眼眶又红了:“你还记得......“
“我什么都记得。“沈知行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记得你说竹编要有温度,记得你为了保护老竹编机和人吵架,记得你说要让老手艺活下去......“
他们的对话被陆则打断,他拿着一份文件兴奋地跑进来:“好消息!苏家因为恶意竞争和虚假宣传被查处了,周明还被带走调查了!“他看到两人紧握的手和桌上的首饰,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然的笑容,“我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
林微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抽回手,沈知行却大方地说:“正好,有件事想告诉你,我和微言......“
“不用解释,我懂。“陆则笑着摆手,“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俩就像竹篾的两面,看似分开,其实从来都没离开过彼此。“他将文件递给林微言,“这是县文旅局的通知,要给我们授牌'青川竹编非遗传承基地'。“
好事接踵而至,陈默也打来电话,说联名款销量远超预期,准备追加订单,还要开发新系列。工作室的财务状况彻底好转,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了盈余,可以用来改善老匠人的工作条件。
那天晚上,工作室举办了简单的庆祝晚会。老匠人们弹起了传统乐器,年轻学徒跳起了竹编舞,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气氛热烈而温馨。李师傅拉着林微言和沈知行的手,感慨地说:“看到你们这样,我就放心了,青川竹编有救了。“
林微言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看向沈知行,他正好也在看她,眼中的温柔像月光一样流淌。陆则举起酒杯走过来:“虽然有点舍不得,但还是要祝你们幸福。以后工作室的事大家一起扛,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团队。“
三人碰杯,清脆的响声在工作室里回荡。窗外的月光皎洁明亮,透过竹编窗帘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诗篇。林微言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和沈知行,还有所有热爱非遗的人们,将一起守护这份珍贵的传统工艺,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个月后,第一批联名款如期交付。在县文化馆的展厅里,整齐陈列着五千件竹编文创产品,月光纹的笔记本、团圆结的茶具、星图挂饰的钥匙扣,每一件都精美绝伦,散发着淡淡的竹香。
陈默带着团队来验收,脸上满是赞叹:“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尤其是这个包袋的承重设计,完全解决了传统竹编不耐用的问题。“她拿起一个背包试了试,“背起来也很舒服,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
林微言解释:“我们在竹篾里加了一层天然纤维衬里,既保持透气性又增加强度。老匠人们还改良了编织结构,承重提高了 50%。“
沈知行补充:“所有产品都经过三次质检,合格率达到 98.7%,远超合同要求的 95%。“他展示质检报告,“每件产品都有唯一编号和匠人手印,可追溯到具体制作人。“
验收合格后,陈默当场支付了尾款。县领导和媒体记者都到场见证,王主任发表讲话:“青川竹编的成功,证明了传统工艺在现代市场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一笔订单,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发布会结束后,林微言、沈知行和陆则站在展厅里,看着那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作品,久久没有说话。
“我们做到了。“林微言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不,是我们做到了。“沈知行纠正道,握住她的手,“是所有热爱竹编的人一起做到的。“
陆则举起相机,拍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展示着新的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要建竹编博物馆,开体验工坊,还要培养年轻传承人。“
林微言看着计划,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我还想把青川竹编推广到国际市场,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美。“
沈知行笑着点头:“我们可以申请参加国际非遗博览会,去年我在展会上看到很多传统工艺都很受欢迎。“
夕阳透过展厅的窗户,在他们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微言想起几个月前那个抱着纸箱离开出版社的下午,那时的绝望和迷茫仿佛还在昨天,却已经恍如隔世。她知道,是坚守初心的信念,是朋友们的支持,是老匠人的信任,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离开展厅时,林微言看到苏曼琪站在门口,形容憔悴,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教你真正的竹编手艺,非遗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
苏曼琪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和感动,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了,我要离开青川了,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她递给林微言一个信封,“这是我爸当年陷害你爸的证据,也许能帮到你。“
林微言接过信封,看着苏曼琪落寞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仇恨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告慰先辈,开创未来。
回到工作室,林微言打开苏曼琪留下的信封,里面果然是重要的证据,足以洗清父亲当年的冤屈。她将证据交给律师,心里一块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
沈知行从身后轻轻抱住她:“都过去了,以后我们一起面对。“
林微言靠在他怀里,看着墙上的生产计划表,上面已经排满了新的订单。窗外的竹影在灯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年轻的故事。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他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工作室的招牌在夜色中亮着温暖的光,“守真工坊“四个竹编大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这不仅是一个工作室,更是一个传承匠心、守护梦想的地方。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误解与隔阂消融,每一根竹篾都在诉说着坚守的力量,每一个绳结都在编织着美好的未来。
青川的竹林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些守护者歌唱。而林微言知道,她的故事,青川竹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