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一轮圆月如银盘般高悬于夷州澄净的夜空之上,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将整片沙滩都镀上了一层温柔的、梦幻般的银辉。
营地中央,燃起了几十堆巨大的篝火,烈焰升腾,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也驱散了海岛夜晚最后一丝凉意。
一场前所未有的、融合了山珍与海味的盛大中秋晚宴,就在这篝火与月光之下,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
巨大的长条桌上,早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那香气,足以让任何一个神仙都为之垂涎。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那头被烤得金黄油亮的“野猪王”。
伙夫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将整头猪架在篝火上,不停地转动,猪皮上只刷了一层薄薄的蜂蜜和海盐,在烈火的炙烤下,油脂“滋滋”作响,滴落在篝火里,激起一簇簇更高的火焰,那股子纯粹的、野性的肉香,弥漫了整个海滩。
烤好的野猪被抬上案板,刀疤脸亲自操刀,用雪亮的片刀,将那焦脆的猪皮连带着一层肥瘦相间的嫩肉,一片片地削下来,码在巨大的木盘里。
那猪皮,烤得如同玻璃般酥脆,入口“咔嚓”作响;那猪肉,却依旧鲜嫩多汁,带着一股果木的清香,蘸上何青云特调的、用蒜蓉和酸梅酱制成的酱汁,肥而不腻,满口生香。
剩下的猪骨和肉,则被放进了几口巨大的铁锅里,与从菜地里新收的冬瓜、萝卜一同炖煮,炖出了一锅锅奶白色的、鲜美无比的猪骨汤。
而那最新鲜的猪肉馅,则被妇人们包成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包子,刚一出笼,便被孩子们一抢而空。
另一边,海味的盛宴也同样精彩。
那几百只大青蟹,被直接扔进大锅里清蒸,蒸熟后,通体变得鲜红诱人。
掰开蟹壳,里面是满满的、金黄色的蟹黄和洁白如玉的蟹肉,那股子极致的咸鲜,是任何调味品都无法比拟的。
海龟则被用来炖汤,龟肉与龟壳一同,加入几味凌煕从岛上采来的、能滋阴补肾的草药,文火慢炖了足足三个时辰。那汤色清亮,入口甘甜,带着一股草药的清香,最是滋补。
而那只曾让所有人望而生畏的“怪物”——椰子蟹,则成了今晚最大的惊喜。
何青云没有用太多复杂的烹调方式,她只是让人将其用最简单的清蒸之法蒸熟。
当那巨大的蟹壳被打开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那蟹壳里,满满的全是金黄色的、如同凝固了的黄油般的蟹黄!那蟹黄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混合了蟹的鲜美与椰子的清甜的独特香气,只闻一下,就让人食指大动。
何青云用一把小勺,舀起一勺金黄的蟹黄,送入口中。那口感,绵密细腻,入口即化,那味道,更是鲜甜到了极致,仿佛将整个热带海洋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口之中。
“好吃!”她忍不住由衷地赞叹。
众人见状,纷纷上前,将那巨大的椰子蟹分食一空,一个个都吃得是满嘴流油,赞不绝口,再不见半分之前的恐惧。
今夜,没有月饼,何青云便带着妇人们,用新收的红薯和糯米粉,做了一种特殊的“月亮粑粑”。
将红薯蒸熟了捣成泥,和入糯米粉中,揉成面团,再包入用红豆和黑芝麻炒制的甜馅,压成一个个圆饼,在铁板上用小火慢慢地烙到两面金黄。
那“月亮粑粑”外皮焦脆,内里却软糯香甜,在这没有月饼的海外中秋夜,成了最应景、也最暖心的甜点。
酒,自然是管够的“汉寿烧”。
汉子们围着篝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划拳声、笑骂声、还有那不成调的山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最热烈、也最快活的生命交响曲。
何青云和李重阳没有去参与他们的喧闹,他们只是端着两杯温好的米酒,并肩坐在沙滩上,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幅热闹而温馨的景象。
海风轻轻地吹着,带着一丝微凉的、咸湿的气息。圆月当空,银色的月光洒在海面上,铺成了一条波光粼粼的、通往天际的路。
“青云,”李重阳忽然开口,他的声音在海浪声中显得格外温柔,“你还记得吗?去年今日,我们还在京城,为聚香居的生意,为三皇子的打压而烦忧。”
“记得,”何青云靠在他肩头,轻声道,“那时候,总觉得前路漫漫,步步惊心。”
“可如今,”李重阳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我们虽身处这蛮荒之地,远离了京城的繁华,我却觉得,从未有过的安心与踏实。”
他看着远处那些正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乡亲们,看着他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笑容,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月光还要温柔。
“是你,给了他们一个家,也给了我一个,真正的家。”
何青云没有说话,只是将头,更深地埋进了他温暖的怀里。
是啊,家。
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皇权之争,只有最质朴的人心,和最真挚的情感。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这无垠的大海,和这漫天的星辰。
可这里,却有她最爱的人,有愿意追随她到天涯海角的家人,有她亲手创造的一切,有她心中那份最踏实、也最温暖的归属感。
她抬头,望向那轮圆满的明月,心中默念。
娘,平安,你们看到了吗?
女儿(姐姐)在这里,很好,很好。
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家,更有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未来。
远方的海平线上,一艘挂着“汉寿良品”旗帜的福船,正借着月光,破浪而来。那是第一支从月牙湾出发,满载着琉璃与丝绸,即将远航南洋的商队。
一个属于他们的,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正像这轮初升的明月,在这片广阔的蔚蓝之上,缓缓拉开了,辉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