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振华的话音刚落,声呐实验室的主任也跟着站了起来,他是个瘦高的中年知识分子,脸色激动到涨红。
“不止是动力!还有微型化集成的问题!”
他用铅笔重重地在草图上画了几个圈。
“余总师,在这个不足一米长的筒状空间内,我们要塞进去主动被动声呐基阵、导航模块、通讯系统、姿态控制舵机,还得给动力系统和战斗部留出足够的空间!”
“这些设备每一个都精贵得很,硬要压缩在一起,故障率会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而且深海的压力那么大,对外壳的材料和密封工艺要求……这……”
他说不下去了。
每一个技术点,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需要攻关数年的国家级难题。
而现在,余宏要求把它们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完美地塞进一个小小的罐子里去。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负责通讯技术的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厚镜片,补充了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环节。
“水下通讯,余总师,您说的水下量子通讯是母巢和岸基指挥部之间的链接,可是48个潜航器之间,它们构成的网络内部又该怎么沟通?用传统的水声通讯吗?”
他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提法。
“水声通讯延迟太高,带宽又窄,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集群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更关键的是,我们用水声,敌人的反潜机和潜艇一样能听到!我们还没锁定他们,自己的位置就先暴露了,这不成了一个活靶子吗?”
最后一个问题,由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技术员怯生生地提出,他负责软件算法:
“余总师……48个单位,怎么……怎么协同指挥?我们厂里最好的计算机,同时处理四个通道的目标数据都已经是极限了。您说的那个蜂群,几乎就是需要……初级人工智能了啊。”
轰!
这四个技术难题一提出,整个会议室刚刚被点燃的狂热火焰,就像是被接连泼了四盆刺骨的冰水,瞬间熄灭大半。
现实的冰冷,将所有人的幻想拉回了地面。
激动,兴奋,崇拜……这些情绪都还在。
但是,压在这些情绪之上的,是巨大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无力感。
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他们太清楚这四个问题背后代表的技术鸿沟有多么深不见底。
这已经不是单纯依靠意志和加班就能解决的范畴了。
钱振华用力地搓了搓布满皱纹的脸,他看着坐在上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平静的余宏,眼中闪过焦虑。
他生怕余宏那天才般的构想,最终会因为这些现实的制约而功亏一篑。
那将是整个国家,整个海军的大损失。
然而,余宏没有让他们失望。
他看着众人脸上从狂热到凝重的表情变化,没有立刻开口。
他只是拿起讲桌上的一个搪瓷茶缸,不急不缓地拧开盖子,吹了吹上面漂着的几片茶叶,然后喝了一口热茶。
这个简单的动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瞬间安抚了会议室内骚动不安的情绪。
放下茶缸,余宏用清亮的声音,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钱总工,关于动力问题,你说得对,我们现有的电池技术,全部都是垃圾。”
他一句话,直接否定了国内所有的电池储备技术,但没人觉得刺耳。
“所以,我们不走那条老路。”
余宏转身,在背后的白板上唰唰唰地写下了一行字:
【固态硫化物锂电池】
这个陌生的名词让所有人都是一怔。
“这是新型电池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用固态的硫化物电解质,来代替传统电池里的液态电解液。”
余用一根白板笔,敲了敲那行字。
“它的优点有三个。”
“第一,能量密度极高。理论值是我们银锌电池的8到10倍。同样的体积,它可以支撑无人潜航器工作24个小时以上。”
“第二,极端环境适应性强。没有了液体,它就不用担心深海的低温和高压对电池性能造成的影响,结构更稳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制备它所需要的大部分基础材料,比如锂、硫、磷,我们的矿产储备都极为丰富。化工部门已经在我的理论指导下,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批实验室样品,一周之内,第一块工程样品就会送到351厂。”
咕咚。
钱振华艰难地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脸上的愁云猛地抹去了一半。
他们在这里愁肠百结的难题,在余宏那里,居然只是另一个项目里被顺带解决的副产品。
接着,余宏的目光投向了声呐实验室那位主任。
“微型化集成,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更简单。”
他的话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
“高精度七轴\/九轴加工中心、100纳米光刻机。这些举国模式下,为了长征号两大核心技术配套攻关的底层工业母机,最近三个月,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用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将过去的电路板,用精度高两个数量级的方式,集成到半导体基片上去。”
“我们也可以用一次性精密铸造成型技术,生产出强度更高、结构更合理、耐压性更好的潜航器外壳。”
他看着那位主任的眼睛。
“具体的图纸和工艺流程,明天一早,我会放在你的办公桌上。”
“你需要做的,不是去想能不能行,而是组织全厂最优秀的技术工人,按照图纸,把它百分之百地给我复现出来。”
那位主任拿着铅笔的手停在了半空,他怔怔地看着余宏,感觉自己的大脑有些缺氧。
他这才意识到,他和其他人的思维,跟余宏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对于第三个通讯问题,余宏笑了一下。
“水声通讯肯定不能当主力,它只能作为备用,你们难道忘了J-20和北斗是怎么通讯的吗?”
“主通讯方案,依然走我们自己的技术路线。”
他在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又写下两个词:
【蓝绿光短程通讯】、【微型量子通讯收发器】
“潜航器之间的组网,用水下穿透性最好的蓝绿激光。激光的方向性极好,只要不是恰好对准了敌人的接收器,它就根本无法被窃听和破解。用编码脉冲的方式传递信息,带宽足够用了。”
“至于母巢对整个蜂群的指挥,用微缩版的量子通讯。”
“一个长征号潜艇,就是一个移动的量子网络基站。每一个潜航器,只要在通讯范围内,随时可以被母巢点名进行超远距离操控和信息回传。信号延迟?没有延迟。信息安全?绝对安全。”
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止了。
蓝绿光、量子通讯……这些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般的技术,从余宏嘴里说出来,却是那么的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