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向了幕布上的那些小型潜航器。
“我们正在研发的长征号攻击型核潜艇,不是一柄孤独的剑。它未来,必须是一个移动的水下蜂巢、一座能够统御整个战区海洋的移动指挥中心。”
“而这些。”余宏的手指重重点在那些小型潜航器上:“就是蜂巢里释放出去的工蜂与杀人蜂,无人潜航器。”
这个全新的名词,让在场所有专家都感到头脑一阵轰鸣。
“无人潜航器,它的价值与作用,我归纳为四个层面。”
余宏身后,幕布上清晰地打出了第一行字。
“第一:战区侦察与情报遮断。”
“每一艘长征号,将利用改装过的533毫米重型鱼雷发射管作为母巢。每一根发射管,都可以容纳并投放四至六枚具备独立动力和导航系统的小型潜航器。”
“我们的长征号拥有八具鱼雷发射管,这就意味着,在执行任务时,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向战区投放一个由多达48枚无人潜航器组成的巨大网络。”
余宏双手在讲台上一撑,身体微微前倾,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三艘我们的油轮,在海面上正常航行。而在它们的航线前方三百公里处,我方的长征号核潜艇早已潜伏就位。它释放出的48枚侦察潜航器,会像鱼群一样散开,构成一张半径超过五百公里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下侦听网络。”
“第七舰队的任何一艘军舰,甚至是他们的核潜艇,只要一进入这张大网,它的噪音、方位、速度、型号,就会在瞬间被我们的潜航器捕捉到,通过水下量子通讯传回母巢。”
“它在哪里,它想干什么,我们在它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就一清二楚,战场的单向透明,这将是第一层级的碾压。”
“第二:大范围欺骗与声呐致盲。”
“这48枚潜航器中的一部分,将携带特制的声纹模拟器。它们可以完美地模拟出长征号自身的声学信号,甚至可以模拟出十几艘核潜艇同时活动的庞大噪音。当第七舰队的声呐兵自以为锁定了我们的潜艇时,他听到的可能只是远在一百公里外,我们投放的一个价值几万块钱的小罐子。”
“他们的整个反潜网络会因此被拖入永无休止的混乱和疲于奔命中,我们会把他们的声呐显示屏变成一场充斥着无数幽灵信号的噩梦。”
“第三:贴身骚扰与电子瘫痪。”
“当敌方舰队执意要靠近我们的护航目标时,我们将启动第三种潜航器。它们尺寸更小,噪音接近海洋背景音。可以像寄生鱼一样,悄无声息地附着到敌方驱逐舰的船体底部。”
“之后,它们会启动搭载的大功率短波干扰器。这种干扰可以直接作用于敌舰的声呐基阵,让对方的操作员在耳机里只听到一片刺耳的电流声。敌人的耳朵和眼睛,从物理层面被我们彻底废掉。”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骚扰了,这是在去夺取对方的战场感知能力。
余宏抬起手,最后一项职能,带着血腥味出现在幕布上。
“第四:自杀式攻击与非对称饱和打击。”
“当然,我们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不开第一枪。但如果警告无效,敌人非要玩火,那么这48枚潜航器,随时可以从侦察员,变成攻击者。”
“每一枚潜航器都携带50公斤的高能复合炸药。威力不足以击沉一艘数千吨的驱逐舰,但足以炸毁它的螺旋桨、舵机、或者声呐阵列。而且是48枚!”
“是可以从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同时对他们整个舰队发动攻击的48个死亡信使!”
余宏的声音变得冰冷。
“这套系统投入实战后,鹰酱的海军指挥官将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恐怖抉择。”
“他的雷达上什么都看不到,他的声呐里到处都是鬼魂。他不知道自己的舰队周围到底隐藏了一艘潜艇,还是十艘。他更不知道自己的船底,是不是已经被贴上了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我要问的是,面对这种全方位的水下未知威胁,他还敢不敢下令,去拦截一艘手无寸铁的油轮?”
余宏最后一句话问完,整个零号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顶尖专家的呼吸都变得无比粗重,他们脸上的肌肉极度的兴奋震惊,微微抽搐。
这……根本不是什么武器。
这是在创造全新的战术维度!
用深不可测的技术代差,去制造一种让敌人根本无法理解、无法应对的战场迷雾。
身处这片迷雾中的敌人,连拔剑的勇气都会被彻底瓦解!
只要能够保证兔子的海上安全,只要每一艘驶出港口的商船都知道在它们的航线下有看不见的蜂群守护,兔子的经济就能沿着一条条绝对安全的航线,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不是简单的护航。
这是在用技术,为整个国家未来的海洋经济战略,铺设最坚固的那块基石!
寂静中,一名负责鱼雷项目的总工程师颤抖着站了起来,他扶着桌子。
“余……余总师。”他的声音都在抖:“这套系统……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攻关……大概……大概需要多久?”
余宏走下讲台,来到他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从刚才的冰冷变成了无与伦知的自信。
“长征号剩余的工期还有两百二十五天。”
他平静地回答。
“我的要求是,在长征号下水服役的那一天,至少第一批次,十二枚具备基础侦察与攻击能力的无人潜航器,必须同步配装。”
“把它……当作我们送给第七舰队的第一份见面礼。”
零号会议室内的死寂,只持续了不到十秒。
紧接着,瞬间沸腾了。
那名首先站起来的鱼雷项目总工程师钱振华,他不是在怀疑余宏的构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瞬间理解了这个构想的恐怖之处,他才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那是面对史诗级工程时,技术人员本能产生兴奋与恐惧的生理反应。
“余总师!”钱振华他拿起桌上那张画着潜航器草图的纸:“动力!它的动力怎么解决?”
他就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将全会议室里所有人脑中第一个冒出来,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
“您设想的这种无人潜航器,要维持长时间、大范围的侦测和待机,甚至还要进行高速突防。以我们目前国内最好的银锌电池技术,做成这么小的体积,续航时间恐怕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根本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