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带着技术人员的审慎和怀疑,那现在,每一个人的眼神里,只剩下了狂热的崇拜。
余宏环视一周,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铺垫已经够了,最后一击的时机已经到来。
他走到那个负责算法的年轻技术员面前,对方紧张地站直了身体。
“至于你说的控制问题。”余宏的语气变得柔和了一些:“我不会要求你们现在就去开发什么人工智能,那不现实。”
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一张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网络。
“我们用最简单的中心节点式分布算法。”
“把长征号上的主计算机,当作整个蜂群唯一也是最强的中心大脑。”
“它负责所有的战区态势分析、威胁等级判断、和目标分配,这些复杂的战略层面运算。”
“而每一个潜航器,它们只是节点,是延伸出去的手和眼睛。它们的机载芯片,不需要做复杂思考,只需要被写入几个固定的最基础应激反应程序模块。”
余宏一边说,一边用笔点着。
“比如,写入侦察模式:保持静默,沿预定路线搜索,发现目标特征码后,立刻通过量子链路上传数据。”
“写入骚扰模式:贴近指定目标,开启电子干扰器。”
“或者……”余宏的笔尖,重重地点在了图上一个模拟的敌舰位置上:“写入攻击模式:接受到母巢传来的最终攻击指令和目标信息后,解锁保险,以最大航速……撞过去。”
他抬起头,扫过整间会议室里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
“不需要人工智能,这些蜂,它们不需要思考。”
余宏的话,一锤定音。
“长征号潜艇,就是它们意志的全部,而我们,就是赋予长征号意志的人!”
轰!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用最高端的硬件冗余,去弥补最低端的软件智能不足。
用一个强大的中心大脑,去指挥一群构造简单的机器工蜂。
这思路,简单,粗暴,却有效到了极点!
它完美地绕开了当前国内在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短板,将所有优势全部集中在了硬件制造这一环节上。
而有了余宏提供的那些超前工业母机,这恰恰是351厂最强的长项!
这一刻,横亘在众人面前的最后,也是最高大的那座技术高山,被余宏用最举重若轻的方式,彻底铲平了!
死寂再次降临。
但这次的死寂中,不再有任何迷茫疑虑。
钱振华缓缓地坐回椅子里,又缓缓地站起身。他整理了一下自己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将最上面那颗风纪扣扣好。
他对着余宏,用他这一生中最标准的姿势,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余总师!”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从未有过的决绝。
“请您放心!请中枢放心!”
“两百二十五天!别说是第一批十二枚,就是您要二十四枚、四十八枚……我们351厂,不!我们整个项目组,就是把骨头磨成粉,也一定给您造出来!”
哗啦啦一声。
会议室内,其余十几位专家、主任、技术员,全部跟着站了起来。
他们挺直了胸膛,一道道炽热如同火焰般的目光,全部汇聚到了余宏的身上。
不需要再有任何废话。
最硬的骨头已经啃下,剩下的就只是执行!
不惜一切代价的执行!
余宏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代表着这个国家水下力量未来的栋梁们,缓缓点头。
“好。”
“那就开始干吧,同志们!”
“时间……不等人。”
工程师们冲出会议室,向着整个351厂的所有相关部门奔涌而去。
钱振华第一个冲回了他的鱼雷研发部,直接一脚踹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对着里面正在演算数据的研究员们吼了一嗓子:
“全都给我停下!手头上所有项目,三级以下的全部封存!所有人,立刻到大会议室集合!”
紧接着是声呐实验室的主任,他冲回实验室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张潜航器草图。
他召集起所有的骨干,双眼通红,将那张草图拍在桌子上:
“看这个!从现在开始,这就是我们唯一的任务!天塌下来都得把它给我弄出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全厂与潜艇项目沾边的十几个部门,都收到了来自他们负责人的最高指令。
没有人追问原因,会议室内发生的一切随着这股指令的浪潮,化作了一股不可违逆的飓风,横扫了整个351厂的研发区域。
整个工厂的科研力量,随着余宏的意志,重新校准方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疯狂啮合运转。
会议室里,只剩下余宏一人。
他没有离开,只是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
那些激动的专家们已经离去,空气中残留的狂热正在慢慢沉淀,他的大脑却没有停歇。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副电子沙盘。
那张图上,不仅仅有代表军事力量的光点,更有代表着商业船队的,密密麻麻的绿色航线。
蜂群系统,当然是配给长征号攻击型核潜艇的最强之矛。
可是,不对。
为什么要等长征号造出来?
长征号的工期,再怎么极限压缩,那也是以年来计算的单位。
主体建造、核反应堆安装、管线铺设、静音瓦粘贴……哪一项不是吞噬时间的巨兽?
而无人潜航器呢?
固态硫化物锂电池有化工部兜底、微型化集成电路有自己的100纳米光刻机支撑、简单的蜂群算法自己一个晚上就能写完。
它的生产难度,与一艘数千吨的核动力潜艇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一条独立的生产线,只要调试完成,一个月就可以产出几十甚至上百个。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把这柄锋利的武器,锁在剑鞘里?
海军。
余宏的脑中浮现出当下海军战士们的影像。
那是一群朴实、勇敢、忠诚的士兵。他们学习的是火炮测距,是机械维修,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保持船身的稳定。
但是……他们有几个人,摸过精密的电子操纵杆?
有几个人能看懂声呐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瀑布图?
有几个人能理解“量子通讯加密信道”、“分布式节点”这些名词?
一个都没有。
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