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不敢去想那个盘旋在所有人心头的名字,更不敢去想那个人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但他知道,他不能再退了。
白房的压力,国内民众的质疑,军队内部积压的怨气,这一切都像是一座火山,即将要把他吞噬。
他退无可退!
他必须向全世界证明,鹰酱的霸权,鹰酱的海权,绝不是一架神秘飞机、一通威胁电话就能动摇的!
哈罗德缓缓地抬起头,眼神中的犹豫尽数褪去。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却如同敲响了战鼓。
“命令关海打击大队,立刻前出!封锁航道!不必开火,但用舰身给我死死地拦住那几艘油轮,一寸都不能让它们过去!”
“向全世界通报!我鹰酱海军正在执行联合国相关禁运决议,在公海对非法走私石油船只进行拦截检查!”
他把理由说得冠冕堂皇。
“我不管兔子国做出什么反应,我只要一个结果,在24小时内,这几艘船,要么自己掉头滚回去,要么,就永远停在那里!”
“是,部长!”将军的影像敬了个礼,随即消失。
指挥中心的巨幅屏幕上,代表着驱逐舰、巡洋舰的数个蓝色光点,开始加速移动。
它们如同一张钢铁巨网,从四面八方,朝着那三个代表着油轮的渺小红点,毫不留情地收紧了。
全世界的目光,瞬间全部聚焦在了这片小小的海域。
他们都在等待。
等待那头兔子,该如何应对这个由三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组成的,必杀的死局。
偷运面对这种滴水不漏的绝对力量封锁,是绝对不可能持久的。
如果兔子国拿不出让第七舰队都为之退缩的解决方案,那么今天开始的这个秘密能源航线,将会被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而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那些温暖人心的太阳,都将在这阵真正凌冽的北风面前,彻底失效。
……
351厂,特级保密区域,核心设计所。
一台庞大的服务器组正在发出低沉稳定的嗡鸣声,代表着无数行代码正在对长征号的核心反应堆运行参数进行第一万三千次虚拟验证。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绘图仪运动时发出的轻微机械声。
桌面上,一份标注着滨海431厂进度的报告刚刚传真过来,巨浪号的第一个大型分段已经吊装合拢完毕,180天的极限工期正在一秒一秒地被消耗掉。
余宏站在电子沙盘前。
沙盘上显示一副高清的世界海洋实时动态图,这套系统直接链接着最高指挥机构的情报网络。
在图上,代表着波斯狮港口的位置,有几个不起眼的绿色光点正在缓慢地向东移动,它们的周围,几个红色的三角形光点如同鲨鱼般围拢过来,那是不属于本方的信号。
突然,一部没有任何拨号盘的红色电话机,发出了急促而刺耳的响铃声。
余宏走到桌前,拿起了听筒。
“是我,余宏。”
听筒里传来的,是内相的声音。
“小余同志,你那里看到了吧。”
“看到了,内相。他们的三艘油轮,被关海打击大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堵住了。”余宏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早在李兆祥签订协议草案的第一天,这份预判就已经和石油协议的风险评估报告一起,由陈慕部长亲手递交到了内相的案头。
这是阳谋对阳谋。
我们送去铁锅棉布,收拢人心。
他们就用钢铁战舰,卡住我们获得工业血液的血管。
“和你之前判断的一模一样,他们果然动手了。”内相在那头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第七舰队摆出了绝对不退让的姿态,这是摆在台面上的恃强凌弱,他们要逼我们把吃下去的好处,再吐出来。”
电话那头陷入了片刻的沉默,显然这个局面对中枢来说,同样是千钧重担。
“小余同志,我们在马六甲海域没有可靠的军事基地,空军那边确认过了,歼-20的作战半径覆盖不到那里。”
“这个问题……只能由你来想办法解决。”内相的语气里带着嘱托的全部重量。
国家把最棘手甚至足以引发国运转向的问题,交到了他一个人的手里。
“我明白。”余宏说:“请内相放心,最多48小时,我会把最终解决方案和完整的技术路线图提交上来。”
“好。”
内相只说了一个字,便挂断了电话。
余宏放下电话,站在那副海图前,目光在那片拥挤而狭窄的海峡上反复划过。
一个国家的崛起,绝对不可能永远蜷缩在自己的大陆架上。
只不过,鹰酱的反应,让这个计划的最终形态被迫提前浮出了水面。
他走到一个实验台前,启动了沙盘的战术推演模式。
沙盘上,一个代表长征号攻击型核潜艇的蓝色幽灵光点,从南海基地出发,悄无声息地潜入预定航线。
但很快,围堵油轮的三个红色三角旁,又多出了几个代表鹰酱航母编队、以及水下猎潜核潜艇的光点。
敌我实力对比悬殊。
让长征号单枪匹马去同一整支第七舰队下辖的舰队对抗,不是护航,是送死。
用作镇国重器的巨浪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就更不可能出动,它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在敌人按下核按钮的一瞬间,把整张桌子掀翻,是确保相互毁灭的终极平衡,而不是下场去当保镖。
那么,如何让一艘长征号,变成一支足以震慑整个舰队的威慑力量?
余宏的脑海中,系统商城里一个沉睡许久,从未被他仔细研究过的分支技术树,开始清晰地亮起。
他的双眼瞬间迸发出光芒。
“来人。”余宏按下了内线通话按钮:“通知声呐实验室、水下无人载具课题组、鱼雷武器研发部门的所有负责人,十分钟后,到零号会议室开会。”
……
十分钟后,351厂最核心的零号会议室。
十几个国内水下作战领域的顶尖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全部正襟危坐。
他们手中都拿到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草图。
看到草图的第一眼,所有人都愣住了。
上面画的并不是某种新型潜艇或鱼雷,而是一个个形状各异,尺寸从一米到五米不等的……小型潜航器。
余宏站在投影幕布前,打开了一份标记着深海蜂群字样的绝密文档。
“同志们,时间紧急,我只说重点。”
“海上护航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一对一的对抗,我们的攻击型核潜艇长征号,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让敌人连找到我们、确认我们位置的资格都没有。我们要做的,是改变现有海战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