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主力终于跳出日军合围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
冈村宁次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指挥着大军对根据地进行更加疯狂和细致的“梳篦清剿”。
日伪军分散成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像篦子一样梳理着每一片山林,每一个村庄,所过之处,浓烟滚滚,一片焦土。
独立团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甚至班为单位,在广袤的山地和残存的村落间与敌人周旋。
补给困难,弹药匮乏,伤病员增加,加上与上级和其他兄弟部队的联系时断时续,形势依然万分严峻。
幸好之前的防御工作做得好,各村庄的地道也很隐蔽,群众人员和粮食都匿藏得非常好。没有让鬼子扫荡的队伍残害,这也大大减轻了赵大勇要分心派人施救。使他得以全力应对鬼子们的疯狂推进。
赵大勇将团指挥部设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山洞里。洞内光线昏暗,只有一部电台发出微弱的嘀嗒声。
荷花的伤势暂时稳定,但依然虚弱,被安置在后勤队伍中隐蔽休养。赵大勇将那份牵挂深深埋在心底,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指挥作战中。
“团长,这样被动躲藏不是长久之计。”周锐拿着一份刚统计上来的物资清单,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粮食和药品最多还能支撑半个月。很多战士的鞋子都磨破了,脚上全是血泡。”
赵大勇看着地图,沉默不语。地图上代表日军的蓝色箭头密密麻麻,几乎覆盖了整个根据地核心区。
但他知道,敌人如此分散,兵力必然相对薄弱,而且长时间的拉网式清剿,必然导致士兵疲惫,补给线拉长。
“冈村宁次想把我们困死、拖死。”赵大勇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那我们就要告诉他,八路军是困不死、拖不垮的!他不是分散清剿吗?好!我们就给他来个‘麻雀战’、‘地雷战’,啃他的骨头,吸他的血!”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洞内几位核心干部:“命令各部队,以排为单位,组成精干的战斗小组,像麻雀一样,三五成群,忽聚忽散,专门袭击敌人的巡逻队、运输队、小股据点。用冷枪、地雷、陷阱,不断消耗敌人,让他们寝食难安!”
“同时,发动根据地所有民兵和群众,开展地雷战!把家里的铁锅、瓷碗、石头都利用起来,造土地雷,遍布交通要道、村口、门前屋后。要让鬼子每走一步都胆战心惊!”
新的战术迅速传达下去。独立团的战士们和根据地民兵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林间,道路旁,村庄里,冷枪声此起彼伏,爆炸声不绝于耳。日军的运输车队频频遭到袭击,物资被抢,人员伤亡;外出清剿的小队经常走着走着就踩响了地雷,或者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子弹撂倒。
李大牛带着他的战斗小组,一次伏击就打掉了日军一个运输中队,缴获了大量弹药和食品,极大地补充了部队。
他还灵活运用“诱饵”战术,用小股部队吸引敌人进入雷区,再用主力痛击,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群众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老大娘在院子里埋下“踏板雷”,儿童团在村口埋下“绊发雷”,民兵们则在主要道路上大规模埋设“连环雷”。
日伪军被炸得心惊肉跳,行军速度大大延缓,士气极度低落。他们惊恐地称根据地为“魔鬼之地”,每一步都可能是地狱。
然而,赵大勇并不满足于这种零敲碎打的消耗战。他的目光,始终盯着那个最大的目标——冈村宁次的指挥部。
只有给予其指挥中枢沉重一击,才能真正打疼敌人,迫使其结束扫荡。
机会终于来了。通过多方情报汇总和内线传递的消息,赵大勇准确判断出,冈村宁次为了就近指挥,将其前线指挥部设在了距离根据地边缘不远的一个重镇平安县县城。
“平安县……”赵大勇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个点上重重一点,“城墙坚固,守备森严,强攻肯定不行。”
“团长,您的意思是?”周锐似乎猜到了什么。
“还记得我们手里那张王牌吗?”赵大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灰雀’该发挥最后的作用了。”
他立刻口述了一份电文,让报务员以“灰雀”的名义发给冈村宁次:
“据悉,八路军独立团残部约一个连,携带重要文件,将于明晚午夜,试图从黑风岭方向秘密突围。情报可靠,请求速派部队拦截。”
这份电文的目的,是调虎离山。黑风岭是平安县驻军驰援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如果日军相信这份情报,必然会从平安县派出精锐部队前往设伏。
果然,第二天下午,侦察员回报,平安县日军一个大队及部分伪军,紧急出动,直奔黑风岭方向而去。县城守军顿时空虚。
“好!鱼儿上钩了!”赵大勇一拍桌子,“命令!”
“一营、特务连,立刻集结,轻装疾进,目标平安县城东门!二营、三营剩余部队,以及所有能动员的民兵,在黑风岭至平安县沿线袭扰、阻击,迟滞敌人回援!”
“骑兵连,作为突击先锋,待东门得手后,直扑日军指挥部!”
这是一次极其大胆的冒险。独立团主力经过连日苦战,已不足千人,且疲惫不堪,要去攻击一座仍有数百日军守备的县城,无异于虎口拔牙。
当战士们听说要端掉冈村宁次的老窝,个个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夜幕再次降临。李大牛率领特务连的尖刀班,化装成伪军,利用“灰雀”密码本中提供的部分联络暗号,骗开了平安县东门。
随着一声信号枪响,潜伏在城外的独立团主力如同潮水般涌入城内。
县城内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骑兵连纵马驰骋,在街道上冲垮了日军的零星抵抗,直扑城中心的日军指挥部大院。
赵大勇亲临一线指挥。他抱着一挺机枪,带头向指挥部发起冲锋。战士们见团长如此勇猛,更是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守卫指挥部的日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独立团不要命的猛攻下,很快土崩瓦解。
大院被攻占,里面的机密文件、通讯设备被缴获,留守的日军指挥官被击毙。
与此同时,前往黑风岭的日军大队得知老巢被端,慌忙回援,却在半路遭到二营、三营和民兵的层层阻击,寸步难行。
平安县城的冲天火光和密集枪声,几十里外都清晰可闻。坐镇后方遥控指挥的冈村宁次接到急报,惊得目瞪口呆。
他苦心经营的扫荡,不仅未能消灭八路军主力,反而自己的前线指挥部被端,颜面尽失。
“八嘎!赵大勇……独立团……”冈村宁次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前线部队疲惫不堪,伤亡惨重,补给困难,士气低落,加上指挥部遇袭,继续扫荡已无可能。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历时一个多月的残酷大扫荡,终于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
当日军狼狈撤退的消息传来,整个根据地沸腾了。军民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赵大勇站在平安县的城头,眺望着远方逐渐消散的硝烟。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英俊的脸上,映照出坚毅与沉稳。
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会屈服,在八路军的带领下,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最终都会被驱赶出去。
赵大勇转过身,对聚集在身边的战士们,发出了新的指令:
“同志们,我们赢了这一仗!但是,鬼子还没有被赶出华夏!擦亮我们的枪,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救治好伤员!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直到把最后一个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战士们爆发出震天的怒吼,这怒吼声,伴随着根据地的晚风,传向远方,昭示着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独立团的旗帜,在平安县城头高高飘扬,尽管弹痕累累,却愈发显得鲜艳而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