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看着田丰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忽然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复杂,几分苦涩,还有几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情绪。
“元皓啊元皓,”袁绍摇头笑道,“你总是这般自信。”
田丰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为主公谋,不敢不竭尽全力。”
袁绍的笑容渐渐收敛。他想起前世田丰被囚禁在狱中时,那双依然坚定的眼睛。即使在被处死前,田丰也坚信自己的策略是正确的。而现在,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报!”一名亲兵匆匆入帐,单膝跪地,“南匈奴急报!”
袁绍心头一震,接过竹简迅速浏览。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竹简上的墨迹仿佛在眼前跳动——南匈奴内部不稳,羌渠单于地位动摇,叛乱在即。
“主公,可是有变故?”田丰敏锐地察觉到袁绍神色有异。
袁绍将竹简递给田丰,目光深沉。
前世的历史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南匈奴羌渠单于死于叛乱之中,于夫罗逃到中原后,至死都没能返回草原。而现在,这一切即将再次发生。
田丰看完情报,眉头紧锁:“匈奴若乱,并州恐有动荡。但此乃边患,不足影响我军南下大计。”
袁绍凝视着田丰,心中天人交战。他该告诉田丰,南匈奴的叛乱会比想象中更严重吗?
“元皓,”袁绍最终缓缓开口,“你对匈奴之事,似乎过于乐观了。”
田丰自信一笑:“主公多虑了。匈奴内乱,正可为我所用。可遣一使者,联络于夫罗,许以并州牧之职。”
袁绍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前世他确实这样做了,但于夫罗最终流亡中原,对曹操的牵制作用微乎其微。而现在,田丰再次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帐外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帐帘猎猎作响。袁绍望向帐外,仿佛看到了滚滚历史长河,看到了无数个可能的分岔路口。
他可以改变历史吗?
他应该改变历史吗?
“主公?”田丰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袁绍独自站在舆图前,手指沿着黄河缓缓移动。他的目光落在官渡的位置上,前世那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仿佛就在眼前。
“这一次,会不一样吗?”他低声自语。
帐外,春雷隐隐,似是天公也在回应他的疑问。袁绍不知道改变历史是否正确,但他知道,这一次,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无论田丰多么自信,他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涿郡,天高云淡,
刘虞的车驾缓缓驶入城门,他掀开车帘,望着这座北疆重镇,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作为汉室宗亲,他曾在幽州担任刺史多年,深得民心,如今朝廷再次召他出山,平定乌桓之乱。
“卢公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随从低声禀报。
刘虞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冠。卢植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朝中难得的清流。此次北上,他特意绕道涿郡,就是为了听听这位老友对局势的看法。
卢植的府邸朴素却不失庄重,一如主人的品格。见到刘虞,卢植快步迎上前,两人执手相视,眼中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伯安兄,别来无恙啊!”卢植声音洪亮,拉着刘虞入座。
“子干兄风采依旧。”刘虞笑道,随即正色道:“此次朝廷召我北上,子干兄可有教我?”
卢植沉吟片刻,命人奉上茶点,待左右退下后,才低声道:“乌桓之乱,表面是张纯、张举煽动,实则另有隐情。”
刘虞眉头微蹙:“愿闻其详。”
“公孙瓒镇守北疆,却克扣乌桓军饷,致使各部怨声载道。”卢植叹了口气,“此人刚愎自用,不恤士卒,早晚必生祸端。”
刘虞点头,他早有所耳闻。当年他在幽州时,与乌桓各部相处融洽,深知这些边民并非天生反骨,只要待之以诚,必能相安无事。
“如今袁本初驻军泉州,此人年轻有为,颇有谋略。”卢植话锋一转,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多次来信与我商讨平乱之策,见解独到,非寻常武夫可比。”
刘虞略显惊讶:“袁本初?可是袁成之子?”
“正是。”卢植笑道,“四世三公之后,却不骄不躁,实为难得。他已在泉州备下馆舍,专候伯安兄前往议事。”
刘虞若有所思。袁氏一族在朝中势力庞大,若能得他们支持,平定乌桓之乱必能事半功倍。
两日后,刘虞辞别卢植,继续北上。一路上,他反复思量卢植对袁绍的评价,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泉州城外,旌旗招展。袁绍早已得到消息,亲自率领部下列队相迎。他身着戎装,却不失儒雅,眉宇间既有武将的英气,又有文士的从容。
“刘公远道而来,绍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袁绍上前行礼,声音清朗,举止得体。
刘虞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只见他面容俊朗,目光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感。
“本初不必多礼。”刘虞扶起袁绍,“老夫此番北上,还需仰仗将军之力。”
袁绍谦逊一笑:“刘公言重了。绍不过一介武夫,能得刘公指点,实乃三生有幸。”
入城后,袁绍亲自为刘虞引路,详细介绍泉州防务。刘虞注意到,袁绍治军严谨,营帐井然有序,士卒精神饱满,与传闻中骄横的公孙瓒部形成鲜明对比。
当晚,袁绍设宴为刘虞接风。
席间,他特意准备了幽州风味的菜肴,还命乐师演奏刘虞喜爱的曲目。这些细节让刘虞倍感亲切,对袁绍的细心周到暗自赞赏。
酒过三巡,袁绍见时机成熟,放下酒杯,正色道:\"刘公,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虞抬手示意:\"但说无妨。\"
\"乌桓之乱,根源不在乌桓,而在用人不当。\"袁绍目光诚恳,\"当年刘公担任幽州刺史时,乌桓各部安居乐业,何曾有过叛乱?\"
刘虞微微点头,想起昔日在幽州的岁月。那时他轻徭薄赋,尊重乌桓习俗,各部首领常来府中做客,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