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李伟的事情只字不提,仿佛根本不记得还有这么个人似的。
最终韩宜可不敌众臣,李伟官复原职之事就此搁置。
此外,对于内阁的设置,朱元璋并未采纳群臣的建议。
一场朝会结束,各方皆感不满,朱元璋因受蒙蔽而威信受损,群臣未能达成扩大内阁权力的目的,韩宜可期盼的李大人也未能官复原职。
但若李伟知晓这一切,定会感到十分满意。
他很满意当前的工作,压根不想官复原职。
清晨时分,李伟便已抵达教坊司。
经昨日一番折腾,如今这里已显得冷冷清清,官员们都不敢轻易前来。
李伟倒成了这里的独占者,上午指挥舞乐练习,聆听小曲,下午到了时间便带人外出“捞钱”,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这日,李伟再次带着莺莺燕燕们外出“捞钱”,可刚出门口不久,就看见毛卜荃领着一群士兵围了过来。
“就是他们,他们挑衅滋事,勒索朝廷官员!”
毛卜荃指着他怒气冲冲地对众人说道。
自从李伟在他家门口闹事后,关于他抢男人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最后李伟改了口,许多人也知事情并非如此,但李伟喊得太过夸张,大家早已传为歌谣,现在他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本想不再与李伟纠缠,但这样的屈辱怎能忍受,必须报复,于是今日特意找来了五城兵马司的人。
这些兵马司的人由文官管辖,相当于现代的警察,但李伟并不惧怕,因为他并未违法。
“这位大人,请不要乱讲,我只是出来随便走走,赚点零花钱,并没有他说的那种滋事行为!”
李伟向带队的官员解释道。
可毛卜荃显然早就与这个人串通好了,这个人根本没问原因,直接就要带走他们。
李伟脸色骤变,俗话说得好,朱元璋好见,小鬼难缠,若真的被抓进去,身为官员的他虽不会受刑,但这些乐工可就麻烦了。
“这位大人,我等并未违法,还请大人明察,莫信此人谗言!”
“无论如何,你们先跟我回去再说!”
这个人板着脸说道,随即就要动手抓人。
“你们在做什么?”
突然,一声大喝传来。
李伟回头一看,原来是韩宜可,顿时心中大喜。
“韩大人,这边!”
李伟急忙招手示意。
毛卜荃和那个带队的看到韩宜可时,脸色都变了,不论大小官员,见到御史都会害怕,这些御史常常不分官职大小就弹劾别人。
“韩大人,这个毛卜荃丞相教坊司的乐女,听曲子不给钱,我带人去讨债,他竟勾结兵马司的人诬陷我们勒索!”
李伟立刻告状,兵马司的那个人一听立刻变了脸色,急忙说道:“你不要胡说,我只是接报后依法行事!”
\"你打算如何公正行事呢?\"李伟冷声质问。
那人立即回应:\"本官已知晓详情,既然是债务纠纷,那此事便由你们自行解决,本官不再插手。\"
话音未落,他便挥手带着手下离开,生怕被御史参奏一本。
毛卜荃赶忙上前拦住:\"赵指挥,您别走,这真是敲诈!\"
\"毛大人,兵马司只管缉盗,此事本官不便过问,还请毛大人另寻他人相助。\"
赵指挥说完,带着人迅速离去。
事情到了这一步,毛卜荃只觉天旋地转,今日先写到这里罢,实在抱歉诸位老爷。
---
兵马司来时风风火火,走时亦匆匆忙忙,将毛卜荃孤零零留在原地。
短短片刻,毛卜荃便从气势汹汹的首领沦为孤立无援的小人物,在李伟、韩宜可与教坊司众人面前瑟瑟发抖。
\"那个...李大人,这事儿全是误会,您信不信?\"
毛卜荃颤巍巍地开口。
\"哼!\"
李伟冷笑两声,随后伸出手来。
毛卜荃欲哭无泪,在支付了二十贯赔偿金之后,李伟才勉强承认是误会一场,让韩宜可别弹劾他了。
韩宜可面露尴尬,先前还觉得毛卜荃冤枉李伟勒索,如今亲眼目睹这一切,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毛卜荃见韩宜可沉默不语,以为对方默认,赶紧转身逃离。
李伟这才转向韩宜可,客套了几句。
\"今日幸得韩大人路过,否则今日之事还真棘手,多谢多谢!\"
李伟由衷感谢道,若非韩宜可恰好出现,他们怕是要被兵马司带走,虽然他自己无妨,但那些乐师定会吃苦头。
\"不是巧合,我本就是特地来寻你。\"韩宜可勉强接受了李伟的行为,说道。
\"哦?找我何事?莫非韩大人是想听曲?\"
李伟好奇问道,毕竟他只是个小小的教坊司大使,韩宜可找他能有何事。
\"...\"
韩宜可无言以对,严肃否定了:\"不是!我是有要事相告!\"
\"哦,那我们去我府上详谈吧。\"
韩宜可思索片刻点头道:\"也好。\"
朝堂之事,非三言两语能尽述,于闹市之中谈论亦不妥当。
二人遂领着众侍女前往教坊司。
行不多时,李伟忽而止步,面色不悦地望向韩宜可。
韩宜可不解,问道:“何事?”
“韩大人,为何要学我行走的姿态?”
李伟质问,方才几步路间,他察觉到韩宜可的步伐与自己如出一辙,这令他颇为不满!
韩宜可辩称:“我并未模仿你。\"
“怎会没有,看,我如此行走,你也这般走,这不是学我是什么?”
李伟一边说,一边扭摆着臀部走了几步。
韩宜可顿时领悟,啼笑皆非地道:“我并非模仿你,我也刚受过责罚!”
“真有此事?”李伟满是怀疑。
“唉,说起此事,还与你有关,咱们边走边谈吧。\"
韩宜可长叹一声,做出请的手势。
李伟点头,随后二人迈着相同的步伐,扭动着继续前行,身后教坊司的人虽见状奇怪,却都强忍笑意未出声。
街角处,毛骧与一名下属注视着离去的众人,眉头紧锁,默然无语。
今日之事由他暗中策划,本欲给李伟一点教训,促其看清形势,专心为君主效力,早日官复原职,谁料却被韩宜可轻易破坏。
这个赵指挥使也太过胆怯,不过弹劾罢了,就吓得逃之夭夭?难道心中有所隐瞒?
毛骧心中对赵指挥使甚是不屑。
李伟二人至教坊司后,韩宜可婉拒一同听曲的邀请,李伟无奈,只得带着韩宜可进入后堂。
“韩大人请坐。\"
“李大人请。\"
二人互相谦让一番,而后分坐两侧,因臀部不适,均斜身半靠,形成一个“八”字形状。
“李大人此次敢于直言劝谏,甚至不惜性命反对圣意,实在令人钦佩,李大人确为忠直之臣啊!”
韩宜可拱手道。
“啊……”
李伟微微一愣,他这样做实则出于与朱氏的私仇,正直不过是附带结果,韩宜可这般赞誉让他有些难为情,转而又厚颜无耻地承认下来:
“这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理所应当!”
韩宜可见他这般谦逊,愈加敬重。
“唉,可惜陛下不知何故不愿让李大人官复原职,我屡次进言都无果而终……”
李伟一听这话,顿时心头一震,急忙说道:“切莫如此!”
韩宜可疑惑地瞥了他一眼,不明白他这话中的深意。
“咳,那个,职位高低不过是替君解忧罢了,朝廷固然需要栋梁之臣,也需要寻常的办事之人,我在教坊司亦是在尽一份力。\"
李伟一本正经地说道。
韩宜可听后,对他敬佩不已,郑重地站起身拱手道:“李大人胸怀大义,韩某钦佩!”
李伟微微愣了一下,随后也起身还礼:“都是为了艺术……不对,是为了朝廷效劳,理所当然,韩大人请坐,不必客气。\"
话毕,李伟又挥了挥手示意坐下,两人呈八字姿态落座。
接着韩宜可简要叙述了一些朝堂事务,他不过是个九品小官,许多事情实在不得而知。
“此次若非李大人挡下圣旨,恐怕道同早就被永嘉侯构陷枉死了。\"
原来历史上朱元璋派出的两位使者同日抵达,如今因李伟的干预,成功保住了这位清廉官员。
道同虽得救,但后续之事尚未完结,朱元璋已命朱亮祖回京,那些地方豪强也将受到严惩。
然而韩宜此行并非为此而来,而是为李伟之事。
“李大人,您虽有功劳,但封驳圣旨毕竟属于越权行为,不如向陛下上书认错,或许能得到宽恕,您的官职也有望恢复。\"
“不必了,我现在过得很好,我早说过,无论何处都在为朝廷尽力,何必非要身居高位?”
李伟摇摇头婉拒,打趣地说,好不容易才谋得这份差事,怎能再让他回去做官呢?
“呃……”
韩宜可见他这般态度,虽然道理上说得通,却总觉得李大人似乎另有隐情未明。
他再次劝说,但李伟态度坚定,誓不离开教坊司,韩宜可也只能作罢。
送走韩宜可后,李伟松了一口气,庆幸今日及时解释清楚,否则真可能被他坏了好事。
这韩宜可虽是好人,却总是好心办坏事,上次钢刀事件便栽在他手里,这次差点又被他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