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报名日的第一天,北大的校门口更热闹了,背着蛇皮袋的、拎着大包小包的新生们,仰望着北大西门处的牌匾,嘴里难以置信地念叨着:“我真的考上北大了?”
临近正午,又有一辆京海牌的小轿车,缓缓驶入北大西门。
车子在报名台前不远处,稳稳停下,司机小跑着绕到右侧,毕恭毕敬地拉开车门。
“蔡公子,到了。”司机略微欠身,恭敬地说道。
车门开处,先探出一双意大利手工定制的牛津鞋。
蔡彬蹬着用鞋油刷得蹭亮的皮鞋,用手捋捋精心梳洗的头发,又整了整衬衫的领口,然后才风度翩翩地走向报名台。
“位置都安排好了,我去帮您把行李放到宿舍吧?”司机问道。
“先搁着就行,我先过去报名。”蔡彬用下巴点了点报名台的方向。
这时车后门款款走下一名妇人。蔡母今天穿着香云纱改良旗袍,拎着一个小皮包,打量着传说中的北大。
“彬儿,这就是你以后要待四年的地方了。”蔡母话没说完,眼圈先红了,“你爸当年多想考进北大啊,可惜那会儿正赶上……唉,现在让你圆了他的梦。”
蔡彬回头看了看母亲:“妈,我会在北大好好学习的,不辜负您和爸的期望。”
“我知道,我知道。”蔡母点点头,“还是先去报到吧,周围这么多同学都等着呢。”
站在一旁的几位新生小声交流着,但已经没有了之前看到桑塔纳或红旗时那样的惊讶。
“又是一辆小轿车,看样子也是个干部子弟吧。”
“是京海牌的,比那些红旗、桑塔纳差远了。”
“确实不算什么了,昨天那个坐飞机来的比他阔气多了。”
蔡彬走到报名处时,听到了周围的一些议论声,他本来以为这辆父亲特意调来的座驾能引来艳羡的目光,但现实是,周围人的反应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大。
他的脚步微微一顿,在内心暗自感叹:到底是北大人啊,果然见多识广,连小轿车都能见怪不怪。
“同志,我来报到,数学系,蔡彬。”他将录取通知书递给报名台后面的男老师,语气温和有礼。
“蔡彬同学是吧,稍等。”男老师快速翻开厚厚的记录本,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上滑动着。
“找到了,京海第一中学毕业,蔡彬,考分614,是京海市第3名,全国数学竞赛铜牌。”
“全国数学竞赛?这家伙有点东西啊。”站在旁边的几位新生听到这个比赛,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
今天前来北大报名的学生有好几百个,大家早就对接近六百的高分见怪不怪了。现在除非拿到额外的大奖,才能让人稍微惊讶一下。
蔡彬敏锐地捕捉到了周围的窃窃私语,站得更直了些。
报名老师知道蔡彬拿过数学竞赛铜牌后,显然也对蔡彬的荣誉颇为欣赏,笑容比刚才更亲切了:“蔡同学参加过全国数学竞赛啊,铜牌,很不错了!差一点就能保送过来了。选择自己考进来,很有挑战自己的勇气,实在难得。“
蔡彬矜持地点点头,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还有很多比我厉害的同学,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么谦虚,很好,这个态度很重要。”老师对蔡彬的回答很满意,他从桌上拿起一支钢笔,在名册上勾了一个记号。
“跟你一起数学竞赛的那些选手都很优秀,扎堆考上或者保送到了北大,开学后你说不定能遇见老熟人。要没见到,大概率就是去隔壁或者出国了。对了,你以后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纯数学还是应用数学?”
蔡彬思考了一下,认真回答道:“我现在对微分几何挺感兴趣的,不过计算数学也想试试看。等上了专业课,多接触些方向再决定吧。”
旁边几个新生听到这番话,一时间都有些恍惚,悄悄朝蔡彬这边投来目光。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低声对旁边的同伴嘀咕:“同样是新生,怎么这个男同学既有小轿车坐,又对学科方向了解得那么细致?微分几何、计算数学……听都没听说过。不愧是来自京海大城市的干部子弟。”
旁边的同伴羡慕地说:“是啊,我报志愿的时候,连数学系具体是干啥的都不清楚,家里人说学数学以后能当老师,我就稀里糊涂填了。”
这群新生大部分来自于小县城,甚至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直到高考前几个月,才从班主任嘴里第一次听说国内都有哪些可以报考的大学和专业。
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们对自己报考的专业两眼一抹黑,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过有这种专业,对未来的规划远远没有蔡彬清晰,有的人完全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可是家长和老师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也只是一知半解。
在他们的世界里,高考是唯一的出路,根本没有什么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争取大学保送机会的意识。
考上北大已经是天大的幸运,至于未来的规划,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先把大学读完再说”的阶段。
老师又翻看了一会儿花名册,点点头,“蔡彬同学,你的材料都齐了,宿舍在39号楼101,赶紧过去挑个喜欢的铺位,再晚点就没得挑了。来,先签个字,然后去那边领宿舍钥匙。”
“谢谢老师,我这就去看看宿舍。”蔡彬礼貌地点点头,将位置让给身后排队的同学。他接过老师递来的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宿舍钥匙、入住指南和一张手写的宿舍分配单。
蔡母站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儿子办理手续。见儿子走过来,她迎上前说:“彬儿,妈妈看你安顿好就回去了,你爸还等着听消息呢。”
“妈,您别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您回去跟爸说,北大这边一切顺利,让他放心。”
正说着,负责迎新的张学姐也走了过来,热情地对蔡彬说:“蔡同学,对吧?我是数学系大三的张雯,负责迎新。我等一下带你去宿舍吧。你的行李多吗?放到三轮车上好了,宿舍区不让轿车开进去。”
蔡彬抬头打量了一下张学姐,点了点头:“好,麻烦你了。我的行李比较多,还在汽车后备箱里,我一会儿让人拿出来。”
转头朝不远处的京海牌轿车挥了挥手,司机老王立刻下车,打开后备箱,开始搬运行李。
两个黑色的大行李箱、一个装满书籍的纸箱,还有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很快堆在了路边。
纸箱里装的书,从封面露出的部分看,有《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甚至还有一本英文版的《differential Geometry》。
蔡彬站在一旁,气定神闲地指挥着:“纸箱放上面,小心点,比较重,里面全是书。”
“不着急,我们还得再等一会,找几个同宿舍区的,等一下一起过去。”
张学姐用手指向不远处等待的三轮车,车上已经堆了一些行李,旁边还有几个新生在整理东西。
她顿了顿,笑着补充道:“数学系的39号楼就在学一食堂和松林食堂旁边,你有口福了,学一的扒肘条可是北大的招牌菜,用纯正的肘子肉做的,给的分量也足。松林食堂的麻辣香锅也不错,辣得过瘾,回头你得去尝尝。”
蔡彬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脸上却没太多兴奋的神色。他对美食的兴趣远不如对在学习上碾压别人的热情,况且在京海干部家庭长大的他,早就吃遍了各种名菜,北大的食堂在他看来不过是勉强可以果腹的地方。
张学姐察言观色,很快察觉到蔡彬对食堂话题兴趣不大,识趣地换了个方向,说起了数学系的师资配置。
“对了,数学系的师资在北大可是最顶尖的。你们大一的《数学分析》估计是王教授带,他讲课深入浅出,连文科生都能听懂。线性代数可能是李老师,超级严格,但讲得很清楚,考试前全靠他的笔记救命。还有,数学系的学术氛围更浓,你要是想做研究,系里有很多本科生科研项目,找个导师带你,保研出国都不成问题。”
这番话显然戳中了蔡彬的兴趣,他忍不住追问:“学姐,系里做微分几何方向的老师多吗?”
“系里做几何的老师不少,像是陈教授,他在里奇流和K?hler几何方向很有名,国际上都拿过奖。不过他带本科生比较少,你得自己争取机会。
还有个年轻的季老师,研究拓扑和几何的交叉,特别喜欢带本科生做项目。
你大一先把基础课学扎实,大一结束后的暑假可以尝试申请URtp,哦,就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后的机会多得是。”
不远处,三轮车旁的新生们已经收拾好行李,张学姐朝那边喊了一声:“39号楼附近的同学,行李装好了就上车,咱们出发!”
蔡彬跟着学姐走向三轮车,他的司机已经把行李整齐地码好了。
等三轮车装满了行李,蔡彬和蔡母两人还没跟着走几步,又有一位女同学走到报名处。
与蔡彬不同,这位女同学的到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好,我叫裴瑜,是经济管理系的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蔡彬和学姐都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这位新来的女生。其中,蔡彬的转头速度最快。
只见裴瑜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衬衫,放松地站在新生报到处面前。
“啊,她就是那个……”学姐小声地自言自语。
蔡彬似乎听到了周围人的低语:“就是她,坐飞机来的那个……”
这次报名台后面的男老师用不着努力翻名单,直接一语道破了裴瑜的来历:“裴瑜同学,我们好久不见啊,还记得我吧,南开大学数竞冬令营那会儿,就是我把你保送进北大的。”
“当然还记得,谢谢老师的认可。”
“应该是我要谢谢你才对,能把你招进经管系,这段时间可是让我吃了不少风头哟,数学系的那帮人可羡慕坏了。”
“国际奥数金牌是我们经管系的!”报名台后面,帮男老师干杂活的同系学长哈哈大笑起来。
蔡彬的嘴角抽了抽。他站在报名台前,男老师在记录本上翻了半天,裴瑜站在报名台前,男老师一下子就认出了她。
这个男老师,蔡彬在南开大学参加冬令营的时候也见到过,可惜他当时只拿到了全国数学奥赛的铜牌,还不够格保送北大,哪怕是保送到刚成立的经管系也不行,没法给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蔡彬对裴瑜的印象更加深刻,他们都是京海一中的学生,一起参加过今年的全国数学奥赛冬令营,从京海市去南开大学的时候,他们坐的甚至都是同一辆火车、同一个卧铺间。
从冬令营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和裴瑜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远了。
从南开大学坐火车回京海市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恭喜裴瑜,而他只能灰溜溜地跟着父母回家舔舐失败的痛苦。
不过这只是蔡彬眼中的失败而已,在其他同学眼中,他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全国数学奥赛的铜牌,足够让蔡彬保送到一些很好的大学里去了,只不过他对这些大学看不上眼,非北大清华不去,宁愿放弃保送参加高考。
好在结果是好的,他最后还是考上北大的数学系了,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不过让蔡彬没想到的是,裴瑜居然选择了北大这个新开办的系,而不是老牌的数学系,一时间让他觉得有些遗憾又庆幸。遗憾在于失去了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竞争对手,庆幸也在于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此时已经没有人在乎蔡彬脸色,还有他的京海牌汽车、高考分数和全国数学竞赛铜牌了,让蔡彬不禁有些失落。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裴瑜身上,讨论着她为华国拿到的第一枚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还有她过分出色的外表。
放在三四十年之后,男同学们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刷到短视频里的美女,可是1986年的现在,连电影和电视剧都难得一见,就算能接触到,美成裴瑜这样的,他们还真没怎么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