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她看到正确的药方,药材们就会在她脑海里欢快地跳舞,若是少了什么,它们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这是她的小秘密,从没告诉过任何人。
一个时辰后,宫人终于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手里攥着一把新鲜的地锦草。
“贺大夫,找遍了药园才在角落找到这么些,您看够不够?”
贺弘文接过草药,仔细称量,正好三钱。
他长舒一口气,立刻亲自洗净捣碎,加入已经熬煮了两个时辰的药汤中。
“还要再煮多久呀?”
贺曦困得眼皮打架了,却还强撑着守在药炉旁。
贺弘文摸摸女儿的头:“还要一个时辰,曦儿先去睡觉吧。”
“不要,我要等太后娘娘喝药。”
贺曦揉揉眼睛,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却倔强地不肯离开。
夜色渐深,御药房里的宫灯一盏盏亮起。
贺弘文守着药炉,不时添水调节火候。贺曦终于还是撑不住,靠在他腿上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攥着那本医书。
三更时分,药终于熬好。
贺弘文小心地将药汁滤入玉碗,亲自送到太后宫中?
太后服下药后,起初并无动静。
贺弘文跪在殿外,额头抵着冰冷的青石地面,心中默念祖宗教诲。
忽然,殿内传来宫女的惊呼:“太后出汗了!”
贺弘文抬头,看见宫女喜极而泣地跑出来:“贺大夫,太后娘娘的热退了,这会儿要喝粥呢!”
他几乎瘫软在地,连声道:“苍天保佑,祖宗保佑……幸好太后娘娘无事了……”
消息很快传到官家耳中。
天刚蒙蒙亮,官家便驾临,见太后确实好转,龙颜大悦,立即传旨召见贺弘文。
“草民拜见陛下。”贺弘文牵着贺曦的手,恭敬行礼。
官家亲自扶起他:“贺大夫医术高明,救了太后大娘娘,朕心甚慰。”
目光落在贺曦稚嫩的小脸上,官家好奇道:“是个好孩子,听闻你也参与了制药?”
贺弘文诚惶诚恐:“小女顽劣,只是在一旁玩耍,不敢居功。”
贺曦看见面前站着一位穿明黄龙袍的长者,吓得往父亲怀里缩了缩。
官家却笑了,伸手接过这个可爱的小丫头:“听说,是你发现药方少了地锦草?”
贺曦看看父亲,得到鼓励的眼神后,小声回答:“是曾祖父的书上画的……”
官家哈哈大笑:“好个伶俐的小娘子!”
他逗着贺曦,“告诉朕,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贺曦不假思索:“像曾祖父和爹爹一样,当大夫,治病救人!”
官家闻言更是欢喜,当场赐下黄金百两,锦缎十匹,并金口玉言:“真是个神医小娘子!朕记下了,待你长大,定要你入太医院!”
消息传回贺府,贺老太太激动得老泪纵横,在祖宗牌位前上了三炷香:“贺家医术后继有人了……”
贺弘文抱着女儿,看着满院的赏赐,心中百感交集。
“曦儿,从明日起,爹爹教你认脉象可好?”
贺曦眼睛亮晶晶的,用力点头:“嗯!我要学曾祖父最厉害的金针渡穴!”
“曦儿想学,爹爹一定好好教你。”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贺曦已七岁有余。
这日清晨,贺家药铺刚开门,贺曦就踮着脚在药柜前忙碌。
她身着一身青色衫裙,头发挽成两个小髻,用素色发带系着,活脱脱一个小药童模样。
“白芷二两,当归三两……”
她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小秤称量药材。
自两年前因发现地锦草救了太后而获“神医小娘子”的美誉后,贺曦对岐黄之术的兴趣愈发浓厚。
贺老太太见她确有天赋,便允许她时常到前堂药铺学习。
“小娘子,这包药劳烦给抓一下。”一位老妇人递上一张皱巴巴的药方。
贺曦接过方子,眼睛一亮:“这是治风寒咳嗽的方子,加一味杏仁效果更好。”她熟练地踩着矮凳,从各个药屉中取药。
正当她抓了一味桔梗要放入药包时,忽然皱了皱小鼻子,凑近药材仔细嗅了嗅。
“这桔梗不对。”
她脆生生地说道,转身朝里屋喊道:“爹爹,这桔梗味道怪怪的!”
贺弘文闻声而出,接过女儿手中的药材查看。
只见这批桔梗表面看与平常无异,但掰开后内里颜色略深。他取少许尝了尝,眉头立刻紧锁。
“确实有问题,怕是陈年旧货掺了色。”贺弘文面色凝重,立即命人彻查近期进的所有药材。
结果令人震惊——整整三批药材被人做了手脚,若非贺曦嗅觉敏锐,这些劣质药材就会流入病患口中。
明兰亲自出面,查清事实,将那奸商送官查办。
当晚,贺家祠堂灯火通明。
贺老太太牵着贺曦的小手,在祖宗牌位前上了香。
“曦儿今日立了大功。”
贺老太太慈爱地抚摸着曾孙女的头发:“贺家医术,讲究望闻问切四字,你今日以闻辨药,正是得了你曾祖父的真传。”
贺曦仰着小脸,好奇地问:“曾祖母,曾祖父是不是也很会闻药味?”
老太太眼中泛起回忆的神色:“你曾祖父闭着眼都能辨百草,有一年大疫,药材紧缺,有人以假乱真。你曾祖父只消一闻,便知真假,救了许多人性命。”
从那天起,贺老太太开始亲自教导贺曦贺家秘传的金针技法。
每日清晨,贺曦都要在老太太院中学习一个时辰。
老太太手把手教她认穴位、练指法,甚至拿出珍藏的贺怀仁金针让她观摩。
“金针渡穴,讲究‘轻、准、稳’三字诀。”
老太太将一枚金针放在贺曦指尖:“针如发丝,命如泰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贺曦屏息凝神,小心控制着手指的力度。
起初,她的手总是不由自主地颤抖,金针屡屡掉落。但她不服输,日复一日地练习,连吃饭时都用筷子模仿扎针的动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贺曦终于成功将金针稳稳刺入老夫人准备的铜人穴位。
老太太欣慰地点头,从檀木匣中取出一套小巧的金针。
“这套针是你曾祖父当年专门为我打的,如今便传给你了。”
老太太将针包郑重交到贺曦手中:“曦儿,记住,贺家金针,只救人不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