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诗歌赏析
- 前半部分盛赞族侄才华:诗人开篇以陆机二十岁作《文赋》为例,夸赞族侄年少便能作文,且草书神速,如“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用骏马、猛禽为喻,形容其才华出众,前途无量,“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更是极言其文思敏捷、气势非凡,对族侄的才华给予高度肯定。
- 后半部分寄寓自身感慨:诗中提到“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表达对族侄参加科举、取得佳绩的期望。然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虽有才学却仕途坎坷,不禁发出“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的喟叹,感慨岁月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最后在“春光澹沱秦东亭”的送别场景中,“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以乐景衬哀情,通过众人皆醉而己独醒,深刻表达出自己在贫贱中与族侄分别的痛苦,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叹。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以“骅骝作驹”“鸷鸟举翮”比喻族侄的才华和潜力,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其非凡之处,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族侄的高度评价。
- 对比衬托:将族侄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贫贱失意进行对比,如“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同时,以春光的明媚衬托离别的哀伤,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 情感真挚:从对族侄才华的欣赏与期望,到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叹,再到离别的痛苦,情感层层递进,真实自然,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诗歌主旨
这首诗是杜甫为一位年轻的族侄送行时所作。前半部分极力夸赞族侄年少多才,对其才华和前途充满期许;后半部分则在送别场景中,借由对比族侄的青春有为与自身的落魄失意,抒发了自己因贫贱而产生的身世之悲,以及与族侄离别的痛苦之情,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不满。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醉歌行》有着特定的时代与个人背景:
个人求仕不顺与生活困境:天宝年间,杜甫一心渴望通过科举入仕,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然而,天宝六载(747年),杜甫参加由李林甫操纵的考试,因李林甫的阴谋,所有应试者皆落选,史称“野无遗贤”闹剧。此后,杜甫困居长安,为谋求出路,不断向达官贵人投诗献赋,却始终未得到重用。经济上,他陷入极度贫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便是其生活写照。这种求仕无门、生活困苦的处境,使杜甫内心充满愤懑与无奈,为《醉歌行》的创作奠定了情感基调。
社会现实的影响:天宝后期,唐朝表面上仍维持着繁荣景象,但内部已危机四伏。统治阶层日益腐败,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专擅朝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导致政治黑暗。在这种环境下,有真才实学之人难以施展抱负,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极为普遍。杜甫身处其中,深刻认识到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这促使他在诗中借对族侄才华的赞赏,抒发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不满。
送别场景触发:《醉歌行》是杜甫为族侄送行所作。在送别这一情境下,面对年轻有为、前途可期的族侄,杜甫一方面为其才华感到欣喜和期许,另一方面,联想到自己的落魄境遇,不禁感慨万千。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复杂的情绪,在离别的氛围中被进一步激发,从而促使杜甫创作此诗,将对族侄的勉励、对自身的悲叹以及对社会的批判等诸多情感融入其中。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醉歌行》的创作背景从多方面深刻影响了其情感表达:
求仕不顺与生活困苦催生的无奈悲叹: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求仕无门、生活贫困,这种处境让他内心充满无奈与悲叹。在诗中,他对族侄才华高度赞赏,如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但反观自身,却只能发出 “汝伯何由发如漆” 的感慨。自己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与族侄的年少有为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深深的无奈,这无奈源于长期求仕不顺,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生活又陷入困境的双重打击,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社会黑暗现实引发的愤懑不平:天宝后期政治黑暗,人才被埋没,杜甫对此深感不满。诗中虽主要赞扬族侄,却也间接反映出这种社会现实下人才的艰难处境。他深知族侄即便才华出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也未必能一帆风顺,而自己更是深受其害。这种愤懑不平之情隐藏在对族侄的期望与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之中,是对社会不公的有力控诉,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深度与力度。
送别情境激发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为族侄送别的场景下,杜甫的情感更为复杂。离别本身就带有伤感,“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描绘出离别的愁绪。同时,看到族侄的优秀,既为其前途感到欣喜期许,又因自身处境而倍感失落。这种欣喜、期许与失落、伤感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而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进一步表明在贫贱境遇下离别的痛苦更甚,将自身的贫贱之悲与离别之伤融合,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