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桀38年,商联盟内一片忙碌景象。杨逸亲自下令,对境内所有46岁的男子展开严格考核。
在这众多人中,杨逸大舅子牛牛的孩子牛汤,凭借着出众的才华、果敢的性格以及对局势敏锐的洞察力,逐渐脱颖而出。
一日深夜,杨逸秘密召见牛汤。昏暗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杨逸目光如炬地看着牛汤,缓缓说道:“牛汤,你可知为何我独独召见你?”
牛汤心中虽有些紧张,但仍镇定地回答:“晚辈不知,但晚辈愿听君上教诲。”
杨逸微微点头,说道:“如今这天下局势,夏朝在姒杰,也就是那夏桀的统治下,愈发混乱。我商联盟欲成就大业,推翻夏朝暴政,需要一位有雄才大略之人来引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考核,我发现你颇具潜力。接下来的两年,我会亲自培养你,希望你莫要让我失望。”
牛汤心中一凛,连忙跪地叩首:“君上如此看重晚辈,晚辈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君上厚望。”
此后的两年,杨逸倾尽全力培养牛汤。他传授牛汤治国理政之道、军事战略之法,还带他游历商联盟各地,了解民生百态。在杨逸的悉心教导下,牛汤迅速成长。
两年后,牛汤正式改名商汤。此时的商汤,气质沉稳,眼中透着睿智与果敢。同年,48岁的商汤被杨逸任命为代理储君,开始全面接管商联盟的事务。
而杨逸,这位为商联盟殚精竭虑多年的领导者,选择退隐,骑着他的麒麟,云游天下,去追寻自己心中的自由与宁静。
商汤掌权后,深知要成就大业,必须有贤能之士辅佐。机缘巧合之下,他得伊尹相助。
伊尹学识渊博,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且心怀治国安邦的宏伟抱负。商汤与伊尹一番长谈后,相见恨晚,当即改商联盟为商朝,任命伊尹为相。
伊尹成为相后,与商汤紧密合作,对商朝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们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摒弃任人唯亲的旧习,使得商朝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伊尹说道:“大王,只有任用贤才,我们商朝才能蒸蒸日上。”商汤点头称是:“正是此理,相父所言极是。”
在经济方面,他们鼓励农商并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商业流通。一时间,商朝国内经济繁荣,百姓生活逐渐富足。
同时,在军事上,他们加强军队训练,打造精良武器,提升商朝军队的战斗力。
随着商朝国力的日益增强,商汤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深知,要想取代夏朝,必须逐个击破夏朝的羽翼。于是,商汤开始谋划击灭韦、顾、昆吾等夏朝的附属国。
在商汤的精心策划下,商朝军队士气高昂,战术精妙。先是对韦国发起进攻,商汤亲自率军,与韦国军队在战场上展开激烈交锋。
商汤身先士卒,大喊:“将士们,为了商朝的未来,冲啊!”在他的鼓舞下,商朝军队奋勇杀敌,一举击败韦国。
紧接着,顾国也在商朝的强大攻势下沦陷。最后,昆吾国也未能抵挡商朝的进攻。商汤击灭韦、顾、昆吾后,实力大增,与夏桀决战的条件渐趋成熟。
然而,商汤深知夏桀虽昏庸,但夏朝根基深厚,不可贸然进攻。于是,他决定先停止对夏朝纳贡,以此来试探夏桀的实力和各方反应。
首次停贡,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夏桀得知后,暴跳如雷,立刻命令九夷之师夹攻商国。面对夏朝的强大攻势,商汤深知此时不可硬拼,于是谢罪请服,恢复纳贡。
回到商朝后,商汤与伊尹商议:“相父,此次夏桀反应如此激烈,且能调动九夷之师,看来夏朝实力仍不可小觑。”
伊尹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勿忧,夏朝虽强,但已危机四伏。我们可再寻时机。”
次年,商汤再次停止对夏朝纳贡。夏桀再次被激怒,他决定召集诸侯会盟,欲以诸侯之力共同讨伐商汤。
然而,此时有缗氏残余贵族在诸侯中展开游说。他们揭露夏桀的种种暴行,诉说夏朝对各部落的压迫。
在他们的努力下,有缗氏带头叛夏,其他诸侯也纷纷观望,“九夷之师不起”。夏桀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商汤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喜过望:“相父,时机已到,夏桀如今孤立无援,正是我们兴兵伐夏的好时机!”
伊尹也面露喜色:“大王所言极是,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商汤遂决定兴兵伐夏。
而此时的夏朝,夏桀依旧沉迷美色,对妹喜宠溺有加。妹喜来到夏朝后,深得夏桀宠爱。
夏桀为了取悦妹喜,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奢华无比的宫殿。宫殿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宛如人间仙境。
平日里,夏桀常常与妹喜日夜饮酒作乐。传说妹喜有三个癖好,一是喜欢看人们在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中饮酒。
夏桀便命人挖出巨大的酒池,召集众人在池中饮酒。酒池旁,人们醉态百出,而妹喜却在一旁嬉笑观看。
二是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夏桀便让人运来成捆的绢帛,在妹喜面前一一撕裂。那清脆的撕裂声,在妹喜听来如同美妙的音乐。
而夏朝的百姓却为此叹息,要知道绢帛在当时可是极为珍贵之物,如此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夏桀便搜罗各种华丽的官帽,供妹喜玩耍穿戴。
在夏桀的荒淫无道和妹喜的迷惑下,夏朝国力衰退严重。百姓们生活困苦,苦不堪言。
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赋税却日益加重。百姓们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夏朝,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如今已岌岌可危,犹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只待一阵狂风,便会轰然倒塌。
在夏朝的朝堂上,大臣们忧心忡忡。关龙逄看着沉迷酒色的夏桀,心中悲痛万分。他再次冒死进谏:
“吾后,如今夏朝内外交困,百姓生活艰难,您却依旧沉迷于妹喜,不理朝政。如此下去,夏朝危矣!恳请吾后以天下苍生为重,改过自新,重振夏朝。”
夏桀听后,心中不悦,不耐烦地说道:“关龙逄,你休要再啰嗦。本后自有分寸,妹喜能让本后开心,这天下之事,有何可担忧的。你若再敢多言,休怪本后无情!”
关龙逄无奈地摇头,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夏朝在夏桀的统治下,已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而在民间,百姓们对夏桀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一位老者看着荒芜的田野,泪流满面地说道:
“我们辛辛苦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夏桀却只顾自己享乐,这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旁边一位年轻人愤怒地握紧拳头:“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反了!夏朝已经不值得我们再为它卖命。”
民间的不满情绪如同地下涌动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将夏朝彻底淹没。而此时,商朝的军队正在商汤的带领下,厉兵秣马,士气高昂,向着夏朝进发。
一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夏朝能否在这最后的关头力挽狂澜,还是商朝将顺利推翻夏朝,建立新的统治?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历史的裁决。
在商朝的军营中,商汤站在高台上,看着整齐排列的将士们,大声喊道:“将士们,夏朝暴政,民不聊生。我们此次出征,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繁荣的新王朝。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将士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他们怀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等待着商汤下达出征的命令。
而在夏朝的边境,百姓们听闻商朝即将来攻,心中五味杂陈。一部分百姓期盼着商朝能推翻夏桀的统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另一部分百姓则对战争充满恐惧,担心战争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夏朝的未来,一片迷茫,而历史的车轮,正缓缓驶向那个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