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桀30年,商君杨逸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将姒杰指称为夏桀,且通过各种手段大肆宣扬其“暴行”,如今这一称呼已然在诸多部落和势力中成为既定事实。
杨逸坚信,既然在历史的轨迹中夏桀统治约50年便被商所取代,那么属于商联盟的机会必定即将来临。
他深知,历史上商汤58岁时成功灭夏,而如今商汤的合适人选尚未出现,眼下商汤应当是38岁,这让杨逸心中焦急万分。
在商联盟的议事厅中,气氛略显凝重。众长老围坐在一起,看着杨逸眉头紧锁的模样,皆不明所以。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老率先开口:
“君上,自您将姒杰称作夏桀后,各方舆论对夏朝极为不利,我商联盟声望渐涨,局势看似一片大好,为何您却如此忧虑?”
杨逸微微叹息,缓缓说道:“诸位长老有所不知,很多时候我的正确判断都源于上天的指示,近期上天托梦,夏桀统治约50年便会被商所灭,而灭夏之人正是商汤。如今距离夏桀覆灭仅剩20年,可我们连商汤的人选都未确定,怎能不让人着急?”
众长老面面相觑,他们虽对杨逸所言的之托梦事半信半疑,但对杨逸的能力和眼光向来信服。另一位长老问道:“君上,那依您之见,我们当如何是好?”
杨逸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果断下令:“即刻对联盟内所有年纪38岁的男子进行全面筛查,详细备案他们的身世、才能、品行等。”
“”一旦发现有潜力者,便加以重点培养,至于这持续时间,暂不设定,务必找出能担当大任的商汤人选。”
于是,商联盟上下立刻行动起来。各地官员纷纷开始统计辖区内38岁男子的信息,对符合条件者逐一进行审查。一些稍有才能的青年才俊被集中起来,接受各种训练和考核。
在这紧张的人才选拔过程中,时间悄然来到了夏后桀33年。此时的姒杰,虽依旧沉迷于妹喜的温柔乡,但也意识到了商联盟对夏朝的威胁日益增大,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商行动,企图一举消除这个心头大患。
然而,当姒杰在朝堂上提出这一计划时,却遭到了友好部落有缗氏联盟的反对。有缗氏的使者来到夏朝朝堂,恭敬却又坚定地说道:
“吾后,如今夏朝历经多年战事,国力尚未完全恢复,百姓疲惫不堪。此时贸然对商联盟发动大规模战争,恐非明智之举。商联盟势力庞大,且近年来不断扩张,我们应谨慎行事,不宜轻易开启战端。”
姒杰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怒道:“有缗氏何意?莫非是想背叛夏朝,与商联盟勾结?本后决心已定,欲灭商以保我夏朝安宁,岂容你等阻拦!”
使者连忙跪地叩首,惶恐道:“吾后息怒,有缗氏对夏朝忠心耿耿,绝无背叛之意。只是为夏朝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望吾后三思啊。”
但姒杰此时已被怒火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大手一挥,厉声道:“无需多言,退下!若再有阻拦者,休怪本后无情!”
使者无奈,只得黯然退下。姒杰心意已决,不顾大臣们的忧心忡忡,执意筹备对商联盟的战争。
有缗氏得知夏朝仍要执意出兵,心中既担忧又无奈。他们深知,一旦夏朝与商联盟开战,必定会连累周边部落,而以当前的局势来看,夏朝胜算并不高。
于是,有缗氏一方面加强自身防御,以防不测;另一方面,再次派使者前往夏朝,试图最后一次劝说姒杰改变主意。
然而,姒杰见到有缗氏使者后,不仅没有改变想法,反而更加暴怒:“本后已再三容忍,有缗氏却屡屡阻拦本后大计,莫非真以为本后不敢动你等!”
使者见姒杰如此坚决,只得失望而归。姒杰随即下令,准备对有缗氏采取军事行动,以儆效尤。
夏后桀33年,夏朝军队气势汹汹地开向有缗氏。夏军一路高呼口号,妄图以强大的声势震慑有缗氏。
有缗氏早有准备,他们凭借着险要的地势和顽强的斗志,奋力抵抗夏军的进攻。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陷入了激烈的交锋。
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夏军虽人数众多,但有缗氏的抵抗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一时间难分胜负。
转眼到了夏后桀36年,姒杰不甘心前次进攻的失败,再次集结兵力,对有缗氏发动第二次战争。
这一次,姒杰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调整了战略部署,派遣了更为精锐的部队,并亲自在后方督战。
夏军如潮水般涌向有缗氏的领地,有缗氏虽拼死抵抗,但在夏朝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有缗氏的勇士们毫不退缩,他们深知一旦战败,整个部落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夏军展开殊死搏斗。
战争持续了数月之久,有缗氏的土地上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但有缗氏依旧顽强坚守,使得夏军进展缓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夏后桀38年,姒杰恼羞成怒,不顾国内民生艰难,再次征集大量兵力,对有缗氏发动了第三次战争。这一次,姒杰几乎动用了夏朝的全部精锐,发誓要彻底消灭有缗氏。
在强大的夏军面前,有缗氏终于难以支撑。他们的防线逐渐被突破,部落领地被夏军占领。有缗氏的首领虽英勇奋战,但最终战死沙场,有缗氏宣告灭亡。
有缗氏灭亡后,其残余贵族四处溃逃。他们深知夏朝已容不下他们,为了寻求庇护,纷纷投靠商联盟。
此时的商联盟,正在薛城积极筹备着各项事务。杨逸得知有缗氏残余贵族前来投靠,心中大喜,亲自率领众人打开城门迎接。
杨逸站在城楼上,看着狼狈不堪但又带着期待的有缗氏残余贵族,高声说道:“诸位放心,商联盟定会庇护你们。”
“”夏朝残暴无道,姒杰更是昏庸至极,有缗氏的遭遇,便是夏朝暴行的又一铁证。我们商联盟愿与诸位一同,对抗夏朝的暴政。”
有缗氏残余贵族们听后,纷纷跪地谢恩:“多谢君上收留之恩,我等愿为商联盟效力,与夏朝势不两立!”
杨逸扶起众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有诸位相助,我们商联盟如虎添翼。待时机成熟,便是我们推翻夏朝之时!”
杨逸将有缗氏残余贵族妥善安置后,立刻召集长老们商议。他兴奋地说道:“有缗氏的加入,不仅壮大了我们的力量,更让我们对夏朝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今,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寻找和培养商汤的人选,另一方面要利用有缗氏提供的情报,加紧筹备对夏朝的战争。”
这时,一位长老面露担忧之色,说道:“君上,我们接纳了有缗氏残余贵族,夏朝必定有所察觉,倘若他们以此为借口,对我们发动全面战争,该如何是好?毕竟目前我们还未准备充分。”
杨逸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道:“长老不必担忧。我们商联盟依旧对夏朝纳贡,向他们表明我们并无反叛之心。”
“”在他们看来,夏朝与姒杰是两码事,我们尊重夏朝的正统地位,只是反对姒杰的暴政。如此,既能稳住夏朝,又能暗中积蓄力量。”
众长老听后,纷纷点头称是,对杨逸的智谋深感佩服。
商联盟一边继续着对38岁男子的筛查与培养,一边利用有缗氏提供的情报,对夏朝的军事部署、山川地形等进行详细研究,制定着周密的作战计划。
而表面上,商联盟的贡使依旧定期前往夏朝,献上丰厚的贡礼,维持着与夏朝表面的和平。
在夏朝这边,虽然成功灭掉了有缗氏,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内经济因连年战争而濒临崩溃,百姓对姒杰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大臣们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
关龙逄看着破败的国家和疲惫的百姓,再次进宫劝谏姒杰:“吾后,如今夏朝已满目疮痍,百姓苦不堪言。”
“灭掉有缗氏虽暂时震慑了其他部落,但也让我们树敌更多。还望吾后能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战,休养生息,恢复夏朝国力。”
姒杰此时也有些疲惫,但他依旧嘴硬道:“关老,本后此举皆是为了夏朝的未来。商联盟野心勃勃,若不先下手为强,夏朝必危。至于百姓,待灭了商联盟,本后自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关龙逄无奈地摇头,知道此时的姒杰已听不进任何劝告,只得退下。夏朝在姒杰的一意孤行下,继续朝着危险的边缘滑去,而商联盟在杨逸的带领下,正厉兵秣马,准备迎接与夏朝的最终对决。
与此同时,在民间,百姓们对战争早已深恶痛绝。一位老者看着荒芜的农田,无奈地叹息道:“这连年的战争,何时才是个头啊?家里的青壮年都被征去打仗了,地也没人种,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旁边一位年轻人气愤地说道:“都是夏桀(此时民间也受商联盟舆论影响,称姒杰为夏桀)的错,他只顾自己的野心,不顾我们百姓死活。”
民间的怨言如同星星之火,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而夏朝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怀心事,有的试图再次劝谏姒杰,有的则在暗中为自己寻找后路。夏朝内部人心惶惶,局势岌岌可危。
而商联盟这边,杨逸在与有缗氏残余贵族的交流中,获取了许多关于夏朝军事部署和内部情况的重要情报。他根据这些情报,重新调整了商联盟的军事战略,精心布置着每一个细节。
“我们要利用夏朝内部的矛盾和疲惫,先从边境入手,逐步蚕食夏朝的领土。同时,继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一定要找到那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商汤。”杨逸在军事会议上对将领们说道。
将领们纷纷领命,商联盟的军队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与夏朝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夏朝和商联盟的命运如同交织在一起的绳索,越缠越紧,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究竟谁能在这场残酷的博弈中胜出,是摇摇欲坠的夏朝,还是蓄势待发的商联盟?一切都等待着历史的裁决。
在商联盟的训练场上,士兵们挥汗如雨,他们喊着整齐的口号,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杨逸时常来到训练场,鼓舞士气:
“将士们,我们的目标是推翻夏朝的暴政,建立一个全新的、和平繁荣的天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训练更加刻苦。而在夏朝的边境,百姓们在恐惧和绝望中生活,他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盼望着这场可怕的战争能早日结束。
夏朝的未来一片迷茫,而商联盟则在希望与野心的驱使下,坚定地朝着他们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