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科举改革涉及全国无数学子,三年时间是否有些仓促?我朝学子日常学课主要以经史子集为主,对实课中的许多知识涉猎不多,若要学习,礼部需要时间给学子做思想工作;
而且我朝官场风气向来重文轻工,对技术知识涉猎多的官员被称为‘匠吏’,即便要推行科举改革政令,是否缓缓图之?
至少也要先把官场风气整肃一遍也好。”
范景文起身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刚才他仔细看完皇帝改革科举的内容,若是以后能顺利实施,确实对国家未来有极大的好处,但皇帝想要在三年内就出成果明显有些操之过急。
不等朱由检开口,李岩接过话头道:“范大人,陛下改革细则中说的很清楚,未来的新科进士不需要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业大使,但一定要对我国现有的技术类知识了解,哪怕只懂得理论,也要比一窍不通的强;
就说去年保定三府出现的瘟疫,若是没有医学院的众多医官和医术学子,瘟疫如何能控制?若是没有吴有性院正对瘟疫治疗的经验,一旦在直隶爆发,京畿地区哪怕是在怎么严格管制,也有被瘟疫侵袭的风险;
这些可都不是单靠四书五经能做到的。”
“李爱卿说的没错,朕就欣赏他这股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事物认知判断的劲头;
说到去年的瘟疫,朕还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当初为协助吴有性治疗病患,朕特意在民间招募道士,方士利用他们的经验,提纯了许多对治疗瘟疫有辅助作用的药物;
当时魏爱卿还曾联合督察院多位御史给朕上书,要朕不要相信玄道方术,朕不喜玄,也对修道没兴趣,朕只对能够强国的技术感兴趣!
道士,方士又如何?他们提炼出的药物在疫区使用的效果都不错。
不要总对世间中的所有事物分对错,论正邪,在朕看来,只要能抓到老鼠,黑猫白猫都是好的!”
朱由检话音落下后,温体仁第一个起身开口。
“陛下,科举改革如果礼部执行有难度,改制馆可以接手。”
朱由检看了后者一眼,并没有像以往那般同意,科举改革涉及全国无数读书人,同时关乎未来大明统治阶层对技术变革的认知,不能让温体仁耍手段瞎搞,不然容易走上歧途。
他把目光投向范景文。
“范爱卿,礼部肩负科举大制,朕相信你们把改革一事做好;
另外,朕已经为礼部进行科举改革做出了准备。”
朱由检说着,给王承恩一个眼神。
后者拿取出一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膺天命,御极寰宇,惟念开物成务,实学兴邦。今仿古制度增设正统学课:
其一为自然科学课,包含:算学,格物学,重学(力学),化物学,地堪学,生命学,农学,医学;
自然者乃为天地之通寰,上至于天,下至于渊,皆为五行之道,学者可行兴国助民之道;
其二为工程技术课,包含:匠学奇器,营造法式,冶铸锻造,河工理山;
工程技术乃持国基石,楼阁殿宇,纺织灌溉,军工星火,江河山川皆由此直通九州,学者可为强军卫疆之功;
其三为人文社科课,包含:文学,史学,心学,刑律,钱谷,韬略;
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天下非实天下,乃名天下,学此道者,无需平天下之名,可有助国之功!
朕愿与天下才俊共此正道,凡阻挠实学、空谈心性者,削职严办;凡精研技艺、利国惠民者,虽布衣可至卿士!
···”
王承恩念完皇帝的圣旨后,下面的众臣被惊的脑袋直晕。
皇帝不但要改革科举,还在大明传统科举主考文学之外,增设三大科课,当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好了!关于科举改制,暂议至此,范爱卿,今年之前的科员朕暂且不管,从明年开始乡试,会试,殿试包括恩科统一执行新科举制度内容。”
众臣听到皇帝的话,再次小声交流起来。
同时,大殿外。
铁道部尚书王永春跟着一名御前太监匆匆走来。
“陛下,铁道部已经完成京城至陕西的赈灾铁路线通车试验,今日将会发出粮草入陕第一车次,臣请陛下移驾京城西郊火车站观礼。”
朱由检听到王永春的话,眼前一亮。
“好!甚好!摆驾西郊火车站!朕要去瞧瞧!诸位爱卿若是愿意,可随朕同去!”
满脸喜色的朱由检说着,迈着大步匆匆走下玉阶,一众大臣也急忙跟上。
西郊,石景山脚下。
一座守卫森严的火车站正矗立在地面。
当朱由检出现在站内时,眼前出现的一列长长的蒸汽机车让他忍不住快速翻身下马。
“王爱卿,铁道部这几年辛苦了!”
“陛下,这是臣的职责,不敢言苦。”
“内阁,六部等朝臣都在,你给他们讲解一番吧。”
朱由检轻声说着,王永春领命后迈步来到火车旁。
“陛下,各位大人,此车使用的蒸汽机为百科学院综合技术最为成熟的方案,低压单缸往复式蒸汽机,采取立式双火管锅炉,一体铸造铆接钢板,注水口直连车厢顶部水箱,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车身主梁用硬木拼接,关键节点包铁皮加固,车轮为精钢实心轮。
传动方面为单侧连杆驱动(仅驱动后轴),通过齿轮组将活塞往复运动转换为车轮旋转,形成固定速度运行。
车厢长一丈九尺五寸,宽七尺九寸,单节车厢可装载容纳一千石粮,全列车厢十节,可运粮一万石,
京城至西安府路程约为两千两百里,火车日夜不停只需六日便可抵达。”
“厉害!当真是有夺天地造化之功!”
袁可立捋着胡须惊叹一声。
他作为内阁首辅,对铁道部建造火车的事情是很了解的,但真到通车时,心中还是极为震撼!
“陛下,臣现在觉得您改革科举没错,臣一定把科举改革做好!”范景文在围着火车看半天后,脸色极为激动,迈步来到朱由检跟前回话。
也由不得他激动,按照大明传统的运输方式,从京城运送粮食入陕西,最快也得二十五天左右,而现在这列火车日夜不休,六日便能抵达,差距太大了!
“呵呵,范爱卿,火车运输不但速度快,而且能彻底断绝粮食运输的损耗!
以往百石粮草入陕,粮食损耗少则三成,多则五成,前几年陕西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兵部调兵十万,民夫三十万,耗费人力物力无数,运送至陕西的粮食大多在一百五十万石上下,以后改用火车运输,装车多少石粮食,卸车时便是多少,路上的损耗除了十几名随行人员外,再无其他。”
“陛下,臣去户部了解过,陕西经过这几年多方面治理,灾民数量已经减少至百万人以下,按照朝廷赈灾口粮细则,每月入陕二十万石粮草,便可补齐赈灾缺口;
机械制造局已经给铁道部交接十三列火车,其中十列交替发车,三列备用,陕西二十万石的赈灾粮可轻松运达。”
王永春在皇帝话音落下后,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把赈灾之事说出,眼中不由冒出雾气。
铁道部作为海量银钱的吞金兽,是皇帝力排众议,经年累月的拨款投入,他带着铁道部建造司十支建筑队轮番交替,足足干了五年多,才将这条铁路线铸造出来,其中付出的艰辛,终于在这一刻释放出来。
“王爱卿,朕记得年前你不是说南越至应天府的铁路已经进入实验阶段,现在如何了?”
王永春听到皇帝询问,解释道:“回陛下,南越运粮铁路线现在已经投入实验性运粮使用,从三月中旬至今,已发车五次,运粮五千石入南京粮仓。”
“好!做的不错,传令机械司继续铸造蒸汽机车,加大南越运粮效率;
王爱卿,铁道部现在的铁路建造已经有丰富经验,接下来可以展开对全国铁路的铺设计划,朕希望有一日能从京城坐火车抵达我大明江山任意一地。”
“是,臣谨遵吾皇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