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有人要问作者,你把能被应将总统直接指挥的部队,号称“马润”的四等人放在哪里了?
怎么说呢?他们如果没有海支援的话,哪怕是90年代的兔子也丝毫不惧,毕竟拿最少的钱,干最苦的活,用最差的装备不是说说的。
“同志,你怎么出来的这么早啊?”闻处长来到和李宁约好的地点,才发现原本冷清的亭子已经挤满了人,想来都是在此处等人的吧。
好在李宁那副格外年轻的面孔,在人群中非常有辨识度,几乎是扫一眼就能发现的程度。
“开完会就出来呗!可能我年轻,走的比较快吧!〞
李宁半开玩笑的说道,他肯定不能将自己是第24个离开会场的事儿给说出来。
毕竟进场和离场的顺序,同时也代表着级别与重要性的高低,真这样说了,不等于走在大街上忽然喊一句:“老子是亿万富翁吗”?
闻处长听后也没有起疑心,因为除了这个答案之外,其他的可能性多多少少有些不合理,并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随便问一下就过去了。
“同志,我带你去个地方,说不定这一次就能让你的未来前途无量,哪怕是未来的子孙三代都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吃个几十年都未必能吃完。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做,我想你作为一个聪明人,应该清楚吧”!闻处长虽然脸上表现的十分严肃,可语气并没有警告意味。
如若换成其他人,此刻心脏说不准会瞬间收紧,将精神与注意力提升至此生的最高水平。
不过李宁很显然不是常人,他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闻处长见后也不在意,只是让自己的警卫员,带着李宁上了自己的专车,随后直接向着海军司令部快速驶去。
在这个过程中,闻处长还多次向李宁询问填海造岛项目中的具体细节,比如说预计的工程量,施工时间,施工难度等等。
光有一个新奇的想法,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难得可贵,可想要具体实施起来,其难度依旧不小。
可惜注定要让闻处长失望了,因为李宁压根就是临时起意,他所问的这些问题一个也答不上来。
或许他也不想想,如此大规模的工程,非专业人士谁能计算得出来?甚至说哪怕是土木工程的专家来也不行,因为连最起码的模拟验算,都没有准确且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在发现这一情况后,闻处长的面色有些不好,在下午开会的几个小时里,他也从最开始的激动一点点冷静下来了。
像这种光有想法,没有实际数据和完善计划的项目,自己每年至少能收到十几个,这还没有算上那些被副处长和底下的人审核后,判定为不通过的。
要是将它们也都算上,那最终数字肯定会再翻上四五倍不止,毕竟写报告不费什么事儿,万一被上面某位领导看中了,那不就等于直接起飞了吗?
时间一长,上级那边也感到了厌烦,于是便设置了好几道关卡,将那些无用,纯粹是碰运气的计划或方案全部给打了回去。
原本闻处长认为是件绝对的好事,不仅能降低自己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能增大工作效率。
那些纯粹碰运气的人也能死心,至少不能交一个空想法,相关的数据也得跟上,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件一箭三雕的好事,可现在却反了过来。
即使有自己的推荐,上级也会选择走正常程序,毕竟走正规程序出了问题,最后谁也摊不上责任,反之记过挨处分都有可能。
好在他当处长也得有四五年的时间,认识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先去找一下曾经的老领导,说一下此事的大概情况。
看看他老人家是否感兴趣,如果有,那接下来的一切就好办了,填海造岛的工程也不是没干过,只是规模比较小,并且靠近大陆罢了。
像什么数据完全可以找人补上,接着就是开会找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确定可行性比较高后,着手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
而现在他们就处于远行前的第1步: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
军车开得很快,仅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车辆便已到达海军大院,因为现在处于大家下班的点上,不少身穿海军军装的干事和军官都在往家里走。
其中校级军官最多,士官略少,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位肩扛金星的将军,李宁和闻处长走在其中,倒也没有显得多么突兀,如果前者能将陆军军服换成海军军就更好了。
“首长,我们这是拜访谁呀?”
“我的一位老领导,咱家第1代海军,现在年纪已经大了,预计今年年底就要退居二线了。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五六年我也要回去专职抱孙子了,等会儿不要显得太过于拘束。
之所以选择来他这里,就是因为我这位老舰长,比较喜欢平时打破常规,并且你别看他的年纪大了,但基本不存在人走茶凉这个说头。
目前他在海军内部的话语权,仅次于刚刚到这没多久的海军司令员,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的话,最终谁会再往前迈一步,可还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