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越升越高,随行的太监提议回去,乌林答氏却要求再与月亮多待一会儿。
想到她将来是要在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不能对她太过分,否则她将来肯定会报复。于是,宫女、宦官和侍卫也只能顺着她,不敢管得太紧。
乌林答氏让他们都到船尾去,别打扰她的心境。她便仰面朝天躺在船头,用手枕着后脑,仰望天上的月亮。
不知过了多久,侍卫、宫女、宦官都开始打哈欠,夜已深,乌林答氏一直躺在那,似乎睡着了,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这些人便私下聊起天来,有的困了也开始打盹。
就在这时,一片云飘来,挡住了月亮,光线骤然暗淡。
突然,只听扑通一声,有什么东西坠入湖中。
众人大惊,急忙望去,发现原本仰面躺在船头的乌林答氏不见了,湖面掀起层层波浪。
一众侍卫、宫女、宦官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大呼小叫地跑过来。
会水的人纷纷扑通扑通跳进湖里,试图将乌林答氏捞上来。然而,他们在水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依然不见乌林答氏的踪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消息迅速传到岸边营地的老太监耳中。老太监又气又怒,狠狠打了报信的小太监几个耳光,随后带着人赶到湖边,吩咐继续打捞,至少要将尸体捞上来。
然而,一直打捞到天亮,仍未见尸体,众人皆面面相觑,老太监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交代。
老太监哭丧着脸,悔不当初,但经过一夜的思索,他已想好应对之策。
他立即召集相关人等,郑重说道:“你们听好了,乌林答氏是在船上睡着时不慎翻身掉入湖中的,谁敢胡言乱语,仔细他的脑袋……!”
只有将此事解释为意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惩罚。
众人急忙点头答应,他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老太监下令继续打捞两天,若三天仍未找到尸体,便只能如此回去复命。
没想到第三天,正当众人准备放弃时,一具女尸从湖底浮了上来,身着乌林答氏的衣裙。
尽管浸泡三天,尸体已出现腐败巨人观,但天气炎热,容貌难以辨认。从身形和衣裙判断,应是乌林答氏无疑。
于是,他们将女尸装入棺材,运回京城。老太监忐忑不安地向完颜亮禀报,称乌林答氏在湖边欣赏夜景时,在床头睡着不慎坠湖。
因她禁止他人打扰,身边无人,故而坠湖,众人来不及施救,香消玉殒。
皇帝完颜亮怒不可遏,狠狠踢了老太监一脚,下令每人杖责三十。
命人将乌林答氏的遗体送回安葬。
完颜雍接到从京城送回的妻子遗体,在众人面前故作镇定,草草安葬了妻子。
他以为妻子已死,做梦也想不到她此刻就在同一座城市——辽阳府的赵桓住处。
当时,乌林答氏欣赏夜景,命众人不得靠近。
借此机会,她滚落水中,因不谙水性,直沉水底。然而,黑暗中几名身手矫健的女子游来,水性极佳,轻松将她带离。
云遮月光,她们游出一段距离后浮出水面,让乌林答氏得以呼吸,随后游至隐蔽处。
乌林答氏昏迷不醒,几名女侍卫迅速施救,她很快苏醒。正欲询问,女侍卫却示意她噤声,悄然将她带离,更换衣物后乘车返回辽阳府。
途中,侍女才告知,她们是赵公子派来保护她的,本欲借强贼之名出手救她,未料她落水,故而及时施救。
当然,这种说法都是赵桓事先编造的。实际上,赵桓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清楚地记得材料上记载了乌林答氏跳湖自杀的具体位置。
因此,他早就安排了几名水性极佳的女侍卫藏匿在湖中,距离乌林答氏不远的地方,以便在她落水后迅速将其救出。
乌林答氏对此感激不尽,她也没有提出要去见丈夫,因为那样会让丈夫陷入两难境地。
于是,她决定先去见赵公子,看看他有何安排。此前,她曾向丈夫提议去见赵公子,因为她认为赵公子或许有解决的办法。当时,赵公子也主动提出帮忙,但担心消息泄露,加之与赵桓刚结识,彼此不甚了解,因此不敢与赵桓讨论这些敏感话题,结果错失了机会。
如今,赵桓派人救了她,足见其非凡之处。
不久后,他们返回辽阳府,住进了赵桓的住所。赵桓来看望她时,告诉她安心住下,夫妻二人终会有团聚的一天。对于乌林答氏关于未来的疑惑,赵桓只是笑而不答,让她安心住下即可。
完颜亮一直对乌林答氏垂涎三尺,但由于完颜雍不断送来珍宝,每件都让他爱不释手,因此他也不好再惦记别人的女人,只得忍下这份心思,毕竟身边不乏美女。
然而,在决定起兵攻打宋朝之际,他内心的不安再次如火山般爆发,决定疯狂一把。此次出征凶多吉少,他决心杀光所有想杀之人,品尝所有动心的女人。
其中,最让他求而不得的便是乌林答氏,但她却在途中意外落水身亡,令他极度郁闷,也坚定了他打赢对宋朝这场大战的决心。
完颜亮之所以决意攻打大宋,主要基于他对大宋当前局势的判断。
他在大宋安插了大量眼线,了解其内部情况。
大宋皇帝已多年不在朝,去向不明,据推测可能去了欧洲,但因距离遥远,缺乏可靠情报,消息并不准确。
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大宋群龙无首已达十多年,一直由皇贵妃黄小润执掌朝政。尽管这位女子确有治国安邦之才,且得到朝野拥戴,但终究是女流之辈,治理太平盛世尚可,一旦遭遇战乱,必然难以应对,届时大宋必将陷入混乱。
经过多年观察,完颜亮决定趁大宋仍由女子当家之际出兵攻打,这对金国极为有利。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宋在北方与金国接壤的边境并未布防重兵,仅有约五万人,且分散在长达数千里的边境各哨卡城堡,兵力相当薄弱。由于两国已签订和平条约,边境一百里内不驻兵、不巡逻,以避免冲突,旨在增强双方信任。
所以,十多年来,大宋在北边的防务几乎形同虚设,这为完颜亮提供了强烈的出兵动机。
他坚信,在初期大军突破边境后,必能长驱直入,直抵中原,甚至一口气杀至江南。正如金国初建时攻打南宋那般,他意图恢复金国的昔日荣光,横扫整个大宋。
第三个原因在于,金国的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过度依赖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