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答氏不敢打扰,静静坐在一旁,看着丈夫转了好久,终于他停了下来,一挥手对乌林答氏说道:“你必须走,立刻离开,逃往大宋。”
乌林答氏没想到丈夫想了半天,竟得出这样的主意,她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若逃往大宋,会连累你。陛下原本并未打算对付你,我若走了,他必定会迁怒于你,那我便成了害死夫君的罪人,所以我绝不能走。”
完颜雍当然明白这种可能性极大,只要妻子逃走,无论逃往何处,皇帝都不会放过自己,甚至可能置自己于死地。若妻子逃往大宋,而完颜亮又欲对大宋用兵,此举无疑是火上浇油,会让完颜亮更加愤怒,自己更难逃一死。
然而,若不如此,他又怎能忍心眼睁睁看着妻子陷入绝境?
完颜雍一挥手,坚定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听我的。”
乌林答氏却坚决地摇头道:“若夫君执意送我去大宋,那我宁愿死在夫君面前。这样,陛下虽会怪罪夫君未能照顾好我,让他失望,但总好过我逃走,陛下再迁怒于夫君。”
无论完颜雍如何劝说,乌林答氏始终不从,并表示若强行如此,她宁愿自尽。
完颜雍怒道:“那你到底想怎样?难道你真愿去侍奉完颜亮吗?”
乌林答氏泪如雨下,说道:“我绝不可能让名节受辱,夫君请相信我。”
完颜雍何等聪明,很快便明白,妻子应是打算在离开自己后自尽。那样一来,她的死便与自己无关,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皇帝即便迁怒,也无可奈何,自己便能保全。
妻子对自己情深至此,自己是何等幸运,才能拥有如此全心全意为己着想的妻子。
夫妻俩相拥而泣。
第二天。
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完颜雍无奈之下只得安排人护送妻子进京。妻子明确告知他,既然早晚都要去,不如早些动身,以免延误时间,导致完颜亮愤怒,对完颜雍愈发不利。
于是,完颜雍心如刀绞地送妻子踏上旅程。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出发之际,京城又派来了一位老太监带领一队大内侍卫,送来皇帝完颜亮的正式圣旨,召东京留守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进京陪伴太后。
老太监宣读完圣旨后,语气阴阳怪气地对完颜雍说:“陛下担心路上不安全,特派咱家带大内侍卫护送。其实咱们早就到了,只是想给两位多一天相聚,所以今天才来接尊夫人,还请大人见谅。”
完颜雍心中一片冰凉,完颜亮似乎早已料到他欲送走妻子,因而提前做了安排。
他们早已暗中监视自己。幸亏听了妻子的话没有送她走,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不由得感激地望向妻子,感叹她的料事如神。
如此完美优秀的妻子,如今却不再属于自己,完颜雍只觉心碎如尘。然而,他脸上却保持着异常的平静,甚至带着几分笑容,因为老太监正紧盯着他。
多年来,完颜雍早已学会在人前表现得谦卑顺从,在皇帝及其亲信面前,他总是装作懦弱无能却充满敬畏的样子。
此刻,他表现得正是如此,让人以为他对皇帝的敬畏甚至超越了对妻子的情感,因此在妻子即将被带走时,他不仅毫无悲伤,反而面带笑意。
老太监对此颇为满意,他正是要观察完颜雍的表情和反应,以便回去向皇帝禀报。
看来完颜雍确实被皇帝的铁血手段震慑,毫无反抗之意,甚至对皇帝要走他的妻子也毫无怨言,一心只想着皇帝,不敢有丝毫违逆。
老太监又对完颜雍说道:“陛下让老奴转告大人,只要大人乖乖听话,尽心办事,待陛下大军凯旋之日,便是你们夫妻团圆之时。
切勿做出令陛下为难之事,即便陛下在外征伐,要惩处你们夫妻也只需一句话。所以切勿心生妄念,毕竟你的妻子还在皇宫中陪伴太后,这一点时刻都要铭记。”
这番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你的妻子在皇宫中,取她性命易如反掌。
完颜雍连忙连声宣誓效忠,绝无二心。
在送别妻子时,他仍笑盈盈地叮嘱妻子进宫后要好好伺候太后,听从皇帝的吩咐,不可违逆。
乌林答氏也深谙演技,尽管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却仍装作一副娇羞可爱的模样,羞答答地点头,表示明白,让丈夫放心。
挥手送别妻子后,完颜雍并未躲进屋内痛哭,以免落入皇帝眼线的视线。他依旧如常上衙处理公务,晚上还邀了几位朋友一同饮酒闲聊。
甚至还逛了青楼,还邀请了皇帝安插的眼线。他正是要通过这些人,将他对这件事的态度禀报上去,以便让皇帝完颜亮放松对他的警惕。
而他已经将仇恨的怒吼深埋心底,只在关键时刻才会爆发。
深夜时分,醉醺醺的完颜雍才回到自己的居所,倒头便睡。放下帷帐后,四周一片寂静。确认无人监视,他才躲在被子里无声地流泪。
与此同时。
乌林答氏被大内侍卫护送前往京城。一路上,她根本找不到任何自杀的机会。
那位老太监似乎担心她会轻生,因此对她看管得特别严。即便在她睡觉时,床边也站着两个宫女和嬷嬷;上茅房时,也有太监派的宫女紧盯着。
然而,乌林答氏却表现得毫不在意,一路上与侍女谈笑风生,还向老太监打听皇帝的喜好,询问如何讨得皇帝的欢心。
老太监逐渐放松了警惕,认为乌林答氏已经想通了,甚至可能盼着得到皇帝的恩宠,成为宠妃。
在那些文武大臣的女眷被送进宫时,相当一部分确实是自愿的,甚至为此争宠。一则为了家人的平安,二则也为自己谋个好前程。
毕竟,成为皇帝的女人,远比成为大臣的女人更有前途。哪个女人不想攀高枝呢?乌林答氏想必也是如此。
当一行车马来到一处风景优美的湖边时,乌林答氏显得异常兴奋,大声赞叹这里的美景,并请求太监能否在此停留一晚,好好欣赏。
为此,她还给了太监一锭银子。老太监当即同意了,反正多停留一晚也不会耽误行程。
晚上,明月升起,乌林答氏提出要去湖上划船。湖边本有几艘渔船,她又给了老太监一锭银子。老太监便松口同意了,但派了几队侍卫乘船跟随,船上还有嬷嬷和侍女。
划船至湖心,乌林答氏在船头又蹦又跳,欢呼雀跃,仿佛真的被这景色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