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欧阳伦刚走出奉天殿,就被朱标叫住:“妹夫留步。“
朱标将欧阳伦带到偏殿,确认四下无人后,突然笑了:“妹夫这手'引蛇出洞'玩得漂亮。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反将了淮西党一军。“
欧阳伦谦虚道:“陛下过奖。臣只是顺势而为。“
朱标拍拍他的肩膀:“那两亿两,你早就想好用途了吧?“
欧阳伦点头:“商人重利,若无约束,必生乱象。此款既是对他们的约束,也是朝廷的保障。至于西北军饷和河南赈灾确实是临时起意。“
朱标大笑:“好一个'临时起意'!父皇说得没错,你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狡滑。“
欧阳伦正色道:“陛下,经此一事,招商改革已势不可挡。但淮西党不会善罢甘休,后续必有更大动作。“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无妨。有朕在,他们翻不了天。“他顿了顿,“对了,那个李进“
“确有其人,也确实打着韩国公的旗号行骗。“欧阳伦微微一笑,“不过他与国公府有无关联,就不好说了。“
朱标会意地笑了:“朕明白了。这事你处理得很好。“
当晚,欧阳伦回到驸马府,妻子安庆公主早已等在书房。
“听说今日朝堂上很热闹?“安庆递上一杯热茶,眼中满是关切。
欧阳伦接过茶,轻啜一口:“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安庆叹了口气:“夫君,你这次玩得太大了。两亿两白银,连父皇都被惊动了。“
欧阳伦握住妻子的手:“放心,一切尽在掌握。这两亿两,不仅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还让那些反对改革的人露出了真面目。“
安庆凝视着丈夫,突然问道:“你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朝廷吗?“
欧阳伦沉默片刻,望向窗外的明月:“一开始,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但现在“他转头看向妻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是真的想为大明做点什么。这个国家,需要改变。“
安庆公主微微一笑,靠进丈夫怀中:“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只是.别太冒险。“
欧阳伦轻吻妻子的发顶:“有你和陛下支持,我无所畏惧。“
“其实我也不想搞这些,但奈何太上皇和陛下要推着我往前走,哦现在不光是太上皇和陛下,还有站在我身后的那一群人,就算我想躺平,他们也不会愿意的。”
安庆公主轻轻抚摸着欧阳伦的脸颊,眼中满是心疼:
“夫君,若是当初我们坚持留在北平,不来这京城就好了。那里虽不及应天繁华,但至少没这么多勾心斗角,你也不必日日如履薄冰。“
欧阳伦握住妻子的手,苦笑道:“傻丫头,这世上哪有'若是'?即便我们留在北平,该来的终究会来。太上皇推行新政的决心已定,我作为驸马,又岂能独善其身?“
窗外月色如水,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安庆公主靠在欧阳伦肩头,轻声道:“我总记得在北平的日子,那时你带着我去郊外骑马,看草原上的落日,我们还说要在那里建一座小院.“
“记得,当然记得。“欧阳伦眼中浮现怀念之色,“那时我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念头。你贵为公主,却愿意陪我疯,陪我闹。“
安庆公主突然坐直身子,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夫君,等朝廷这些事都安定下来,我们就离开京城好不好?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过我们想过的日子,带上妙云、淼淼还有孩子们!“
欧阳伦微微一怔,随即温柔地笑了:“好啊,你想去哪里?“
“去草原!“安庆公主不假思索地说,“就像我们在北平时说的那样,建一座小院,养几匹马。春天看野花遍野,夏天躺在草地上数星星,秋天看金黄的牧草随风起伏,冬天围着火炉听你讲海外见闻。“
“更关键的是阿苏娜也在那里,咱们一大家人团聚!”
欧阳伦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却又带着几分忧虑:“草原虽好,但毕竟还在大明疆域内。以我的身份,恐怕.“
安庆公主立刻明白了丈夫的顾虑。作为驸马,又是朝廷重臣,想要彻底隐退谈何容易。她思索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那我们就出海!你不是常说海外有无数岛屿吗?我们找一处风景秀丽的,建一座宅院,种些花果,养些鸡鸭。你教我读书写字,我为你煮茶做饭。“
欧阳伦被妻子的描述逗笑了:“堂堂大明公主,竟要去做农妇?“
安庆公主却认真地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做什么我都愿意。再说.“她狡黠地眨眨眼,“我煮的茶可比宫里的好喝多了,不是吗?“
欧阳伦大笑,将妻子搂入怀中:“确实如此。不过.“他忽然正色道,“海外岛屿虽好,但远离故土,你舍得下父皇和皇兄吗?“
安庆公主沉默片刻,轻声道:“父皇有母后和众多妃嫔照料,皇兄已是九五之尊,身边能人无数。而我“她抬头凝视丈夫,“只有你一个夫君啊。“
欧阳伦心头一热,将妻子搂得更紧:“
傻丫头“
两人相拥片刻,欧阳伦忽然想起什么:“说到海外,我倒真知道一处好地方。在琉球以东,有一串珍珠般的岛屿,当地人称为'蓬莱'。那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岛上居民以捕鱼为生,民风淳朴。“
安庆公主听得入神:“真有这样的地方?“
“千真万确。“欧阳伦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我在那里停留过半月,每日清晨被海浪声唤醒,推开窗就能看见碧蓝的大海。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充实。“
“那我们就去那里!“安庆公主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带些种子过去,种些中原的花草蔬菜。对了,还要带上几箱书,闲暇时读读诗书,赏赏花.“
欧阳伦笑着补充:“还可以造一艘小船,我教你驾船出海。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去附近的小岛探险,说不定还能发现前人留下的宝藏呢。“
安庆公主被丈夫的描述逗得咯咯直笑:“那我要在院子里种一棵榕树,等它长大了,就在树下放一张摇椅。夏日午后,我们就在树荫下小憩,听蝉鸣鸟叫.“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好的未来。欧阳伦忽然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张海图,在案几上铺开:“你看,从这里出发,乘船南下,经琉球,再转向东北,约莫半月航程就能到达那片群岛。“
安庆公主凑近细看,手指在海图上轻轻划过:“这么远啊.“
欧阳伦安慰道:“远是远了点,但正因如此,才少有人打扰。我们可以带上几个忠心的仆从,建一座坚固的宅院,再开垦几亩良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那语言呢?岛上的人说什么话?“
“当地人有自己的语言,但也有很多会说些简单的汉语。以你的聪慧,不出三个月就能与他们畅谈无阻了。“欧阳伦笑着说。
安庆公主忽然想到什么,眉头微蹙:“可是.朝廷会允许我们离开吗?特别是你,现在身兼数职,皇兄怕是舍不得放你走。“
欧阳伦沉吟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等新政推行顺利,朝廷人才辈出之时,我找个机会请辞,应该不是难事。再说,太上皇年事已高,等陛下完全掌权,或许会更开明些。“
安庆公主点点头,又提出新的忧虑:“那我们的孩子呢?若是在岛上长大,会不会“
欧阳伦握住妻子的手:“孩子在哪里长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我可以教他天文地理、航海术数,你可以教
他诗书礼乐。再说,等孩子大些,我们也可以送他回中原求学。“
“哈哈!这个主意好!”
夜深了,烛光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融为一体。安庆公主靠在丈夫怀中,轻声问道:“夫君,你说我们真的能实现这个梦想吗?“
欧阳伦凝视着窗外的明月,坚定地说:“一定会的。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几件事必须完成。“
“什么事?“
“一是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二是为大明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三是.“他顿了顿,“为我们的海外之行做好充分准备。这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时间。“
安庆公主毫不犹豫地说:“我可以等。十年不够就二十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等多久都值得。“
欧阳伦感动地将妻子搂紧:“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有动力了。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等那么久。五年之内,我一定带你们离开这是非之地。“
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夜深人静。安庆公主已经在丈夫怀中昏昏欲睡,忽然想起什么,强打精神问道:“夫君,那座岛.有名字吗?“
欧阳伦轻声道:“当地人叫它'安宁岛'。“
“安宁.“安庆公主喃喃重复,“真是个好名字。安宁岛,我们的家.“
欧阳伦端坐在内阁首辅的席位上,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窗外春光明媚,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一丝凝重。户部尚书郭资手持一摞厚厚的册簿,正躬身向在座的诸位大学士汇报。
“诸位大人,“郭资翻开册簿,声音沉稳中带着几分忧虑,“自洪武二十一年新政推行以来,我大明经济腾飞,民生改善,人口也随之暴涨。“
他指向一组数字:“洪武二十一年,全国在册人口六千三百余万;到了二十二年,竟增至七千四百余万,一年间增长一千一百万人!“
内阁次辅杨荣倒吸一口凉气:“一年增长千万?这.这数字可曾核实?“
“千真万确。“郭资苦笑,“各地上报的户籍册都经过三司复核。如今每户人家添丁进口,官府还有奖励,百姓自然踊跃报备。“
欧阳伦放下茶盏,目光深邃:“人口增长本是好事,说明百姓安居乐业。但过犹不及郭尚书,说说具体问题吧。“
郭资拱手应命,翻开另一本册子:“首辅大人明鉴。人口激增带来三大难题:其一,粮食供应吃紧。虽然这些年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之法,但田亩增长远不及人口增速。江南鱼米之乡,米价已从每石二钱
涨至三钱五分。“
“涨了七成多?“兵部尚书金忠失声惊呼,“这还了得!“
“其二,土地兼并加剧。“郭资继续道,“新增人口需要田地,豪强大户趁机低价收购小民土地。河南一省,去年就有三万余户自耕农沦为佃户。“
欧阳伦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画着圈。他忽然问道:“流民数量可有统计?“
郭资面露难色:“初步估算,全国约有百万之众。这些人离乡背井,或入城务工,或或落草为寇。“
殿内一时寂静。窗外一只知更鸟落在枝头,清脆的鸣叫声显得格外刺耳。
“其三,“郭资压低声音,“各地卫所兵额严重不足。按制,每户出一丁,但如今人口增长太快,军户制度难以维系。边疆驻军已有缺额三成的奏报。“
工部尚书宋礼忍不住插话:“这还只是开始。再过十年,若人口继续这般增长,怕是连京城的街道都要挤满人了。“
欧阳伦忽然起身,走到悬挂的《大明疆域图》前,凝视良久:“诸位,此事非同小可。人口暴涨看似喜事,实则暗藏危机。粮食不足则民乱,土地兼并则民怨,兵源不足则国防危矣。“
他转身面对众臣,目光如炬:“我提议三策应对:其一,即刻下令各布政使司清查荒地,招募流民垦殖,新垦田地免赋三年;其二,修订《大明律》,严禁豪强以任何形式兼并民田,违者重处;其三“
欧阳伦顿了顿,指向地图东南沿海:“开放海禁,鼓励百姓出海谋生。琉球、吕宋等地地广人稀,可安置大量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