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持这事儿的大地主梁有田,原先是个将近二百斤的大胖子,结果这两个月下来掉了相当于后世二十斤的份量。一天天累的腰酸背痛直哼哼。可是他一想到自己的女婿、女儿和儿子们的前程,硬是咬着牙继续坚持。
与此同时,宽甸堡的石灰窑建设和开采也正式开始。主政的莫日根也是忙的都要飞起来了,一边要忙着工程建设,招募流民处理各项事务;一边要勘察全境设立哨卡、维护治安。另外还要修缮城堡和工事并定期向杨林禀告。总之各项杂七杂八的事务缠身,把这位蒙古汉子累的嚷嚷要回去练兵,让苏赫巴鲁来顶替他当守将。
镇江堡的张祝也没好多少,他比莫日根还忙。毕竟管的地方大事情也多。他不止一次让人捎口信儿给杨林,抱怨自己大老粗一个,实在干不了这文官才能干的活儿。说自己来镇江堡没几天累的都脱像了。还说要是再不把自己调回去,恐怕自己就见不到要出生的孩子了。
杨林怎能答应张祝和莫日根的请求。直接告诉他俩,不把这两地方治理好就别回来了。自己每天忙的也是要死,难道自己向朝廷抱怨过?男子汉大丈夫,连一个城堡都管不好那还能干什么?直接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杨林还给张祝和莫日根下阶段性任务指标,十天之内要完成什么差事;一个月之内要完成什么差事。并且标明各个事务的进度节点。把这两位老哥儿压榨的直咧大嘴还没地说理去。吵吵着以后打死也不当一城守将了。
其实辽东各城堡守将的日子是非常舒服的,毕竟山高皇帝远,谁没事儿能往这边关跑?美酒、美食、美女都不可辜负。吃饱喝足淫欲也完事儿了,领着随从家丁在辖区内转转,打打猎钓钓鱼,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那么后金军要是打过来怎么办?投降啊,这还用问吗?!大家伙儿都生活在辽东这块地上,互相都有点关系在内。献城投降也不是啥磕碜事儿,怎么也比不自量力死战到底强啊。
历史上沈阳、广宁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几乎瓦解,仅剩宁远、锦州几个防御支点苦苦支撑。其余各地大小七十余城全都投降后金。努尔哈赤便委任原明朝守将为后金的守将,继续统治原辖地。也就是说这帮家伙投降之后不仅没有身家性命之忧,还能继续当他们的守将继续享受。
但杨林不是这样的人,他根本就没想过投降后金。而是整天琢磨着如何才能把后金弄死。所以他对手下自然也就严格。他身为主将,一言一行对部下的影响很大。连带着对治下百姓也有影响。所谓的上行下效就是如此。
张祝和莫日根嘴上嚷嚷着不干,但是两人办起公来那是毫不含糊。雷厉风行毫无拖拉。他们不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组织当地的商贾士绅、地主大户先把民团建了起来。因为杨林告诉他们,一旦有战事他们将带兵回叆阳集结。那么城池的防务就得由民团来负责。所以两人生怕打仗的时候不带他们,赶紧先把防务的事安排明白再说。
张祝与当地商贾士绅、地主大户们打交道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用“喝大酒”联络感情。例如商贾士绅啥的要找他办事,行,先把官府交给的差事办了。不办?一顿大酒喝得你五迷三道、翻江倒海好几天起不来炕。还不办?那么继续喝。一直喝到你能办为止。
要是有人不喝或是不配合。例如商贾,嘿嘿,张游击立码让人拿着账本核对他有没有偷税漏税,往年有没有拖欠官府税银啥的。而且在此期间他的店铺是不能开门营业的。啥时候查完啥时候让营业。
再如面对地主大户,张游击会让人拿着官府留存的田册和地契的底根,丈量土地的实际面积和用途。然后核对佃户长工的实际人数,以此推算出历年来的产量。进而得出有没有拖欠公粮的行为。
张祝是土匪出身,面对这些富人自然喜欢用绿林的方法。每隔上一段时间,他就让徐晋带着骑兵在城外驰骋呼喝,自己便带着官兵在城内搜查“建奴细作”,以此故意制造紧张气氛。
结果有一次真让他逮到了混进镇江堡的几名后金细作,他亲自操刀砍了他们的脑袋。然后拎着滴血的人头挨家拜访商贾士绅、地主大户们,告诉他们鞑子离这里并不遥远。只有与官府一心,才能保平安。
一来二去没几回,张祝这种软硬兼施、杀伐果决的法子把富人们归拢的服服帖帖,谁都不敢不配合。换个角度讲,官府安排的这些事富人们去叆阳拜见杨林时也见过,实际对他们自身也有好处。所以基本上也是没二话。
莫日根所在的宽奠堡地广人稀,他按照杨林的指示开始招募流民。这事儿一时半会不会见到成效,得靠时间慢慢积累。但是杨林给的任务重。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三天,生生憋出了个法子。
原来莫日根把目光盯在了与自己一江之隔的朝鲜身上。他亲自带队跑到鸭绿江边,挑了个江面最窄的地方在上面搭了一座浮桥。然后也不管外交程序啥的,直接去沿边的朝鲜村庄招人到自己这边开荒定居。
莫日根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来到宽奠,每人给地五十亩。免租三年。并免费提供农具、牲畜和种子。要是遵纪守法干得好还可以有机会成为天朝的子民。如果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那么这个待遇还会提高到每人给地八十亩,免租五年。给予的农具、牲畜和种子翻倍。
朝鲜底层百姓的生活相当不咋地,如今见天朝上国来招人去开荒。立刻就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相当快。不过几天的工夫,沿边村庄的朝鲜百姓就都知道了。但是他们不敢去,因为朝鲜官府对户籍管的相当严,谁走谁属于犯法。
莫日根和张祝一样都是土匪出身,见这样不行便有了想动粗的念头。老子请你们不来那就把你们抢来,谁敢不从那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思路相当符合他们绿林道的规矩。但是他的副手韩铁柱却把他劝住了。
韩铁柱说大人,咱们这样整不行啊。要是引起大明和朝鲜的之间的外交纷争就麻烦了。不仅咱们要受罚而且参将大人也得跟着倒霉。那么不如把这事儿禀告参将大人,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莫日根听了韩铁柱的建议,就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杨林。他本以为杨林会骂他没事找事破坏两国关系。但杨林的回信却出乎他的意料。
杨林告诉莫日根,可以与朝鲜当地官府洽谈,以“劳务派遣”的名义招募他们那边的百姓来这边开荒种地。同时承诺对方,每年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物资或金钱当做佣金。
杨林提醒他,绝对不要再提有机会成为天朝子民这种话。这在以农业为主的专制王朝里是致命的敏感话题。这个“劳务派遣”的核心意思是我雇你们朝鲜的人,而不是要你们的人。最终这些被雇的人还是你们朝鲜的人。这样就绕开了朝鲜方面担心的主要问题——人口逃亡和流失。
莫日根和韩铁柱接到杨林的回信后,对自家大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子呢?两人立码就开始商量行事的具体细节。
杨林这边也与金彦春提了这件事,表明自己这边不管是宽奠也好还是镇江也罢。都有大片的荒地等待开荒开垦。你们朝鲜那边人多地少,那就不如咱们两家合作。你出人我出地,到时候我给你们一定的酬金充实你们的口袋。
这样不仅我的地得到了开垦,增加了粮食和税赋。你们那边也解决了流民过多产生的隐患。同时你们的老百姓也不用饿肚子了。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你们可不能轻易拒绝。
说实话,金彦春是第一次听说“劳务派遣”这个词组。他没想到国与国之间还能进行这种往来。所以对杨林这个点子真是佩服的不得了。
但金彦春也有顾虑,朝鲜王廷内部党争也相当厉害,常常为一个问题能吵到地老天荒。这要是把这个事交上去廷议,成不成先不说,没个一两年甭想得出结果。而且要是这么做了,大明朝廷是个什么态度也不好说啊。因此他没敢轻易表态,只是说要请示上面定夺。
杨林当然知道金彦春的心思,他趁热打铁,说金大人我知道你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如果我这个提议要是被你们王廷拒绝那就太可惜了。你先别往上面请示,咱们找个小地方先试验下我这提议好不好。如果不好也是小范围的,不会有啥损失和影响。要是好,那么咱们就能以事实为依据,争取我们各自上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