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珏的这首诗,最震惊的当属沈砚堂。他挤到诗稿前,盯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八个字,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轻点,之前紧绷的眉头渐渐松开,眼底的执拗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叹服。
他想起自己守着博物馆里的兵器、石碑,总想证明项羽的 “雄才”,却忘了世人敬项羽,最根本的是那份 “不肯过江东” 的气节。半晌,他才轻声说:“学统这首诗,算是把我们博物馆想传的‘霸王风骨’说透了。之前我总觉得您说‘不读书’是贬损,现在才懂,您是既见其憾,更敬其魂,是我狭隘了。” 说罢,他对着陈珏拱手,态度比之前恭敬了许多。
陈珏随手将诗稿递给沈砚堂:“你要是喜欢,就拿去裱起来,挂在祠里也好,让来的学子都看看,做人既要学项王的硬气,也要懂‘读书增智’的理,二者缺一不可。”
“谢谢学统!我一定好好收着,找最好的裱画师来裱!”沈砚堂双手接过诗稿,眼眶都亮了:“博物馆有合作的老字号,保证把这诗稿装裱得配得上项王祠!日后挂在祠里,我再配块解说牌,把学统‘一憾一敬’的心意写上去。”
沈砚堂捧着诗稿喜不自胜,刚要转身去安排装裱,却见陈珏目光落在正殿两侧的楹联上,眉头微蹙。那楹联是前朝文人所题,写着【破釜卷狂澜,曾率八千子弟扫秦定霸,生时气盖山河壮;横刀临绝岸,忍听四面楚歌别姬辞骓,死后名垂宇宙香】虽点出项羽的人生节点,却少了几分霸王应有的浩荡气势。陈珏指尖轻轻敲击案沿,忽然对沈砚堂道:“沈园长,府上可有全绫空白卷轴?我想为项王祠再题一副楹联。”
沈砚堂一愣,随即大喜:“有!博物馆库房里藏着几卷前朝年间的素面绫卷,专为题字备着,我这就去取!” 他脚步轻快地往外走,比刚才接诗稿时还急切,陈珏的诗已足够惊艳,若再添一副楹联,项王祠往后怕是要成为江左文人的必访之地。
程千言凑到陈珏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旧楹联,笑道:“这副旧联是康熙年间的老东西,虽工整,却总觉得少了点霸王的硬气。学统要题新联,倒是能给这祠堂添些活气。” 陈珏没接话,只望着项羽木雕像,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旧联写 “成败”“生死”,太过平和,可项羽的一生,本就是 “敢为天下先” 的孤勇,是 “宁为玉碎” 的决绝,这股气,该在楹联里活过来。
不多时,沈砚堂抱着一卷素白绫轴回来,身后跟着两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卷轴在案上铺开。绫卷质地细密,泛着柔和的米白色光泽,沈砚堂亲自研墨,墨锭在砚台里顺时针研磨,墨香渐渐在殿内散开。陈珏拿起玉兰蕊狼毫混金笔,笔尖轻蘸浓墨,略一沉吟,便落笔挥毫:
【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
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
笔锋落处,“彼可取而代也” 六字力透纸背,横画如剑,竖画如峰;“白眼视秦皇” 的 “白” 字撇锋锐利,竟似带着几分桀骜;下联 “汉皆已得楚乎” 的问句,笔锋稍顿,墨色略淡,却透着不屈的韧劲;末句 “千古风悲垓下歌” 收笔时,笔锋轻转,余韵悠长。
众人围在卷轴旁,连呼吸都放轻了。沈砚堂盯着 “彼可取而代也”,喃喃道:“这才是霸王啊!当年他见秦皇巡游,脱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也’,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狂,更真!学统这联,是把项羽的魂给勾出来了!”
程千言的目光却落在 “汉皆已得楚乎” 上却是想到了更多,指尖悄悄攥紧,“汉” 不正是那些盘踞大华的世家?“楚” 不正是天民学?陈珏这问句,看似问项羽,实则是问他,问所有世家:你们真以为能把天民学逼到绝境?他抬眼看向陈珏,见对方正望着卷轴,眼底无波,却藏着一股 “气盖人间世” 的底气,心里忽然明白:之前的 “敲打沈家”“评项羽”,都只是铺垫,这副楹联,才是陈珏真正的态度。
李逸雅站在一旁,看着 “一时气盖人间世” 七字,忽然想起陈珏在青城山提出天民四句时的模样,眼底亮了,先生写的是项羽,也是自己,天民学派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垄断教育的 “彼可取而代也”,哪怕面对 “汉皆已得楚乎” 的困境,也绝不会丢了 “气盖人间世” 的硬气。
弹幕早已被这副楹联刷屏,评论比之前更热烈,有人看懂了暗喻,有人叹服于气势:
【!!!“彼可取而代也”!这才是霸王该有的狂!陈先生也太会抓神韵了!】
【“白眼视秦皇”!画面感绝了!仿佛能看到年轻项羽的桀骜!】
【细品 “汉皆已得楚乎”!这是在问项羽,也是在问那些想压天民学的世家吧?“你们真以为赢了?”】
【“一时气盖人间世”“千古风悲垓下歌”!一扬一抑,把项羽的一生写尽了!陈先生的楹联功底绝了!】
【之前还担心天民学被世家围堵,现在看陈先生这联,就知道他不怕!“气盖人间世” 啊!】
【确实,仔细想一想,如今天民学派的处境,怕是比项羽当年还要困难,项羽怎么说也曾经辉煌过,陈先生是一出场就在一直打逆风战】
【举世皆敌,满目破败】
【求刻!这联必须刻在项王祠正殿!比旧联强一百倍!】
【沈园长快安排!这联挂出去,项王祠要成网红打卡点了!】
陈珏放下笔,看着卷轴上的楹联,轻轻舒了口气。他知道这副联会传到世家耳中,会让所有人更清楚他的立场,天民学派不是要 “取代” 谁,而是要打破 “世家只手遮天” 的旧局,就像项羽当年敢对秦皇说 “彼可取而代也”,他也敢对世家说 “教育不该是你们的私产”。
甚至是,大华不是你们的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