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未来”与“西山古道”的风波渐次平息,但留给齐昊的思考却愈发沉重。他放缓了省属国企改革的全面铺开,转而沉下心来,精雕细琢能投集团的试点方案,同时更加审慎地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然而,就在他试图将改革之船驶入更稳妥航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以最直接的方式检验着他和西山省各级班子的应急能力与执政底色。
七月中旬,西山省北部、西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汹涌的山洪裹挟着泥沙巨石,冲毁了道路、桥梁,淹没了农田村庄,多个县市通讯、电力中断,成为孤岛。其中,以位于大山深处的平岭县灾情最为严重,全县过半乡镇受灾,初步报告已有人员伤亡和失踪。
灾情就是命令。齐昊第一时间中断了原定的调研行程,返回省城,立即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应急响应,成立省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由他亲自担任总指挥。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工作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紧张而有序。气象、水文、应急、交通、电力、通讯等各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汇报情况,会商研判。
“齐省长,平岭县对外通讯全部中断,我们暂时无法与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最后传回的消息是,县城部分低洼地段进水,多个乡镇道路塌方,情况不明!”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语气焦急。
“立即协调部队和周边地市救援力量,携带卫星电话和必要物资,不惜一切代价,徒步也要打通进入平岭的生命通道!”齐昊果断下令,“同时,调动全省力量,优先保障救灾物资和人员调配,确保道路、电力、通讯‘三通’!”
他深知,在信息孤岛的情况下,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他要求指挥部每小时汇总一次全省灾情和救援进展,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然而,救灾并非简单的下令与执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各种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暴露。
首先是物资调配。省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帐篷、棉被、食品、药品等迅速调往灾区,但随着灾情扩大和道路中断,物资告急。省财政厅紧急拨付救灾专项资金,但在采购和调运环节,出现了协调不畅的问题。省商务厅联系的企业供货渠道,与省发改委掌握的储备物资信息未能有效共享,导致部分物资重复订购,而急需的某些特种设备却又一时难以找到。
齐昊在指挥部听到汇报后,大发雷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各自为战!立刻成立救灾物资统一调配小组,由省政府秘书长李主任牵头,商务、发改、交通、财政等部门派人集中办公,信息共享,一个口子进出,确保物资最快速度到达受灾群众手中!”
这道命令,暂时理顺了物资调配的乱象,但也触及了一些部门固有的权力和流程,底下难免有些怨言和执行的迟滞。
更严峻的考验出现在人员调度和基层组织上。平岭县县委书记在灾情发生后,因急于赶回县里指挥,车辆在途中遭遇滑坡,身受重伤,无法履职。县长在组织转移群众时,被洪水围困在一个村子里,暂时失联。一时间,平岭县的救灾工作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消息传来,指挥部一片哗然。组织部长孙丽梅立刻提出:“齐省长,平岭县班子瘫痪,必须立刻指定临时负责人!我建议,由市里派一位有经验的副市长立刻赶过去,主持大局!”
她的建议符合常规程序,但齐昊却摇了摇头:“不行!现在道路不通,市里的人赶过去需要时间,而且不熟悉当地具体情况!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目光扫过指挥部墙上巨大的电子地图,定格在平岭县的位置,果断决策:“立刻联系平岭县正在灾区一线、职位最高的领导干部,授权他临时负责全县救灾协调指挥!同时,通过一切可能渠道,向平岭县所有公职人员发出动员令,要求所有能动的人员,立即向临时负责人报到,就地组织救灾!”
这是一个打破常规的大胆决定。孙丽梅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齐昊决绝的眼神和周明远(也在指挥部)默许的态度,把话咽了回去。
很快,通过部队救援分队携带的卫星电话,指挥部联系上了正在重灾区组织群众转移的平岭县一位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齐昊直接与他通了话,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现在,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授权你临时负责平岭县抗洪抢险救灾全面工作!不要有顾虑,大胆指挥!省里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减少损失!”
这位政法委书记在电话那头哽咽着立下了军令状。
授权一线干部,虽然解决了指挥断层的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临时负责的干部威望不足,协调其他部门和乡镇时难免力不从心;一些原本潜伏的基层矛盾,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也开始显现,个别村庄因救援物资分配、转移路线选择等问题发生了小规模争执。
齐昊要求指挥部密切关注,并派出由省纪委、组织部干部组成的督导组,随救援队伍进入灾区,一方面考察干部在危急时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负责协调解决基层矛盾,确保救灾秩序。
就在齐昊全力协调全省救灾,心力交瘁之际,一个关于他个人的谣言,却悄然在金州的小圈子里传播开来。谣言称,齐昊在之前的“西山古道”项目中,与那家被查处的问题企业“景秀天下”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此次暴雨导致古道部分设施损毁严重,正是“盲目引进、监管不力”的恶果,甚至隐晦地暗示齐昊应对灾害损失负有责任。
这谣言恶毒而时机巧妙,试图将天灾与人祸联系起来,抹黑齐昊的声誉。秘书长李主任得知后,愤慨地要向齐昊汇报,并建议追查谣言来源。
齐昊听完,只是疲惫地摆了摆手,目光依然紧盯着灾情简报:“清者自清。现在救灾是第一位的,没工夫理会这些宵小之辈。让他们说去吧。”
他选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抗击天灾之中,日夜守在指挥部,困了就在沙发上和衣而卧,饿了就扒几口盒饭。他不断与灾区一线通话,了解最新情况,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他的身影和声音,通过尚存的通讯信号,传达到许多受灾地区和救援队伍,成为了稳定人心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