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传勇倒台的震荡逐渐平息,林青开始全力推行他的内容生态改革方案。核心举措之一,便是引入并强化“价值传播指数”作为内容推荐算法的重要权重。该指数综合评估内容的信息增量、情感正向性、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旨在引导资源向优质、深度、有价值的内容倾斜,减少纯粹博眼球、低质娱乐化内容的曝光。
改革方案在内部引发了不小争议,但在李一舟的强力支持下得以推行。然而,改革的阵痛远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新算法上线运行两周后,在每周的业务数据复盘会上,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一片刺眼的“飘绿”——代表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的核心曲线,出现了平台成立以来首次连续性的明显下滑!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各部门负责人面面相觑,脸色凝重。虽然大家都知道改革初期可能会有些波动,但如此幅度的数据滑坡,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周慕云坐在林青斜对面,她今天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套装,妆容精致,嘴角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她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清晰而冷静,不带任何情绪色彩,却字字诛心:
“李董,各位同事,数据大家都看到了。我认为,这充分验证了我们之前的担忧。”她将目光转向林青,语气依旧“客观”,“林总监倡导的内容价值导向,理念是好的。但是,我们似乎低估了用户习惯的惯性,以及市场对‘轻松娱乐’内容的刚性需求。强行用算法‘教育’用户,拔高内容门槛,导致大量习惯了过去内容风格的轻度用户流失,用户时长被竞争对手平台抢夺。这种‘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对平台当前的商业根基造成了直接冲击。”
她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场不少运营和商务负责人的共鸣。他们负责的KpI与用户数据和广告收入直接挂钩,数据的下滑让他们倍感压力。
更让林青心头一沉的是,一向以数据为导向的商业副总裁安向宇,在沉默片刻后,也缓缓开口了。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扫过那惨淡的数据曲线,最终落在林青身上:
“林总监,我理解并部分认同你致力于提升平台内容质量的初衷。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峻,“商业公司必须对业绩负责。连续两周的关键数据负增长,这不是小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广告报价、资本市场信心,甚至员工的士气。周总监的担忧不无道理,改革是否应该更循序渐进?或者在当前阶段,我们是否需要重新评估‘价值指数’的权重,找到一个更能平衡商业回报与社会价值的平衡点?”
安向宇的表态,如同给了周慕云一记强有力的助攻。他代表着公司内部最纯粹的商业逻辑,他的动摇,让林青的改革方案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会议室里议论声渐起,质疑和担忧的目光纷纷投向林青。
林青坐在那里,感觉后背仿佛被无数道目光刺穿。他看着屏幕上那刺眼的绿色箭头,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是他全面负责内容生态后推动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却遭遇了如此明显的挫折。难道……真的是自己太理想化,太急于求成了吗?难道“流量向善”的道路,在残酷的商业数据面前,真的如此艰难?一丝对自己的怀疑,如同冰冷的蛇,悄然钻入他的心底。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准备开口解释数据和阐述长期价值。
但周慕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她乘胜追击,将一份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李董,这是我们团队初步调研的结果。数据显示,近期流失的用户中,超过60%是消费能力较强的年轻群体,他们转向了竞争对手那些娱乐性更强、节奏更快的短视频平台。同时,我们合作的几个头部mcN机构也反馈,新的算法让他们的内容曝光量大幅下降,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与我们的合作关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恐怕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创作者流失。”
她的话,将林青的改革直接与“用户流失”、“创作者动摇”这些更严峻的问题挂钩,形势对林青极为不利。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始终沉默的李一舟身上。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盯着那惨淡的数据看板,久久不语。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终于,李一舟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林青脸上。他的眼神复杂,有审视,有压力,但深处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数据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安副总和周总监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风险。”李一舟的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改革必然伴随阵痛,这一点我有预期。但是,平台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能建立在沙土之上。林青提出的方向,是讯舟未来必须走的路。”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下定了决心,语气斩钉截铁:“我再给改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在林青肩上:“林青,一个月。我要看到数据止跌回升的迹象,要看到‘价值内容’能够留住甚至吸引用户的明确信号,要看到商业化路径可行的初步模型。如果一个月后,局面依旧没有改善……”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向林青倾覆而来。他迎接着李一舟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周遭各种复杂的视线。他知道,这一个月,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关键、也最艰难的背水一战。他没有任何退路,必须找到破局之法,否则,不仅改革会夭折,他本人也可能就此跌入谷底。危机,从未如此刻这般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