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比弗利山庄
水晶杯里的波本威士忌映着壁炉火光,特纳的雪茄在《瓦格纳法案》文本上烧出一个焦痕。
“看看东部那些蠢货——” 他弹了弹烟灰,“还在用镇压手段对付工会,他们根本不懂,工人不是敌人,是最好用的枪。”
修斯转动着酒杯,冰球碰撞声像极了算盘珠响:
“但罗斯福的《全国劳工关系法》给了工人太多权力,万一他们真独立了……”
“所以我们要抢先。”特纳抽出钢笔,在《西部工业复兴计划》上划出红线:“成立我们自己的总工会——工资比东部高30%,养老金比联邦标准多50%,但每份合同都加上这条——”
钢笔尖狠狠戳在附加条款上:
“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西部委员会所有。
次日委员会会议上,特纳的演讲堪称政治行为艺术:
“先生们,给工人加薪不是施舍,是购买保险!”
他展示的幻灯片显示:
- 福特汽车镇压罢工损失 $200万
- 西部石油工会化后利润 ↑35%
“我们要让工人觉得,离了我们活不下去。 ”
老约翰当场掏出左轮,朝天花板开了一枪:
“谁反对加薪?老子先毙了这蠢货!”
当盖蒂(J. paul Getty)皱眉抱怨“对工人太好,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时,特纳的雪茄烟雾在会议室内凝结成冰冷的刀锋。
“蠢货!” 特纳冷笑,“你是想等工人像苏联那样,举着锤子砸碎你的油田,还是现在给他们点甜头,让他们心甘情愿替你卖命?”
盖蒂脸色铁青,而修斯适时甩出一份数据:
-苏联工会近况:1927-1933年,工人暴动导致资本家资产被国有化率 ↑300%
- 美国罢工损失:仅1932年,洛克菲勒因镇压罢工损失 $450万
“我们不是在施舍,是在买保险。” 修斯推了推眼镜,“工人满意,机器才转得动。”
另一位委员忧心忡忡:“工人权力太大,动不动就谈判,我们太被动!”
特纳敲了敲桌面,抛出核心方案:
工资五年一调(绑定通胀率+企业利润增长,确保可控)
奖金分级制(效率达标才发,变相提高生产力)
纠纷仲裁权归西部委员会(罢工需工会申请,而工会高层由wSG退役军官担任)
“这叫‘结构性让步’。”特纳冷笑,“我们给的是钱,拿回来的是控制权。”
铁路大亨亨廷顿(collis p. huntington)拍桌反对:
“我的工人十几万!工资涨30%?你让我破产吗?!”
特纳早有准备,甩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补偿法案》:
- 政府工程优先承包(铁路、港口、军工基建)
- 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由西部联储专项支持)
- 罢工风险保险(wSG承保,赔付率90%)
亨廷顿沉默片刻,突然咧嘴一笑:“早说啊,我没意见了。”
最终,西部委员会全票通过提案,但真正的细节藏在附录里:
- 工会领袖必须通过wSG忠诚审查
- 养老金40%强制购买西部军工股票**
- “超额利润”条款(若企业年利润超预期,工人可分5%,但前提是“不罢工”)
修斯在散会时低声对特纳说:
“我们给了工人面包,但刀叉还在我们手里。”
[最稳固的统治,从不是靠铁链,而是让被统治者主动拥抱枷锁]
全场大笑鼓掌——没人发现弹孔正好打穿《反垄断法》复印件。
wFLp(西部劳工联盟)的运作细则堪称精密:
1. 工资绑定军火订单:
- 洛克希德每获1亿合同,工人时薪+5美分
- 子弹生产线效率达标,周末双倍工资
2. 养老金证券化:
- 工人每月缴存的退休金,自动购买西部军工债券
- 凭证印着“你的养老钱=保卫美国的子弹”
3. 纠纷调解流程:
- 第一步:wSG“安全顾问”友好谈话
- 第二步:涉事工人调往阿拉斯加分公司
- 第三步:登报讣告“意外工伤”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总统看着wFLp章程轻笑:
“特纳这混蛋,把我的新政玩成了黑帮分红制。”
但他仍签下豁免令——毕竟西部工会的百万张选票,正帮他碾压东部的国会反抗。
1933年洛杉矶汽车厂流水线上,新安装的电子屏循环播放:
“今日军工股涨幅5%→您本月奖金+$7.8”
年轻工人山姆边拧螺丝边对记者笑:
“特纳先生是真正的工人之友!”
他身后墙上,wFLp海报与wSG征兵广告并列张贴。
[当剥削被包装成馈赠,连锁链都会闪耀自由的光芒]
纽约,洛克菲勒庄园的私人会议室。
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猛灌了一口威士忌,脸色阴沉地拍桌怒吼:
“特纳这是在挖我们的根啊!”他怒不可遏地吼道,“他搞的那套‘西部总工会’,工资涨 30%,养老金翻倍,还让工人持股?这他妈还是资本主义吗?!”
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充满了愤怒和难以置信。他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华尔街日报》,头条上赫然印着《罗斯福新政:劳工的黄金时代?》。
他用颤抖的手指着报纸,咬牙切齿地说:“现在有个‘红色总统’还不够,又冒出个捧着罗斯福的‘红色商人’!美国到底怎么了?!”
杜邦(pierre S. du pont)坐在一旁,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轻轻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嘲笑对方的激动。
“洛克菲勒,你的石油还能靠中东新油田回血,可我的军工厂呢?”杜邦的声音冰冷而平静,“工人要是闹起来,生产线一停,欧洲的订单全得泡汤!”
皮埃尔没敢说军工厂工人发怒时工厂生产的武器会把他们打成筛子。
他摊开账本,上面赫然写着:
- 1932年罢工损失:$280万(弹药厂停产3周)
- 1933年新政影响:工会谈判权↑,利润预期↓15%
“实业没了,金融就是空中楼阁!”
财政寡头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推了推金丝眼镜,声音冰冷:
“这哪里是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啊,分明就是一场讨价还价罢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份详细的数据对比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份数据对比清晰地列出了三种不同策略所带来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控制力的变化情况:
首先是镇压罢工策略,短期成本非常高,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引发舆论灾难;而从长期来看,这种策略会导致控制力持续下降。
其次是小幅涨薪策略,其短期成本属于中等水平,大概会使利润减少 10%左右;不过从长期来看,这种策略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
最后是特纳模式,这种模式的短期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有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支持;而且从长期来看,它还能实际增强对局势的控制能力。
“看到了吧,特纳比我们要聪明得多啊!”他感叹道,“他让工人们觉得自己好像赢了,但实际上,游戏规则仍然是由资本家们来制定的。”
听到这里,洛克菲勒显然有些不甘心,他低声咆哮道:“那我们就利用报纸来抨击他!让全美国的人都知道特纳正在搞社会主义那一套!”
杜邦和梅隆同时用看智障的眼神盯着他。
“你疯了吗?”杜邦压低声音,“现在工人已经尝到甜头了,你这时候煽动对立,是想让愤怒的工人把你挂上路灯?!”
梅隆叹气:
“看看德国和苏联吧——当资本家拒绝妥协时,结局是什么?”
(桌上沉默,三人不约而同想起沙皇和克虏伯家族的下场。)
最终,东部财团达成共识:
1. 提高工人待遇,但涨幅可控
- 工资↑15%(低于西部30%,但比旧标准高)
- 养老金↑20%,但必须购买公司债券
2. 工会必须接受“监督”
- 谈判代表由管理层“推荐”
- 罢工需提前60天申请(足够调派私人安保)
3. 产业升级应对竞争
- 洛克菲勒:加速中东油田开发,降低人力依赖
- 杜邦:研发自动化生产线,减少工人数量
- 梅隆:推动“技术替代法案”,用机械取代低效劳工
白宫,罗斯福看着东部财团的声明,轻笑一声:
“他们终于学聪明了。”
幕僚长疑惑:“总统,他们这不还是抵抗吗?”
罗斯福摇头:
“不,他们妥协了——只是嘴硬而已。”
“工人拿到了钱,资本家保住了权,而我的支持率……”
他指了指最新民调——68%的工人认为“罗斯福是真正的劳工之友”。
[历史证明:当资本学会伪装仁慈时,革命的火种便悄然熄灭]
- 工人:以为赢得了尊严,实则被更高的工资绑死在生产线上
- 资本家:保住了控制权,但必须让渡部分利润
- 罗斯福:用资本家的钱,买到了工人的选票
- 特纳:笑到最后的人,正把玩着西部总工会的钢印
(1936年大选,罗斯福以史上最高得票率连任,而华尔街的巨头们终于明白——在新时代,要么妥协,要么被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