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人凤带着楚云飞“放长线钓大鱼”的惊人方案,密报戴笠并辗转获得更高层默许后,一项代号“捕雀”的高度机密行动,在绝密状态下紧锣密鼓地展开。而这项行动的核心,便是由楚云飞主导,精心炮制一份足以以假乱真、能诱使日军做出重大战略误判的“假计划”。
这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考验的不仅是军事谋略,更是对人心、对敌人思维模式的深刻洞察。楚云飞深知,张明远是经验丰富的老牌间谍,其背后的日军情报机关更是高手如云,寻常的虚假情报难以瞒天过海。这份“饵料”,必须色香味俱全,甚至要带着一丝真实的“血腥气”。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楚云飞被允许在严格监控下,有限度地查阅部分真实的、但并非最顶级的作战预案、部队部署概要和物资调配计划。他结合自己在前线对日军作战习惯、指挥官心理的了解,以及从“茉莉”警告和南方局渠道间接获得的对当前战局宏观把握,呕心沥血地构思。
数日后,一份题为《豫西南攻势作战预备方案(绝密·审议稿)》的“假计划”初稿,摆在了戴笠、毛人凤和两位被严格甄选、绝对可靠的军方高级参谋面前。计划书格式规范,用语专业,附件齐全,甚至包含了伪造的、带有高级军官签名印章的批阅痕迹。
楚云飞的策划极为刁钻。他并未凭空捏造一个进攻方向,而是巧妙地将计划建立在真实的战略背景上:日军主力确实有向华南收缩迹象,豫西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相对胶着,国民党军高层也确实存在在此方向“有所作为”以牵制日军的意图。楚云飞的“假计划”将此真实意图无限放大、具体化,并将其导向一个致命的陷阱。
核心内容: 计划宣称,为策应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牵制华中日军南下,决定集结第x、Y战区共约8个师的精锐部队(番号多为真实存在、但实际不满编或位置有偏差的部队),组成“山鹰”兵团,预定于10月下旬,在豫西南的南阳—老河口一线,发动一场旨在“收复南阳,威胁平汉线”的局部战略性反攻。
“真”处: 选择的攻击区域是双方长期拉锯之地,具备一定的作战价值;动用的部队番号真实;选择的攻击时间(秋末)符合常规作战规律;计划中详细罗列了部队集结路线、后勤补给方案(大部分基于真实后勤能力夸大)、甚至预设了遭遇日军不同规模反击的应对预案,逻辑严密,细节逼真。
“假”处(致命陷阱), 主攻方向误导:,计划明确将主攻点放在南阳东北方向的博望一带,理由是地形相对平缓,利于重装备展开。但实际上,该区域地势开阔,易攻难守,且是日军防御相对坚固、便于其装甲部队驰援的区域。
计划夸大了参战部队的实力和弹药储备,特别是将一支装备精良但需休整的美械师(暂编第Z师)列为预备队,暗示其将在关键时刻投入,形成决定性突破。实则该师损耗严重,短期内无法参战。
计划将进攻发起日定在10月25日,并详细描述了之前长达半月的兵力调动和物资前运安排。这将诱使日军提前调动兵力,加强南阳东北方向防御,从而可能造成其他方向空虚。
计划末尾,以“为策应主力方向,迷惑敌军”为由,轻描淡写地提及将命令太行山地区的“某些游击部队”(暗指八路军)在安阳、磁县方向加强袭扰。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伏笔,意图将日军的注意力部分引向华北,甚至可能引发日伪军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提前扫荡。
楚云飞建议,这份“预备方案”不应直接出现在张明远桌上。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意外”泄露。
让一份与此方案有部分关联的真实、密级较低的文件(如部分后勤物资申请)先“正常”流转到张明远所在部门。
安排一次看似偶然的高层小范围讨论(参会人员经过审查),故意在张明远可能通过其关系网探听到的场合,模糊地提及“南阳方向”和“10月下旬”等关键词,引发其好奇。
最关键一步,由一位被秘密控制、但张明远认为绝对可靠的“内线”(如机要局一位已被军统暗中策反的科长),在“不经意间”向张明远透露,上面正在秘密审议一份关于南阳方向的大计划,并“冒险”让他在极短时间内、在严密监视下,“偶然”瞥见计划封面和关键几页(内容正是楚云飞设计的陷阱部分)。
军统将全程严密监控张明远获取情报后的反应、复制情报的方式以及发报行为,确保假计划被“顺利”窃取。
戴笠和几位参谋对楚云飞的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有参谋惊叹于其构思的大胆和细致,认为若成功,足以改变华中战局;也有资深参谋担忧风险太大,一旦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指出其中利用八路军策应的部分,可能引发政治纠纷。
楚云飞据理力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日军参谋并非蠢材,一份完美无瑕的计划反而令人生疑。正是这些看似合理的‘风险’和‘代价’,才让计划更具可信度。至于八路军方面,日军扫荡固然会增加其压力,但也将有效牵制华北日军,为我其他方向作战创造机会,此为阳谋,纵有非议,亦值得一试!”
最终,在戴笠的权衡和更高层的默许下,计划获得通过,并进入细化执行阶段。
当病房内只剩下楚云飞一人时,他望着窗外暮色中的山城,目光复杂。这份“假计划”如同一把淬毒的双刃剑,既可能重创日军,也可能伤及无辜(包括被利用的八路军)。但战争本就是残酷的博弈,为了更大的胜利,有时不得不行此险招、狠招。他知道,饵已备好,下一步,就是如何让“黄雀”心甘情愿地吞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