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协议启动后的日子,表面上一切如常。傅氏集团的运作高效而平稳,“星璇”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按计划推进,与何家基金会的合作也步入了正轨。何紫妍依旧每日出现在办公室,主持会议,批阅文件,举止从容,谈笑自若,仿佛那日在苏黎世安全屋内下达的绝密指令,只是存在于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幻影。
然而,一种难以言喻的、如同细微电流般的不安感,开始如同潮湿的雾气,无声无息地浸润着她的感官。这是一种久经风浪所形成的、对危险近乎本能的直觉。
起初,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异样。
一次寻常的下班途中,她乘坐的防弹轿车按照动态规划的路线行驶。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她无意识地望向窗外,对面车道一辆深灰色的厢式货车也恰好停着。车窗贴着深色的防窥膜,看不清内部。但就在绿灯亮起,两车即将交错而过的瞬间,她似乎感觉到那深色车窗后,有一道视线,短暂地、却极具穿透力地落在了她这侧的车窗上。那不是好奇的路人张望,更像是一种冷静的、带着衡量意味的注视。等她再想确认时,货车已加速汇入车流,消失不见。
她立刻通过加密频道询问前导车和后方护卫车的安保人员,反馈均是“未发现异常车辆跟踪”。行车记录仪的影像经过技术分析,那辆货车牌照清晰,属于一家本地注册的物流公司,背景干净。
是她多心了吗?
几天后,在她常去的那家需要会员资格才能进入的瑜伽会所。更衣时,她惯用的那个带指纹锁的储物柜,密码盘上似乎残留着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属于她常用香氛的气息,一种冷冽的、近乎无机质的味道。她立刻通知高毅,暗中调取了更衣室外的监控,并对储物柜进行了痕检。结果同样一无所获,监控没有拍到任何可疑人员靠近,痕检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效的指纹或皮屑残留。
“可能是保洁人员清理时使用的消毒剂味道不同。”高毅谨慎地分析道。
何紫妍没有反驳,但心中的疑虑却更深了。她的嗅觉异常敏锐,对气味的分辨几乎从不出错。
最让她感到脊背发凉的是家中的一次经历。深夜,她在书房处理一份何家“未来产业投资委员会”的加密文件。傅天融已经睡下,整栋住宅寂静无声。突然,书桌上那台连接着内部网络的电脑,屏幕毫无征兆地轻微闪烁了一下,持续时间不足零点一秒,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视觉残留。她立刻切断了网络,启动离线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扫描,结果显示系统完好,没有任何病毒或入侵痕迹。
技术部门后续的检查也确认,设备本身和网络网关都没有发现问题。
接连发生的“意外”,单独来看,都可以用巧合、敏感或多心来解释。但当它们接二连三地出现,指向同一个目标——她本人时,何紫妍无法再将其简单地归咎于偶然。
她清晰地感觉到,有一双眼睛。一双比埃利奥特·洛林更加隐蔽、更加专业、也更加危险的眼睛,正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她,观察着傅氏。对方极其谨慎,动作干净利落,不留任何把柄,仿佛一个技艺高超的幽灵,只在空气中留下几乎不可感知的涟漪。
这双“暗处的眼睛”,与“深潜”协议的启动,在时间点上存在着令人不安的巧合。是她的秘密调查动作,在某个未知的环节,惊动了那条沉睡(或者说,本就醒着)的毒蛇吗?还是说,对方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她直到现在,才凭借日益敏锐的直觉,隐约触摸到了那冰冷的存在?
她立刻通过“夜莺”通道,发出了最高警示:“调查可能已暴露,或目标感知度极高。‘潜影’小组暂停一切主动探查,转入深度静默,等待进一步指令。”
指令发出后,那种被窥视的感觉似乎减弱了,但并未完全消失。它变成了一种更加沉滞的、无处不在的压力,如同阴云笼罩在头顶,不知何时会降下霹雳。
何紫妍没有将这份不安明确告知傅天融,她不想让他卷入这团尚未看清的迷雾,更不愿在他心头那块旧伤疤上再添新的忧虑。但她悄然调整了自身的安保细节,出行路线更加多变,对电子设备的检查更加严格,甚至改变了某些微小的生活习惯。
她在明,敌在暗。对方的目的不明,实力不明,唯一明确的,是那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冰冷刺骨的恶意。暗处的眼睛,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何紫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同时,也必须分神警惕着来自阴影深处的致命寒光。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早已开始,而她,刚刚才摸到对手的衣角。这场无声的对峙,凶险程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商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