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上的立威,如同一次精准的脑部手术,清除了决策层面的杂音。然而,何紫妍深知,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稳固,不仅需要大脑的清醒与决断,更依赖于四肢百骸的强健与协调。傅宇奇多年经营,其旧部盘根错节,虽经之前的清洗拔除了最核心的毒瘤,但仍有不少能力平庸、却因裙带关系或站队正确而占据关键岗位的冗员,如同血管中黏稠的栓塞,阻碍着集团高效运转的新陈代谢。
是时候,挥舞人事的铁腕,疏通这些淤塞的脉络了。
董事长办公室内,何紫妍面前摊开着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总监联合提交的、厚达数英寸的岗位评估与人员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并非流于形式的年度考核,而是基于她授意下、由傅天融亲自督办的、为期一个月的秘密岗位胜任力评估与过往业绩深度审计的结果。每一页纸,都承载着冰冷的数字、客观的事件记录以及匿名的同事评议。
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一份关于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经理的评估报告上。此人姓刘,是傅宇奇一位远房表亲,在位五年,采购成本年均超出预算百分之八,其分管的几个重要品类,多次出现质量波动,但总能凭借“历史合作关系”和“特殊渠道优势”等含糊理由搪塞过去。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其专业能力与战略眼光均不符合岗位要求,且存在数起流程不合规的嫌疑。
何紫妍没有任何犹豫,拿起那支沉甸甸的、笔尖镶嵌着微小钻石的定制钢笔,在相应的调令文件上,利落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调令内容清晰冷酷:即日起,免去刘某采购中心副总经理职务,调任集团下属一个偏远地区的、非核心的仓储物流基地,担任闲职顾问。
紧接着,是市场部一位靠巴结傅宇奇上位的总监。报告显示,其主导的多个大型市场活动投入产出比极低,热衷于搞排场、请明星,却对市场数据分析和品牌长期建设漠不关心,团队士气低落,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签批。调离核心市场岗位,平级调动至集团内部企业文化部,负责员工活动组织。
财务部、运营部、信息技术部……一份份调令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从何紫妍的笔尖下飞出。被调离的,无不是那些能力与岗位严重不匹配、作风官僚、甚至存在道德风险,却又因各种关系网而难以撼动的“老资格”。调任的岗位,大多是明升暗降,或彻底边缘化的闲职,既没有完全撕破脸皮引发剧烈反弹,又毫不留情地剥夺了他们的实权。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人事变动,在集团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那些被调离的人,或面如死灰,或愤愤不平,却无人敢公开质疑。何紫妍在董事会上展现出的数据掌控力和逻辑摧毁力,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任何辩驳在绝对的事实面前都是徒劳。
然而,铁腕并非只有冷酷的一面。在清理淤积的同时,何紫妍也在精心注入新鲜的、富有活力的血液。
她的目光停留在另一份名单上,那是几个在之前集团动荡、项目受阻甚至被刻意刁难的困境中,依然坚守职责、展现出卓越专业能力和忠诚品格的年轻中层管理者。
其中一位,是之前“晨曦项目”陷入僵局时,那个顶着压力、默默带领技术团队寻找备用方案、最终在关键时刻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的技术部副经理,陈默。年仅三十二岁,不善言辞,却技术扎实,富有韧性。
何紫妍在晋升令上签下名字:破格提拔陈默为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全面负责前沿技术追踪与孵化。
另一位,是在傅宇奇派系试图架空傅天融、截流信息时,冒着风险通过秘密渠道保持与总裁办有效沟通的运营部高级经理,一位名叫苏晴的女性。她心思缜密,协调能力极强,在混乱中维持了基本运营秩序。
签批:晋升苏晴为集团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协助总裁协调日常运营。
还有一位,是在流言蜚语最盛、所有人都对张丽涵(何紫妍)避之唯恐及时,依然秉持专业态度、认真完成她交办的每一项工作的原总裁特别助理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分析师,赵宇。
签批:调任赵宇至董事长办公室,担任战略分析助理,直接向林助理汇报。
这些提拔,跨越了常规的资历限制,精准地奖励了能力、忠诚与品格。消息传出,在集团内部,尤其是在年轻骨干和中层员工中,引发了巨大的积极反响。他们看到了一条清晰可见的、基于能力和贡献的上升通道,而非依赖于背景和站队。集团的士气,为之一振。
一降一升,如同一次精妙的外科手术,既切除了腐肉,又移植了健康的器官。何紫妍用她的人事铁腕,向整个傅氏传递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在这里,能力至上,贡献为王,忠诚无价。过去那套依靠关系、钻营站队的生存法则,已经彻底行不通了。
傅氏这架庞大的机器,在经历了内部的锈蚀与动荡后,终于开始更换掉老旧失效的零件,注入强劲的新动力,为迎接更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更宏伟的战略蓝图,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而这双执掌人事权柄的手,稳定、精准,且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