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滋养带来的体质改善,是内在的根基。而要将逍遥城的繁荣推向新的高度,并将影响力辐射更远,则需要有形的、足以在市场上攻城略地的“硬通货”。姜妙将目光投向了北地丰富的物产,决心利用自己的知识、灵泉的优势以及逐渐完善的生产体系,开发出独属于逍遥城的特色产品。
首先被重点打造的,是 “逍遥牌”特效药酒。
北地苦寒,风寒湿痹是常见病,加之征战劳作,跌打损伤亦是频发。姜妙选取了北地特产的、药性猛烈的几种驱寒活血药材,如烈性马鹿血、老山参、雪莲草等,以高度蒸馏酒(由建设兵团新建的酿酒坊特供)为基,辅以少量精心配比的辅助药材,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加入了数滴灵泉原液进行催化与调和。
经过反复试验与调整,第一批药酒出炉。其色如琥珀,香气醇厚中带着一股凛冽的药香。姜妙亲自试药,并让几位患有严重老寒腿和风湿的工匠试用。效果令人惊喜——饮后腹中顿生暖流,迅速扩散至四肢百骸,对于驱散寒气、缓解关节疼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外用擦拭扭伤淤肿处,也能加速活血散瘀。
“此酒性烈,不可多饮,每日一小盅即可。外敷需用力揉搓至发热。”姜妙叮嘱道。她将药酒分装进定制的白瓷小坛,坛身贴红纸黑字,上书“逍遥驱寒酒”与简要说明,显得古朴而精致。
与此同时,皮具工坊也迎来了技术突破。
北地不缺优质皮毛,但传统的鞣制技术落后,制成的皮具往往僵硬、有异味且易腐。姜妙提供了来自空间的、改良过的植物鞣剂配方和更加精细的处理流程。工匠们在她的指导下,严格控制水温、浸泡时间,并加入了特殊的软化油脂(部分由空间提供灵感,本地寻找替代品)。经过新工艺处理的皮革,变得异常柔软、坚韧,且几乎没有任何异味。
姜妙亲自设计了几个简约而实用的皮具款式——线条流畅的皮质水囊、带有多个暗袋的便携行囊、保暖舒适且不易变形的皮帽和手套。工匠们利用处理好的皮革,精心缝制,细节处甚至加入了星辰山川的暗纹标记。
药酒与皮具,一经推出,立刻在逍遥城内部和往来商队中引起了轰动。
“这酒可真带劲!喝下去浑身暖洋洋的,比穿三层皮袄还管用!”一位常走北路、饱受风寒折磨的老行商赞不绝口。
“这皮囊做得真好!又软又结实,装水一点不漏!这行囊的袋子设计得太巧妙了!”一位逍遥卫士兵对分到的新装备爱不释手。
消息很快通过商队和羽阁的网络传开。“逍遥驱寒酒”和“逍遥皮具”的名声不胫而走。南方的富商巨贾,对那效果神奇、包装精美的药酒趋之若鹜,视其为冬日养生、馈赠佳品,价格被炒得极高。北地的部落民和行脚商,则对实用耐用的皮具青睐有加,尤其是那皮质水囊和行囊,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
姜妙严格控制着产量,尤其是药酒,始终坚持“限量精品”的策略。这不仅是为了维持高价和神秘感,更是因为灵泉的产量有限,不能无节制使用。她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天下第一楼”在北碚城和周边几个重要据点开设的分号,成为了这些特产的主要展示和销售窗口。慕名而来的人们在品尝美食、获取情报的同时,也争相购买这些带有鲜明“逍遥”印记的商品。
看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订单和不断增长的财富,韩松感慨道:“夫人,这药酒与皮具,如今已成了我逍遥城的两块金字招牌!比单纯贩卖原料,利润高出何止十倍!”
姜妙微微一笑,内心oS:“这就是品牌和深加工的力量!原材料才值几个钱?技术和创意才是王道!看来,以后还可以开发更多‘逍遥限定’产品线。”
萧执拿起一个制作精良的皮制箭囊,点了点头:“品质上乘,标识清晰,利于传播。夫人此举,不仅获利,更将‘逍遥’之名,随着这些货物,传遍四方。”
特产的成功,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成为一种无形的宣传。每一个使用“逍遥”产品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逍遥城的活广告。其背后所代表的精湛技艺、雄厚实力与独特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提升着逍遥城在整个北地乃至更远地区的声誉与地位。逍遥城,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开始成为一个代表着品质、信誉与非凡价值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