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王师北上的消息,如同冰水泼入沸油,在红城内外炸开。
最初的震惊与恐慌之后,一股异样的沉默与压抑开始蔓延。
然而,未等悲观情绪发酵,那些曾被王师檄文斥为“愚昧从逆”的普通军民,却用最朴素的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
惊雷炸响的余波,在红城每一个角落回荡。布告栏前,人群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和纸张在风中抖动的细响。十万王师,镇国大将军,犁庭扫穴,鸡犬不留……这些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的心上。恐惧,如同无形的瘟疫,在沉默中滋生、蔓延。有人面色惨白,有人眼神涣散,更有人悄悄收拾起微不足道的行囊,在夜色中茫然四顾,不知路在何方。
就连百工院内日夜不息的敲打声,也出现了片刻的凝滞。工匠们握着熟悉的工具,却感觉前所未有的沉重。面对北境侯,他们尚有周旋之心;可面对代表着正统与大义、携雷霆之势而来的王朝大军,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渺小与无力感,攫住了许多人。
议事厅内,气氛更是凝重如铁。赵干焦躁地踱步,苏宛面前堆满了各方情报,却难以拼凑出清晰的生路。玄玑的光幕上,代表着红城社会稳定性与群体信心的数据曲线,正呈现断崖式下跌的预兆。
“人心……要散了。”一名文职官员声音干涩,说出了众人心中最大的恐惧。
楚云帆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死寂的街巷,背影挺拔,却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他知道,此刻任何空洞的口号都已苍白无力。红城需要的不再是激励,而是行动,是能看到、能触摸到的希望。
就在这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时刻,一阵略显杂乱却异常坚定的脚步声,打破了黎明前的死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文萃阁的方向,以周老锤为首,数十名工匠、农夫、甚至还有几位脸上带着菜色的妇人,正沉默地向着议事厅走来。周老锤被徒弟搀扶着,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如同淬火的精铁,沉静而坚定。他们手中没有兵器,有的只是沾满泥灰的双手和布满老茧的肩膀。
一行人来到议事厅前的石阶下,停住脚步。周老锤挣脱徒弟的搀扶,对着厅内的楚云帆,以及闻讯出来的众人,深深一揖。
“首领,各位大人。”周老锤的声音还有些虚弱,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王师要来,我们都知道了。”
他顿了顿,环视身边这些最普通的红城子民,继续道:“我们这些人,没什么大本事。有的是会打几块铁,有的是会种几分地,有的只会缝缝补补,烧火做饭。王师说我们是‘愚昧从逆’,是‘邪魔爪牙’。”他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却又带着讥讽的笑容,“可我们心里清楚,是谁让我们这些泥腿子第一次分到了自己的田,是谁立下律令说不准随意打杀百姓,又是谁,在我们快饿死冻死的时候,给了我们一口饭吃,一片瓦遮头!”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情绪:“是红城!是楚首领和各位大人,带着我们,从北境侯的刀口下,从这吃人的世道里,挣出了这条命,挣出了这点人样!现在王师来了,说我们是错的,说我们该死?老子不信这个邪!”
他猛地转身,指向百工院和城外开垦的田地方向,嘶吼道:“他们不是说我们是邪魔吗?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我们这群‘邪魔’,是怎么用这双手,守住我们的家,我们的田,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点人样!”
“对!周师傅说得对!”
“王师又怎样?想要我们的命,想要毁了我们好不容易挣来的活路,那就从老子尸体上踏过去!”
“首领!您下令吧!咱们虽然没打过仗,但有力气!城墙需要加固,算我一个!”
“俺们妇人也能帮忙搬运滚木擂石,烧水做饭!”
“地里的庄稼不能荒,那是明年的指望!巡逻的活儿,咱们下了工也能干!”
沉默的人群如同苏醒的火山,爆发出炽热的岩浆。恐惧并未消失,但却被一种更强大的、源于守护自身“活路”与“尊严”的决绝意志所压倒。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天下大势,但他们懂得,谁给了他们生路,谁就要毁掉他们这来之不易的生路!
楚云帆看着石阶下那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那一双双粗糙却紧握的拳头,一直紧绷的心弦,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冲过。他大步走下石阶,来到周老锤面前,双手扶住这位老匠师。
“周师傅,诸位乡亲!”楚云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被这份质朴而强大的信任所撼动,“红城,非我楚云帆一人之城,乃是诸位以血汗铸就、以性命相托之家!王师欲毁我家园,断我生路,我等岂能坐以待毙?”
他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既然诸位信我,将身家性命托付于此,我楚云帆在此立誓,必与红城共存亡,与诸位同生死!纵使王师百万,欲灭我星火,也需问过我们手中的刀,问过我们心中的志!”
“共存亡!同生死!”
石阶下,吼声震天,汇聚成一股不屈的洪流,冲散了笼罩全城的阴霾。
无需更多动员,红城这台巨大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工匠们吼着号子,将加固城墙的巨石垒得更高更厚;农夫们在田间地头忙碌之余,自发组织起巡逻队;妇人们架起大锅,日夜不停地赶制干粮、缝制军服;就连半大的孩子,也帮着传递消息、搬运轻便物资……
一种悲壮而昂扬的气氛,取代了恐慌。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一团火,那是为了守护脚下土地、身后家人而燃起的决死之志。
玄玑面前的光幕上,那原本急剧下跌的数据曲线,猛地掉头向上,甚至冲破了以往的峰值!他那平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计算”痕迹:“观测到危机触发群体认同极端强化现象……生存本能与归属感产生超叠加效应……社会结构韧性大幅提升……此应激反应模式,极具研究价值。”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源自最底层的、看似微小的抉择与行动,却汇聚成了足以撼动大势的磅礴力量。
楚云帆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这风起青萍之势,已让他看到了燎原之火,那足以焚尽一切艰难险阻的……希望。
(第24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