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 《三国演义》
军营里的气氛在几日间变得愈发凝重。曹军斥候活动的频率明显增加,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硝烟将至的味道。李婉晴凭借着【潜意识宫殿】的辅助和刻意的低调表现,逐渐在基础的文书整理和军械核对工作中显露出超越常人的条理和效率,这让她所在的什队后勤事务变得井井有条,连一向严厉的王什长看她的眼神也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些许认可。
这天下午,李婉晴正与几名普通兵士一同清点刚送达的箭矢数目,远处忽然传来一阵不大却清晰的骚动。伴随着马蹄声和整齐的脚步声,一股不同于寻常行伍的气息由远及近。
“是主公!主公和军师巡营来了!”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
整个营区仿佛被投入一颗石子的静湖,涟漪迅速扩散。兵士们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手上的动作更加利落,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骚动的来源。
李婉晴心头一动,也随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在一队精锐亲卫的簇拥下,两人缓步而来。当先一人,双耳垂肩,面目慈和,眉宇间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正是刘备刘玄德。而落后他半个身位,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星河的,不是诸葛亮又是谁?
这是李婉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这位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与影视形象不同,真实的诸葛亮身上并没有那种仙风道骨般的疏离感,反而是一种极致的沉静与洞察。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营区、兵士、军械,但李婉晴敏锐的【洞察】却感觉到,那目光所及之处,仿佛一切细节都无所遁形,被迅速纳入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思维模型中进行分析。
刘备不时停下脚步,与路边的低级军官或普通兵士温言交谈几句,询问伙食、询问家人、鼓舞士气,仁德之风自然流露。而诸葛亮则大多沉默跟随,羽扇轻摇,唯有眼神在不断地观察、判断、记录。
巡营的队伍逐渐靠近李婉晴所在的区域。王什长早已肃立一旁,屏息凝神。李婉晴也低下头,做出恭敬姿态,但【潜意识宫殿】却全力运转,捕捉着诸葛亮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就在队伍即将走过时,诸葛亮的目光似乎无意间落在了李婉晴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了她刚刚核对完毕、堆放得异常整齐、且旁边竹简上记录着清晰数目和损耗分析的箭垛上。他的脚步微微一顿。
刘备察觉到了,也停了下来,温和地看向李婉晴这边:“哦?这些箭矢清点得倒是齐整。这记录……是你所做?”他看向李婉晴,目光中带着询问。
李婉晴心中一紧,但声音保持平稳:“回主公,是小人所为。”她用的是这个时代下层军士的自称。
刘备拿起竹简看了看,眼中掠过一丝讶异:“数目清晰,损耗缘由也标注分明,连不同批次箭矢的适配弓力都有简述……心思缜密,不错。”他将竹简递给旁边的诸葛亮,“孔明,你看。”
诸葛亮接过竹简,目光快速扫过,然后抬起眼,再次看向李婉晴。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是之前的无意扫视,而是带着一种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审视。
“你非寻常军士。”诸葛亮的声音清朗平和,却带着一种直指核心的力量,“观你记录之法,条理清晰,注重关联与效用,非熟读典籍、精于数算者不能为。如今营中,识字者已属难得,有此见地者更是凤毛麟角。”他羽扇轻点竹简上关于“适配弓力”的备注,“说说看,你对此有何见解?”
一瞬间,李婉晴感觉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山岳压来。这不是武力或权势的压迫,而是纯粹智慧层面的审视。她毫不怀疑,任何敷衍或谎言,在这双眼睛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潜意识宫殿】疯狂推演,结合她对三国时期军工技术的有限了解和对人性、效率的通用认知,她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答道:“回军师,小人以为,利器需配猛士,方能尽其用。强弓配劣箭,徒损其威;弱弓配重箭,空耗其力。若能依兵士所用弓力,大致分配箭矢,虽不能完全精确,或可于接战时,稍增一分胜算,减少些许不必要的损耗。且记录分明,便于后续补充与调拨。”
她没有引用任何超越时代的知识,仅仅是从资源和效率匹配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符合当前背景的解释。
诸葛亮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片刻后,他缓缓道:“‘稍增一分胜算,减少些许损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治国用兵,有时正在这细微之处。”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李婉晴刻意维持的平静外表,看到了她内里的某些特质,“你很好。留在后勤,未免可惜。王什长。”
“末将在!”王什长连忙躬身。
“此人,可适当予以更多实务,观其后效。”诸葛亮语气平淡,却已定下了基调。
“谨遵军师令!”王什长恭敬应道。
诸葛亮不再多言,对刘备微微颔首,两人继续向前巡营。那短暂的注视与对话,仿佛只是巡营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直到那队人马远去,周围凝固的气氛才重新流动起来。几名同什的兵士看向李婉晴的眼神充满了惊奇与一丝羡慕。王什长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复杂:“能被军师亲口提及……小子,好造化!以后机灵点,别给俺老王丢脸!”
李婉晴谦逊地低头称是,心中却波澜起伏。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其洞察力远超想象。他是否看出了什么?那句“留在后勤,未免可惜”是随口一提,还是某种暗示?这突如其来的关注,是机遇,还是……在“观测者”目光下的进一步暴露?
她感觉到,自己似乎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卷入了一场更深层次的博弈之中。而棋盘的另一端,坐着的是那位智慧近妖的卧龙先生。
【李婉晴:智力+1,魅力+1,洞察+1(在诸葛亮审视下冷静应对,回答切中要害,引起关注)】
【力量:?(压制,持续适应)】
【敏捷:?(压制,持续适应)】
【耐力:?(压制,持续适应)】
【洞察:?(累计+1)】
【适应性:?(累计+1)】
【状态:观测者标记(低),引起诸葛亮关注】
校长评语:直面人杰,心志与智慧的试炼。李婉晴学员在诸葛亮的突然审视下,展现了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符合场景的急智。其回答虽未超越时代,却体现了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务实精神,这恰好是诸葛亮所欣赏的特质。获得诸葛亮的初步关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能使她更早地暴露在更高层面的风险与算计之下。她对这次遭遇的后续影响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这是明智的。接下来,她需要谨慎地利用这份关注,在获取信任与隐藏自身秘密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