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老城区的一条青石板街道上,一家新开的餐馆在晨光中悄然苏醒。木质招牌上镌刻着忆江南三个娟秀的字,门楣下悬挂着一串古铜风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就是红姐用多年积蓄开设的餐饮店,一个完全属于她的新生之地。
清晨五点,天还未全亮,红姐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她系着素雅的围裙,长发利落地绾在脑后,不再是夜场里那个浓妆艳抹的经理,而是一个干练的餐饮店主。今天是她开业一个月的日子,生意比预期还要红火。
红姐,新鲜的河虾送来了!年轻的帮厨小张提着水桶走进来,桶里活蹦乱跳的河虾泛着青灰色的光泽。
红姐仔细检查着虾的鲜活程度,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今天的主打菜就做龙井虾仁。记得要用昨天刚到的明前龙井。
她转身开始准备其他食材,动作娴熟利落。这些厨艺是她年轻时在苏州一家老字号餐馆学来的,没想到多年后成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切菜的节奏声中,她不禁想起一个月前离开夜场的那天。
那是个细雨绵绵的午后,红姐最后一次巡视的每一个包厢。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那些在霓虹灯下强颜欢笑的女孩们,那些在酒精中迷失自我的客人,还有那个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夜晚,当她第一次见到带着杨潇前来求助的林倩。
红姐,真的要走吗?手下的小妹依依不舍地问。
红姐轻轻抚摸过吧台光滑的木质表面,眼中有着释然: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权利。现在,轮到我了。
她只带走了办公室里的那盆文竹,以及姐妹们送的临别礼物。走出夜场大门时,雨刚好停了,天边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红姐深深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获得了新生。
红姐,面团发好了!帮厨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
红姐擦擦手,走到面点区检查。洁白的面团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发酵得恰到好处。她亲自示范如何包出褶子均匀的小笼包,动作优美得像在跳舞。
要注意收口的位置,太紧会影响口感,太松汤汁会漏出来。红姐耐心地指导着,做餐饮最重要的是用心,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
早晨六点半,第一批客人已经上门。住在附近的李老师带着年迈的母亲走进来,熟络地和红姐打招呼:还是老位置,今天有什么推荐的?
今早做了蟹粉小笼,用的是阳澄湖的螃蟹。红姐微笑着引他们入座,还有李阿姨最喜欢的鸡丝粥,熬了整整四个小时。
李阿姨满意地点头:这姑娘手艺真好,比我年轻时在苏州吃到的还要地道。
红姐亲自为他们斟上茶水,动作优雅从容。这样的生活,虽然比在夜场时辛苦,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每天看着客人们满意地享用美食,听着他们亲切的问候,这种平凡的幸福,是她曾经不敢奢求的。
上午九点,早市渐渐安静下来。红姐趁着空闲,开始准备午市的食材。就在这时,门口的风铃清脆作响,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红姐!小雅欢快的声音充满活力,我给你带了好东西!
红姐惊喜地转身,看见小雅提着一个精致的礼盒站在门口。今天的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彩。
小雅?今天不用上班吗?红姐连忙擦手迎上去。
请了半天假,特意来给你送开业满月礼物。小雅将礼盒放在桌上,神秘地眨眨眼,猜猜是什么?
红姐笑着摇头:你这丫头,还是这么爱卖关子。
小雅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套精美的青花瓷茶具。这是我和倩倩一起选的,她说你最喜欢这种古典风格。
红姐感动地抚摸着茶具上细腻的花纹:太破费了...快坐下,我给你们泡壶好茶。
两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洒在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红姐沏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香袅袅中,小雅开始讲述她在基金会的新生活。
刚开始真的不太适应,小雅捧着茶杯,眼神明亮,每天要处理那么多文件,还要学习项目管理。但是倩倩很耐心地教我,苏晴也经常来指导。
红姐欣慰地看着她:你现在看起来成熟多了。
因为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小雅的声音充满感激,红姐,你还记得吗?在夜场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攒够钱开个小店,逃离那种生活。没想到现在能在基金会帮助更多像我们曾经那样的女孩。
红姐点点头,眼中闪着泪光:看到你们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己的路,我比什么都高兴。
小雅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其实今天来,还有一件正事。基金会准备开展一个帮助失业女性再就业的项目,想请你去给学员们做餐饮培训。
红姐惊讶地睁大眼睛: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小雅热情地说,你的厨艺这么好,经营餐馆也很有经验。那些姐妹们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生导师。
这个邀请让红姐陷入了沉思。她从未想过,自己那些在困境中磨练出来的技能,有一天能用来帮助他人。
让我考虑考虑。红姐轻声说,毕竟,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红姐,小雅握住她的手,你教会我们的,不只是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尊严。这份智慧,比任何证书都珍贵。
送走小雅后,红姐独自在餐馆里坐了很久。阳光慢慢移动,在青石地板上投下变幻的光影。她想起多年前那个被迫踏入夜场的自己,想起那些在黑暗中依然坚持底线的夜晚,想起一次次在洗手间里偷偷抹去眼泪的瞬间。
也许,那些经历不是为了折磨她,而是为了让她成为能够照亮他人道路的那盏灯。
午市开始前,红姐拨通了小雅的电话:我答应你。什么时候开始培训?
电话那头传来小雅兴奋的声音:太好了!下周一就开始,第一批有二十个学员!
从那天起,红姐的生活更加充实了。每周一、三、五的下午,她会在餐馆的包厢里给学员们上课。从最基础的刀工开始,到食材的挑选,再到经营的理念,她倾囊相授。
记住,做餐饮最重要的是良心。红姐经常对学员们说,我们经手的每一份食材,都要对得起顾客的信任。
学员中有一个叫小雨的姑娘,特别引起红姐的注意。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练习时特别认真。有一天课后,红姐发现她独自在厨房加练切土豆丝。
已经很好了,红姐拿起一根土豆丝,满意地点头,粗细均匀,刀工很稳。
小雨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想尽快学好,早点找到工作。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
红姐的心被触动了。这个倔强的女孩,多么像当年的林倩和小雅。她轻轻拍拍小雨的肩膀:周末来店里帮忙吧,我按小时给你算工钱。边学边做,进步更快。
小雨的眼中立刻涌出泪水:谢谢红姐!我一定好好干!
与此同时,小雅在基金会的工作也渐入佳境。她主要负责曙光计划——一个专门帮助性工作者转行的项目。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更能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和需求。
小雅姐,我真的能像你一样重新开始吗?一个刚加入项目的女孩怯生生地问。
小雅温柔地握住她的手:当然可以。你看我,不也走过来了吗?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女孩,小雅报名参加了夜校的管理课程。每天下班后,她还要赶去上课,虽然辛苦,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今天学了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小雅在电话里向红姐分享,老师夸我的实践案例很有代表性呢!
红姐在电话这头欣慰地笑着:我们小雅现在也是文化人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小雅下课后来到红姐的餐馆。推开门,她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红姐正在手把手地教小雨做松鼠桂鱼,其他学员围在一旁认真学习。温暖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红姐真的变了,小雅轻声对刚到的林倩说,现在的她,眼睛里都有光了。
林倩抚摸着微隆的小腹,微笑着说:因为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时,杨潇也到了。他今天特意推掉应酬,来品尝红姐的新菜品。
杨总!学员们见到他都有些紧张。
杨潇温和地摆摆手:在这里没有什么杨总,只有红姐的朋友。
红姐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地道的苏帮菜。龙井虾仁清香扑鼻,松鼠桂鱼外酥里嫩,蟹粉豆腐鲜嫩滑润...每一道菜都让在场的人赞不绝口。
红姐,你这手艺不开连锁店真是可惜了。杨潇由衷地说。
红姐笑着摇头:我就守着这家小店挺好。看着客人们吃得开心,教教徒弟,这样的日子最踏实。
饭后,小雨主动收拾碗筷,动作利落又细致。杨潇注意到这个认真的女孩,轻声问红姐:这就是你常提起的小雨?
红姐点点头: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孩子,就是机会太少。
杨潇沉思片刻:集团旗下的酒店正在招聘餐饮部员工,如果她愿意,可以去试试。
这个消息让红姐欣喜不已,她连忙叫来小雨。当听到可以去杨氏集团工作的时候,小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鞠躬。
好好干,杨潇温和地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送走所有人后,红姐独自在餐馆里打扫。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青石地板上投下银白的光晕。她擦着桌子,想起这一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暖意。
曾经,她以为离开夜场就是人生的终点。现在才知道,那只是另一段精彩旅程的开始。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餐馆里,她不仅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更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红姐关上店门,却没有立即离开。她站在招牌下,看着忆江南三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里不仅是她的新生之地,更是许多像小雨这样的女孩们重获希望的起点。而她,很荣幸能成为那个点亮希望之光的人。
夜风轻拂,带来远处茉莉的芬芳。红姐深深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会一直走下去,带着所有的回忆与希望,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