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邑,天下初定。孔宣作为开国元勋,不仅获得了商汤无上的信任和整个王朝的感激,更积累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功德。
这功德如同甘霖,滋养着他的道心,也加速着他斩却第三尸——自我尸”的进程。
然而,天命无常,王朝更迭亦是常理。商朝虽然开创了盛世,但随着几代君主之后,又逐渐出现了昏君,重蹈夏桀覆辙。
孔宣并未离开,他选择继续以不同的身份,在商朝的兴衰沉浮中,默默守护。有时他是忠诚的大臣,力谏君王;有时他是隐世的智者,指点迷津;有时他甚至是普通百姓,在乱世中挣扎求生。
他经历了商朝的鼎盛,也目睹了它的衰落,感受了王朝更迭的残酷,体验了人间百态的冷暖。
这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守护,让孔宣的心智愈发坚韧,对“我”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强大、不知世情的孔雀大仙,他开始理解慈悲、理解责任、理解生灵的疾苦。
那些曾经的骄傲、自满、以及对于力量的执着,在一次次目睹兴亡、体验悲欢后,渐渐被磨平、被消解。
孔宣在一次护持一方生灵、对抗洪灾的艰难经历中,彻底勘破了最后一重自我——那根植于内心深处,对自身力量与命运的执着,即“人尸”。
他看到了众生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与伟大,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天地间的微不足道,也看到了那份守护的责任所带来的真正力量。
那一刻,天地异象生,金光冲霄,五彩神光不再仅仅是护体神通,而是化作了大道的符文,环绕在他身边。
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通透,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知道,自己终于斩却了第三尸,功德圆满,道果已成。
孔宣,这位历经轮回磨砺的修士,终于踏入了准圣的境界,达成了圆满。
他不再是散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圣,距离那无上圣人,只差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他是在红尘俗世中,在守护与历练中,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了出来。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了往日的桀骜,只有一片深邃的平静与智慧。
他的故事,也从此刻开始,进入了新的篇章。
斩却三尸,证得准圣圆满,孔宣的心境已然不同往日。那笼罩在心头的最后一层迷雾散去,大道的真理如同清澈的溪流,在他心中汩汩流淌。
他不再执着于力量的极致,也不再畏惧轮回的磨砺,反而对这洪荒天地、芸芸众生,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与关怀。
蓬丘岛
那里,有他最初的根,有他作为孔雀大仙时留下的印记,更有无数生灵在此繁衍生息。对他而言,那里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个情感上的寄托,一个可以让他沉淀心境、观察世情的地方。
于是,孔宣的身影出现在了蓬丘岛上。他依旧是那熟悉的模样,但周身散发的气息却柔和了许多,不再有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压迫感,反而多了一份如沐春风的亲和。
岛上的生灵们,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山间的精怪,都感受到了这位守护者的归来,纷纷欢呼雀跃。
然而,孔宣的心思并未完全停留在蓬丘岛。经历了数世轮回,他深知红尘俗世对于修行者磨砺心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真挚。他决定,要将自己与这世间,与这众生,联系得更加紧密。
他做了一个决定:在人间留下一缕神识。
这缕神识,是他真灵的一部分,是他道心的延伸。
它不会像他的本体那样拥有强大的力量,也不会干扰人间正常的秩序,但它会以一种更加隐秘、更加贴近凡人的方式存在。
它将寄托在平凡的人身上,感受凡人的喜怒哀乐,经历生老病死,体验人间的烟火气。
这缕神识,既是他对过往轮回的一种纪念,也是他对未来修行的一种探索。他想知道,当真正融入凡尘,失去所有超凡能力,仅凭一颗赤子之心,能否依然坚守道心?
他想知道,这份来自准圣境界的智慧与慈悲,能否在凡人的躯壳中,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孔宣轻轻闭上了眼睛,心念一动,一缕几乎不可察觉的、蕴含着无尽智慧和慈悲的神识,如同轻烟般从他的眉心飘出,穿过云层,越过山川,最终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间某个刚刚诞生的婴孩之中。
而他自己,则留在了蓬丘岛,静观这缕神识在人间的经历,也静观这风云变幻的洪荒。
他知道,他的修行,才刚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的境界。
蓬丘岛依旧,但岛上的守护者,以及守护者与这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紫霄宫,亘古长存,静立于混沌边缘,宫门紧闭,却隐隐透出无上威严。
就在此刻,一道难以言喻的气息弥漫开来,仿佛天地初开,万物归寂。
合道后的鸿钧,已然与大道合一,他的出现没有丝毫征兆,紫霄宫内那原本沉睡的童子——昊天,却如被无形巨力牵引,身不由己地被召到了宫门前。
“吱呀——”
紫霄宫门缓缓开启,并未见到鸿钧本尊,只有那童子昊天,恭敬地躬身行礼:“弟子昊天,参见老师。”
混沌之气流转,一个温和却带着绝对威严的声音响起:“天庭之事,可还顺利?”
昊天连忙答道:“回禀老师,天庭诸事井然,四海升平,运转有序。弟子与诸仙合力,守卫三界,一切安好。”
鸿钧的声音似乎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停顿:“新立的天庭,可缺人手?”
天帝昊天略一思忖,答道:“回老师,目前不算太缺。通天师兄门下,如计蒙、紫薇、杨戬等,皆已入天庭任职;青乾师兄座下,如孔宣、赵公明、云霄三姐妹等,亦有不少在天庭效力。加上其他各路仙神,天庭编制尚算齐整。”
鸿钧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天庭尚缺天神。”
昊天心中一凛,他感觉老师的语气并非询问,而是某种意志的体现。他想了想,还是据实禀报:“弟子以为,目前不缺。”
然而,鸿钧只是重复道:“缺。”
昊天沉默了。他曾是紫霄宫童子,深知鸿钧的深不可测。
此刻,老师既然言缺,那便一定缺。或许,是弟子们未能察觉的某些位置,或是某些特殊的职责,需要新的力量来填补。
老师的意志,便是天道的意志,不可违逆。
于是,昊天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躬身,服从道:“弟子遵命。天庭……缺。”
紫霄宫内,再次陷入沉寂。昊天静静站立,等待着老师的下一步指示,心中却已明白,一场新的变动,或许即将到来。
天庭,这个守护三界、维系秩序的至高存在,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巩固和完善。而这份力量的来源,恐怕就要看老师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