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刚蒙蒙亮,李云龙就到了李清河的门口,敲了两下门板。
“清河同治,醒了吗?”
屋里的清河刚穿好衣服,听见声音赶紧应道:
“起来了,出啥事了?”
“政委叫咱们过去呢,快走吧。”
“行,稍等我一下。”
清河匆匆整理了衣装,随即和李云龙一道去找刘玉祥政委。
进了屋,政委招呼他们坐下。
“政委,这么早喊我们来,是有什么任务?”
“你们啊,记性还不如昨晚的风牢靠。”
“我不是昨儿就说了嘛,今天要交代点事给你们。”
“您尽管吩咐。”
“炊事班的刘叔这几日手脚不够使,想让战士们上山采些野菜回来,给大伙换换口味。”
“采野菜?”
“对,李云龙,你懂这个吧?”
“那当然,山里的事儿我熟得很。”
“我……我没干过这活……”清河有些局促地低下了头。
“哈哈,我就料到你会这么说。”刘玉祥笑着看了眼李云龙,“还好这边有个懂行的,你跟着学就是了。”
“正好让他带你走上一遭,也算长点本事。”
“我这人别的还能凑合,可像挖菜、打猎这些山野营生,还真是摸不着门路。”清河挠了挠头。
“那就别耽误,越早动身越好。
山上傍晚不好走,容易出岔子。”
“你们回去收拾点家伙什,马上就出发。”
两人领了话,转身回屋准备。
没过多久,李云龙扛着锄头,腰间别着短刀出来了;清河则拎着好几个布袋子,说是方便装菜。
“齐活了,走吧!”
“走!”
两人一前一后,沿着山路往山上走去。
“李连长,咱们到底去哪儿找啊?”
“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刨两下就行的,采野菜也有门道,不比打猎简单。”
“哦?还有门道?不就是从土里拔出来吗?”清河一脸不解。
“哈哈,难怪你不懂。”李云龙边走边解释,“听好了——第一,现在正是春头,万物发芽,野菜也最嫩。
老话说‘春菜如宝’,这时候采的才够鲜。”
“所以时节得掐准喽。”
“原来还得看时候……”清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二,为啥叫‘挖’?因为多数野菜根扎得深,光用手拽不行,得用工具,锄头、刀子、剪子都得备着。”
“其他的等碰上了再教你。”
“明白!”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山腰。
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草木葱茏。
“瞧瞧这山色,真是大自然的手笔啊!”李云龙感慨道。
“空气也格外清爽,夹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闻着都舒坦。”清河深深吸了口气。
“别光顾着看景了,正事要紧。”
两人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仔细搜寻。
忽然,清河眼前一亮,指着树根旁一株绿叶植物喊道:“李连长!那儿是不是野菜?”
李云龙扫了一眼,并未停下脚步。
“咋了?你不采?”
“那不是我们要的,白费力气。”
“不是野菜?可它长得挺像啊。”
“就算是,也不是能吃的那种。
咱们要挑最好的。”
“那咱要找的是哪种?”
“春天最金贵的,当然是野荠菜。”
“记住了,荠菜叶子贴地长,颜色跟枯草差不多,藏在草丛里不容易发现。
非得瞪大眼睛、蹲下身子才能瞅见。”
“下手也得准,不能乱挖。”
两人继续在山坡间穿梭,目光不停扫视地面。
突然,李云龙停下脚步,轻声招呼:“清河同治,过来瞧瞧。”
李清河一听,立马加快脚步赶了过去。
“瞧见没?这棵就是野荠菜。”
“哇,还真是扁叶子的,跟我刚才看到的那几种完全不一样。
咦,怎么还有股清香?”
“嘿嘿,有香味才好呢!说明这是上等的野芹菜。
咱们挖的时候啊,光看样子不行,还得闻一闻味儿。”
“只有散发这种自然清香的才能采,要是味道怪怪的,哪怕长得再像也不能碰,这点千万要记牢!”
“不然吃进肚子可要闹毛病的。”
“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差点把我给绕晕了。”
说完,李清河掏出随身带的布袋,李云龙把刚挖起的那株野菜轻轻放进袋子里。
“你就照着这棵的样子去找,走吧,咱们换个地方再看看有没有别的野荠菜。”
这时,刘叔忙完手头的事回来了。
“哎哟刘叔,您可算回来啦!”
刘玉祥政委笑着打招呼。
“哈哈哈,可不是嘛,这一阵子事儿真不少。”
刘叔回应道,“家里里外外都拾掇妥当了。”
“那就好,心事放下了,人也轻松些。”
“对了刘叔,您拎着锄头是要上山?”
“还能干啥,当然是去挖点野菜呗。”
“不用去了,我已经安排李云龙和李清河上山了。”
“他们前天执行任务回来,昨晚到的。
想着这边缺人手,今天一早我就让他们俩上山采些野菜,现在估计已经快回来了。”
此时,李云龙和李清河已走到一片熟悉的坡地。
“哇,李连长,这儿野菜真多啊!”
“嗯,我以前常来这儿,就喜欢这片地里的野菜香味儿浓。
上次还是刘叔带我来的。”
“行了,别光看,赶紧动手吧,早点干完早点回。”
两人随即分工协作,开始认真采挖。
李清河学着李云龙挖的第一棵模样,仔细辨认,一颗一颗地挑着采。
而李云龙作为老手,动作麻利,几乎一眼就能分辨出可食的野菜,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整袋。
反观李清河,袋子才刚塞进去五六棵。
“你这也太慢了吧?我都收工了!”
“还不是因为不熟嘛,我想挑些嫩的、新鲜的,所以每棵都得看清楚。”
“哈哈哈,得多练练才行。”
“来,我帮你一起。”
在李云龙的帮助下,李清河的袋子很快也被填得满满当当。
放眼望去,原本绿油油一片的野菜地,此刻已被清理得七七八八。
李云龙看了看两个鼓鼓的袋子,满意地点点头。
“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
“天也快黑了。”他转头对李清河道。
“成,赶紧回吧!我还从没正经吃过野菜呢,正好尝尝地道的野荠菜是个什么味儿。”
“放心吧,保准合你胃口。
这玩意儿在咱这儿可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炒一盘香得很。”
随着夜色渐浓,两人背着收获,踏着小路回到了村里。
此时政委正在厨房和刘叔闲聊。
李云龙和李清河一进门,便兴冲冲地把战果拿了出来。
“政委您瞧,我们挖了两袋子野荠菜!”
李清河满脸喜气地说。
“刘叔,您给掌掌眼,看看这些成色咋样?”
李云龙一边说,一边将两袋野菜递过去。
刘叔接过袋子,翻看了几下,又凑近闻了闻,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李云龙见状,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行了,你们先在院子里歇会儿,待会儿喷香的野菜就上桌喽!”
大家于是围坐在院中,边聊天边等候。
不久后,饭菜齐备,刘叔端出了热腾腾的野菜。
李清河迫不及待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唔!真不错,又鲜又嫩,太好吃了!”
“没骗你吧?嘿嘿嘿!”
李云龙的意地笑了。
“看来往后得多让李清河同志跟着上山走走,”
刘玉祥政委笑着说,“多学点生活本事,也是好事。”
众人其乐融融地享用着这顿晚饭,饭后各自回房休息,山村的夜晚恢复了宁静。
第二天清晨,李清河正睡得香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哎哟喂,这才几点啊,连个觉都不让人安稳睡。”
他嘟囔着,慢悠悠地爬起身,趿拉着鞋去开门。
“谁呀?大清早的这么着急!”
“别磨蹭了,是我,李云龙!”
一听是李云龙,李清河立马听出他语气里的紧迫感。
“出啥事了?怎么火急火燎的?”
“有急事!政委刚传话,叫咱俩马上过去一趟。”
“你赶紧收拾一下,我在门口等你。”
李清河不敢耽搁,三两下套上衣服,胡乱擦了把脸,便跟着李云龙匆匆出门,直奔刘玉祥政委住处。
到了地方,李清河见政委屋门敞着,便直接走了进去。
“政委,到底啥情况?”
刘玉祥放下笔,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你们来了,先坐下。”
“今早接到上级通报——昨晚长安街出了大事,一场大火烧了一大片。”
“万幸没人丧命,但有几个伤得不轻。”
“你们说说,这事你怎么看?”
“不对劲啊!”李清河眉头一皱,“长安街一向太平,怎么会突然起这么大的火?”
“我知道听起来离谱,可事实就是这样。”刘玉祥神色凝重,“更可疑的是,据上面透露,这场火极可能是人为纵火。
十几年来,那儿从没发生过这种规模的火灾。”
“也就是说,不是意外?”
“十有八九是有人动手脚。”政委顿了顿,“我现在要你们立刻赶往现场,摸清情况。”
“明白,我们这就动身!”
李清河和李云龙转身就要走,走到门口,李清河忽然停下。
“政委,这火烧是从哪儿开始的?”
“上级说是从一家火药铺先冒烟的。”
“火药铺?!”
两人几乎异口同声,脸色骤变。
“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