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藏书吧 >  本自俱足 >   第38章 坚守

北大窑改了名字叫盘山砖厂。

耸立的烟囱每日都冒着滚滚浓烟,像一支铁灰色的巨笔,在蔚蓝的天空写下浓墨重彩的图画。

那烟不是乌沉沉的死灰,而是一团团被炉火舔得通亮的云,卷着火星子往天上冲。远远望去,像一条挣脱了束缚的赤龙,在风里翻腾,把盘山城里城外的寒气都逼退了三分。

风里裹着的硫磺味儿掠过砖窑,窑口的火光将傍晚的云霞染得愈发炽烈,刚出窑的红砖泛着青黑色的光泽,被铁板的滚床运出来时,还带着灼人的热气。

德麟站在窑顶的了望台,一身粗布夹袄被烤得发脆,袖口沾着红土,脸上映着火光。他抬手抹了把汗,指缝里都嵌着细细的红砖末。

厂区里穿梭的板车,正排着队把刚出窑的红砖运出去。红砖码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像列队的新兵。

砖缝里透出的余温,把赶车汉子的眉毛都烘得卷了起来。车辙压过的盐碱地上,碾出深深的沟壑。

砖厂的操场上,一台台的拖拉机排着队,等着工人们把一垛垛红砖装上后车斗。“突突突”地吼叫着,把热乎乎的红砖,送往盘山农场各处的建筑工地。

“再跑一趟!城北的粮库今儿得封顶!”德麟的嗓子沙哑,却掩不住笑。

他一笑,眼角的褶子就挤出两枚浅浅的月牙,像砖坯上不小心按下的指纹。

砖厂的活计又苦又累,可苦里累里也蓄满了甜。

几年前这儿还只是一片荒窑,德麟领着十几号人,用铁锹、箩筐和肩膀,硬生生把窑口挖开,重新改了里面的构造。上了最新的机器设备,把土和成泥,把泥烧成砖。

如今,盘山城墙根下的豁口、被洪水啃噬的堤岸、炸成麻花状的铁桥,全靠这一车又一车的红砖慢慢缝补起来。

还有整个盘山县城变农场的重建。城东的供销社刚起了地基,盘山小学的教室正在上梁,连农场大院的围墙都用着这里烧出的红砖。

夜里,德麟常独自蹲在窑后,听火舌舔砖的哔啵声,觉得那声音像自己胸腔里跳着的另一颗心。

他粗糙的手掌抚过了望台的铁栏,栏杆上还留着经年累月的温度,这双手曾无数次伸进窑口探查火候,指节上结着厚厚的茧子,虎口处还有被火星烫出的疤痕。

“夏厂长,这批砖硬度够!农场工地的李工头说还要加订两车。”烧窑师傅老张隔着窑道喊,声音被热浪烘得有些发飘。

德麟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落满了烟灰。

三年前砖厂刚投产时,他带着五十多个工人没日没夜地守在窑边,第一批砖出窑,硬度不够,烧裂了一半,他蹲在废墟里盯着碎砖看了整夜。

第二天就带着人翻修窑体,把老祖宗传下的烧窑口诀写在烟盒纸上,反复琢磨火候与风压的关系。

机器卡了,请不来厂家的技术工程师。德麟没日没夜的啃书本,做实操,一遍遍打电话请教,硬是自己琢磨透了。

如今砖厂日产红砖五千块,不仅解了县城重建的燃眉之急,还让一百多个村民有了稳定的活计。

可就在窑火最旺的当口,一纸政令下到盘山农场,村子要改制成生产队。

砖厂的烟囱熏黑了天边的云霞,笼罩着夏家村的土墙上贴出的大红告示。根据盘山农场指示,夏家村正式改制为夏家大队,要选队长。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天就传遍了十八个自然村。

村委会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竹椅上的老人吧嗒着旱烟,年轻媳妇抱着孩子议论纷纷。

“我看老夏家的德麟行,”村东头的王铁匠磕了磕烟锅,“砖厂都被他盘活了,咱大队交给他准没错。”

这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立刻激起一片附和。有人说德麟为人实诚,去年闹春旱,他把砖厂的抽水机让给村里浇麦田;有人说他脑子活,懂得算细账,不像有些干部光会喊口号。

当村民代表把推选结果送到德麟手上时,他正在砖厂的记账本上核对数字。泛黄的纸页上记着每窑砖的数量、耗煤量,字迹工整得像砖缝排列的纹路。

“这……”他捏着那张盖着红手印的推选表,指腹摩挲着村民们歪歪扭扭的签名,心里像压了块刚出窑的红砖,沉甸甸的。

傍晚时分,盘山农场的场长兼主任韩庆年骑着旧自行车,来找德麟。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人民服,裤脚沾着泥点,显然是从村里一路骑过来的。

“德麟,”他拍着德麟的肩膀,手掌的力度比往常重了些,“你是省里都挂号的人,都知道你的本事,可这生产队的担子......”

德麟见他欲言又止,憨厚地笑了,眼角的纹路里还沾着窑灰:“韩场长,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他知道韩庆年的顾虑,砖厂刚步入正轨,正是需要主心骨的时候,可生产队刚刚改制,百废待兴,更离不开能挑大梁的人。

韩庆年看着他被烟火熏成深褐色的脸颊,突然松了口气,又有些愧疚。

那年冬天砖厂缺煤,是德麟带着人去一百多公里的抚顺煤矿拉煤,用的是砖厂自己的拖拉机。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却笑着说“砖不能停”。

这样的人,无论把他放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

砖厂的事刚交割完,更大的浪头打来了。 大跃进的风带着特殊的热度吹遍了全国。

广播匣子里天天喊着“超英赶美”,大炼钢铁的口号贴满了盘山城的墙壁。

城里竖起一座座小高炉,像雨后冒出的毒蘑菇。

年轻人揣着进城当工人的梦想涌向城里。他们挤在卡车后斗里,唱着歌往城里涌。

德麟却卷着铺盖从场部,住进了夏家大队的队部。

夏家大队的青壮年走了大半,连村小学的教书先生都辞职,去了农场里的钢铁厂。

德麟站在村口,看着那些曾经一起掏鸟窝、滚铁环的伙伴,如今穿着劳动布工装,胸口别着搪瓷厂徽,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夜里,他躺在队部冰凉的土炕上,听窗外北风卷着铁哨般的尖啸。

炕桌上摊着一本账簿,算盘珠子被他拨得噼啪响,可数字总对不上。缺人,缺劳力,更缺能写会算的人。

站在队部的门口,望着空荡荡的晒谷场,德麟的心里像被秋风吹过的田野,空落落的。

生产队要记账、要统计工分、要核算粮食产量,没有个懂文墨的人可不行。

他在煤油灯下翻着通讯录,手指停在“德昇”两个字上。

弟弟德昇高小毕业,考上了技校,念了两年半。又考上了鞍山钢铁学院,去年“学生变工人”,被下放到黑龙江的农场,算算日子,已经快两年没回家了。

德麟立刻铺开信纸,给德昇写信叫他回来。

信写了改,改了又写,直到窗纸泛起鱼肚白才封好。他在信里没说自己的难处,只说“弟:见字如晤。如今大队缺会计,盼你归来。兄不才,愿与你并肩。——兄德麟。”

信投进邮筒那天,德麟在村口站了半晌。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怕村里的老老少少吃不上高粱米饭,又怕耽误了弟弟的前程。

日子在掰着指头的等待中流逝。每天收工后,德麟总要绕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通往县城的土路尽头。

队里的账越来越乱,有社员开始嘀咕:“没个正经会计,这日子咋过?”

他听着这些话,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自己趴在炕桌上,一笔一笔计算,核对,煤油灯一亮就又亮到天明。

第二十天傍晚,德麟刚把最后一头牛赶进牛棚,就听见村口传来孩子们的叫嚷:“德昇哥回来啦!”

他心里一紧,抄起搭在墙上的草帽就往村口跑。

夕阳把土路染成金红色,远处两个身影正慢慢走近。

走在前面的是德昇,蓝布褂子洗得发白,帆布包沉甸甸地挂在肩上。晒黑的脸上带着风尘,看见他时,眼睛亮了亮,脚步也加快了些。

而跟在德昇身后的,竟是老父亲夏三爷。

从黑龙江到盘山农场,他们徒步走了两天的路,又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

夏三爷的眉头,一路没松开过。车厢里,烟丝的味道混着尘土味,成了德昇记忆里归途的气息。

“你哥在砖厂时就护着你,”三爷嘱咐,“没有公家,你能念这么多年的书?现在生产队需要你了,你们兄弟俩得搭好伙。”

“哥。”德昇走到德麟近前,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稳稳的底气。

德麟望着弟弟眼里的红血丝,又看了看他帆布包露出的半截书本,喉咙突然发紧。

他想说句辛苦,想问问学业,最终却只化作一句:“回来就好,家里的炕给你烧暖了。”

晚风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带着苞米秸秆的清香。德昇把帆布包往肩上紧了紧,笑着说:“哥,明天我就去大队部理账,咱兄弟俩一起把队里的生产搞起来。”

德麟望着弟弟年轻却坚定的脸,又看了看身旁含笑的夏三爷,心里那二十天的焦虑与不安,忽然都化作了踏实的暖意。

天边的晚霞正浓,仿佛在为这对即将并肩前行的兄弟,铺展开一片崭新的天地。

德昇的会计办公室,设在大队部的耳房。一张掉漆的木桌,一把三条腿的板凳,还有一个缺了角的算盘。

他对着那串油光发亮的算珠发愁,手指在上面笨拙地拨弄,算错一次就用袖口擦去账本上的墨迹,半天下来,袖口黑得像抹了墨。

“这珠子得用巧劲。”夏三爷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苞米糊糊,“当年你爷爷教我算账,说算盘珠子响,日子才能亮。”

他放下碗,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算盘上演示“二一添作五”,算珠碰撞的脆响在小屋里回荡。

德昇跟着学,手指磨出了红痕,夜里躺在床上,指尖还在被子上比划着。

半个月后,他的账本开始变得清晰工整,每一笔工分、每一斤粮食都记得明明白白,连德麟看了都忍不住点头:“不愧是念过大书的,这字比砖窑的线还直。”

1962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盘山农场的电线杆上贴出了征兵告示,红纸黑字在寒风里猎猎作响。

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已经传到了大队里,广播里每天都在播报前线的消息。

德麟在大队部的耳房找到了德昇,他刚核完秋收的粮食账,手指上还沾着墨汁。

“德昇,县武装部在招兵。”德麟的声音很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你去吧,当兵是光荣的。”

德昇愣住了,手里的算盘珠子啪嗒掉在地上:“可大队的账目......”

“有我盯着呢!”德麟打断他,目光望向村口的方向,那里的老槐树上挂着高音喇叭,正播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不会让咱大队落后,更不会让村里的老老少少饿肚子。爹说得对,男子汉就得保家卫国——没有国,哪来的家?”

德昇看着兄长眼角的细纹,那是常年操劳留下的印记。他想起小时候爹教他们写“国”字,说方框里的“玉”是珍宝,外面的框是城墙,守不住城墙,就护不住珍宝。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算珠在掌心硌出浅浅的红痕。

离家那天,飘着细雪。来接新兵的大解放汽车停在生产队队部的门口。

夏张氏把一篮煮熟的鸡蛋塞进德昇的帆布包。鸡蛋用粗布裹着,还带着余温。

她的手指在德昇军装的第二颗纽扣上停了又停,那是心脏的位置,仿佛想把所有的牵挂都通过这轻轻的触碰传递给儿子。

“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惦记家里。”她的声音有些发颤,眼角的泪痣被泪水浸得发亮。

德麟站在一旁,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拍了拍德昇的肩膀。他的手掌宽厚有力,带着砖窑的温度,德昇知道,这一拍里有嘱托,有期盼,还有沉甸甸的兄弟情。

列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铁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像时光在耳边流淌。

德昇隔着车窗望去,母亲转身离开的背影有些佝偻,风中飘起的白发像一根细细的线,一头系着车站,一头系着他的心,越拉越紧,最终刺痛了眼眶。

列车穿过山海关时,德昇靠在车窗上打盹。城堞的影子在玻璃上掠过,像一道道凝固的历史刻痕。他睁开眼,看见玻璃上的倒影,左边是母亲眼角的泪痣,右边是邻座新兵挺得笔直的脊梁。

破晓的天光从车窗涌入,将这两样东西熔成了一枚发烫的星星,在他的瞳孔里闪闪发亮。

那是家与国的交融,是牵挂与信念的重叠。德昇摸了摸军装口袋里的家书,兄长的字迹在颠簸中仿佛活了过来,砖窑的火光、大队部的算盘、母亲的白发、三爷的书.....所有的画面都在眼前流转,最终凝成一个坚定的信念。

他挺直脊梁,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

远方的天际线正泛起鱼肚白,像极了北大窑砖厂初升的朝阳,带着无尽的希望,照亮了前路。

藏书吧推荐阅读:地府归来,无情无义她杀疯了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我和美女室友的那些事我有一个世界,狗头金随便捡六零媳妇凶猛开局领导被抓,女友分手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书海第一混乱隐婚娇妻boss爱上瘾王大伦的演艺生涯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长生殿之王大杀四方重生之水墨一遇男神暖终身重生狂妻:夫人惊艳了全球娱乐:你是警察啊,咋成了狗仔王反派:离未婚妻来退婚还剩7天弃少归来,无法无天!左手黑剑,右手白剑,爆杀一切穿越八零:帝少老公VS俏农媳带上五岁妹妹走天下一不小心穿越成了老天爷东莞的爱情总让人意难平影视反派:从攻略欢乐颂开始支付九十九元:为你缔造神秘葬礼高武世界:那个书呆子居然开挂!乱天动地我家仙府太费钱重生之绝世废少云龙山医仙黑色家族的秘婚:魅宠7分77秒我每天获得一百个舔狗愿做人间一散仙我的老婆怎么能这么可爱?兼职神豪,我真不是榜一大哥九零小夫妻的渔民生活现代武客行提前登录!重生的我怎么输?浴火重生:凤逆天下逍遥医圣神行无道将我除名?特种部队跪求我加入!重生八六幸福军婚徒儿太强了,九个师娘求放过重生80:我带全家起飞!嫁给权臣后,女配被娇宠了重生,和五个校花的日常团宠狂妃倾天下
藏书吧搜藏榜:重生官场:我真的不想再升职了重生之重启2004漫威有间酒馆在黑暗中守护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软饭不软,闲婿不闲齐少的心肝天天闹这个明星来自地球闪婚七零俏中医,京城大佬宠上天超级银行卡系统房爹在手天下我有不要和奸臣谈恋爱绝世小神医这就是套路巨星真千金断亲随军,禁欲大佬日日宠反派手挽手,八零抖一抖八七暖婚之肥妻逆袭娇妻还小,总裁要趁早穿书反派:坏了,我成反派黄毛了娱乐秦时清冷白月光,是我意中人修仙正史天眼邪医御妻无术满级大佬她又掉马了大佬约我民政局见我的尤物总裁老婆妃常难驯:病娇战王,超级宠明渣好躲,暗夫难防我要赚10000亿全民游戏,我搬运小说开创功法四合院:我许大茂彻底黑化六经刀重生之股动人生修行的世界恐女的我和美少女旅行日常第一神婿鲤鱼王的精灵模拟器寡夫从良记我就打个游戏,怎么称霸宇宙了?我与极品美女特卫:中南海保镖穿越后,我成了国民女神道童下山,诸神退位止域主宰全系异能,我的天赋强到战力崩塌祈愿夏可嫡妃的逆袭豪门新欢报告CEO:奴家有喜了
藏书吧最新小说:高武世界:开局有灵眸惊!我在高武用炼妖壶修仙狗粮心声:超可爱老婆又凶又甜末世暖邻共求生超脑武尊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云霄艳五行重钓人生路扫墓归来,太公爽歪了,我赢麻了都市镇妖使你的皮我收下了在每一个梦醒时分谁还传统御兽?我合体变身!我于幕后实现心愿,超凡颠覆人间都市之全能概念大师暴富密码:破壁者小人物的娱乐圈之旅系统在手六零年代我称王静静的妮妮灵力复苏:我的高中生活不正常重生:舔狗的终极进化之路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烽火涅盘抗日血泪中年艳遇从末路开始渣男难过美人关重生南韩,神豪开局收购顶级女团我叫金三鑫圣武帝国之伪草根记禁区之外:开局解锁文明火种抗战:时空倒爷,老李要欣赏樱花B站助我做顶流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小男娘与校花的魔法少女日常神仙姐姐:我真不是恋爱脑!明明都是她们主动的呀野种回八零,从泥潭爬向巅峰开局兄弟让我追他女朋友七零,断亲下乡致富路上捡美知青70年代:我用医术养家糊口娱乐:醉后求子,蜜姐喊我老公?天崩开局,还好离婚分五个亿末世多子多福,我争当繁育标兵华娱:我交女朋友都是为了搞事业民国北平旧事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枪猎熊震林场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第一滴热血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学渣开局,身价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