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地区,解良县。
王刚率领的南下工作队,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这片位于晋省南部、相对富庶平静的区域。然而,当他深入乡村,与当地已经初步组织起来的农会骨干们接触后,却发现情况远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和棘手。
与晋西北那种官逼民反、血火交织的激烈对抗不同,晋南地区的农村,呈现出一种诡异而脆弱的“平静”。
这里的农民,在人民军晋西北起义的声势鼓舞下,确实自发地组织起了农会,通过集体抗租、清算账目等方式,斗倒或赶跑了一批平日里作恶多端的中小地主,夺回了部分土地和权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乡村自治。
而更让王刚感到不安的是,当地的官府和驻军,对于农村发生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采取了一种近乎“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官府差役很少下乡,即便下来,也对农会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农会不公然打出反旗、不攻击县城、按时缴纳一些象征性的钱粮,官府就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让许多晋南的农会干部和农民群众,产生了一种危险的错觉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特派员!”一位解良县农会的会长,一位四十多岁、面色红润的中年汉子,带着几分自豪和满足对王刚说,“咱们这儿啊,跟北边不一样! 官府…他管不了咱们! 咱们自己种自己的地,自己管自己的事,挺好的! 何必非要去…搞什么‘革命’,去跟官府硬碰硬呢? 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对啊!”旁边另一位农会骨干附和道,“现在官府不来惹我们,我们也不去惹他,大家相安无事,不是挺好吗? 打打杀杀的,多伤和气啊!”
听着这些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言论,王刚的心沉了下去。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晋南的同志们,已经被眼前暂时的“胜利”和官府的“绥靖”假象所麻痹,陷入了封建统治阶级精心编织的“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之中!
“同志们!乡亲们!”王刚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和沉重,“你们… 大错特错了! 你们以为现在的‘好日子’,是官府大发慈悲赐予的吗?是你们与世无争换来的吗?”
他目光如炬,扫过在场那些面带不解甚至不以为然的农会干部们,一针见血地戳破了那层虚幻的窗户纸:
“不! 绝对不是! 你们之所以能在这里‘自治’,不是因为官府仁慈,而是因为—— 我们人民军主力,在晋西北的八义集,扛住了官军主力的疯狂围剿! 是北方的同志们在用鲜血和生命,为你们吸引了所有的压力!”
他走到简陋的地图前,用力指着晋西北的方向,声音激昂:
“你们想想! 如果不是方劲松的数万大军被死死拖在平当寨、沁邬寨下,死伤惨重,进退两难!晋南本地的官兵,会坐视你们在这里‘分田分地’、‘当家做主’吗?! 他们早就挥起屠刀,把你们杀得血流成河了!”
“官府现在的‘默许’,是一种 彻头彻尾的阴谋!”王刚的语气带着强烈的警示,“他们是因为兵力空虚,无力镇压,才暂时对你们隐忍不发! 他们是在麻痹你们! 是在等待时机!”
他描绘出一幅可怕的未来图景:
“一旦… 我是说一旦!北方的根据地被官军攻破,方劲松的大军回师南下… 到那个时候,你们觉得,官府还会跟你们‘井水不犯河水’吗? 他们第一个要剿灭的,就是你们这些‘心腹之患’! 他们会用最残忍的手段,清算你们每一个人! 到那时,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刚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在农会干部们的心头!很多人脸上的轻松和满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疑、后怕和深深的忧虑。
但长期的麻痹,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仍有不少人抱有侥幸心理:
“王特派员…您说的…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那位农会会长犹豫着说,“官府…不至于这么狠吧?咱们又没造反…”
“没造反?”王刚冷笑一声,斩钉截铁地打断他,“你们组织农会,斗争地主,抗拒官府的政令,这在哪朝哪代,都是 抄家灭门 的死罪! 在官府眼里,你们早就是反贼了!”
他趁热打铁,命令随行的政工干部,立刻、全面地开展思想启蒙和政治动员工作!
一场针对晋南地区“和平麻痹思想”的 意识形态攻坚战,迅速打响!
政工干部们分头行动,深入各个村庄的农会,召开大会,举办夜校,挨家挨户走访。他们不再空谈大道理,而是用最朴实、最残酷的语言和事例,彻底打破农民们的幻想:
“乡亲们! 还记得人民军是怎么起来的吗?”一位政工干部站在打谷场上,对围拢的农民们讲述,“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官府的税、地主的租、豪强的债…像三座大山,压得咱们喘不过气! 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饿死! 那为什么不反抗?!”
“咱们现在能有地种,有饭吃,不是老天爷赏的,也不是官府发的! 是咱们自己斗争来的! 但是,封建阶级,那些地主老财和狗官,他们 绝不会甘心 放弃他们的特权! 他们现在不动手,是因为咱们北方的兄弟帮咱们扛着刀! 等他们缓过气来,一定会秋后算账!”
“阶级斗争,就是你死我活! 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要么,咱们团结起来, 革命到底 ,彻底打倒封建阶级,建立咱们穷人自己的政权! 要么,咱们就等着被他们 反攻倒算 ,家破人亡! 没有第三条路!”
血淋淋的现实、尖锐的阶级对立、毫无退路的抉择… 政工干部们用无可辩驳的逻辑和震撼人心的事实,一层层剥开了官府“绥靖政策”的虚伪外衣,将残酷的生存真相,赤裸裸地摆在每一个晋南农民的面前!
起初的抵触、怀疑和侥幸心理,开始逐渐冰消瓦解。 越来越多的农会干部和普通农民,从麻木的“幸福” 中惊醒,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迫在眉睫的危机!
“王特派员说得对!”一位老农抹着眼泪说,“咱们不能等着官军回来杀咱们啊!”
“对!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咱们得主动把贼打死!”
“跟着人民军干! 革命! 只有革命,才有活路!”
革命的星火,开始在晋南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重新被点燃,并且呈现出 燎原之势!
王刚看到思想动员初见成效,毫不迟疑,立刻开始着手进行组织建设和军事准备:
“同志们! 光有觉悟还不够!必须把拳头攥紧!”
“一、 整顿和强化各级农会组织! 清除动摇分子,选拔坚定骨干!”
“二、 以农会为基础, 普遍建立民兵队伍! 搜集武器,进行军事训练!”
“三、 筹集粮草物资,准备支援北方主力作战!”
“四、 派人严密监视府县官兵动向,随时准备应对镇压!”
在王刚的亲自部署和严令下,派往晋南各地区开展思想动员工作的政工干部们,开始陆续返回解良县的临时指挥部,向王刚汇报工作进展。
临时指挥所内,油灯闪烁。王刚神色严肃,仔细聆听着每一位政工干部的汇报。汇报的内容,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他深感形势的严峻和工作的艰巨。
“特派员,”一位被派往汾河沿岸富庶区域的年轻政工干部,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明亮,他详细汇报了情况:
“我们初到当地农会时,情况…不容乐观。 经过初步接触和摸底,超过七成,甚至接近八成的农会干部和骨干群众,普遍存在严重的‘和平麻痹’思想。”
他具体描述道:
“他们普遍认为, 现在官府不来管他们,他们自己种地、自己管理村务,日子比过去给地主当牛做马时好过多了。他们觉得,‘革命’是晋西北那边被逼得活不下去的人才干的‘险事’,他们这里‘没必要’再去冒险,对‘阶级斗争’、‘继续革命’的提法,非常抵触甚至反感,认为我们是在‘无事生非’、‘引火烧身’。”
另一位负责山区县工作的中年政工干部补充道,语气沉重:
“是啊,特派员。 很多农会同志甚至说:‘我们现在能安安稳稳种地,全靠我们自己敢闹,也靠官府‘讲道理’(指默许)。’ 他们甚至对官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工作难度非常大!”
听到这些汇报,王刚的眉头紧紧锁住。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顽固。基层群众和干部被暂时的、脆弱的“好日子”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平静水面下的巨大暗流和杀机。
“那你们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王刚沉声问道。
年轻的政工干部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空洞说教。 我们改变了策略。我们召集农会骨干和村民,不再直接提‘革命’,而是从他们最关心、也最害怕的事情入手—— 他们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能长久吗?”
他眼中闪烁着斗争的光芒:
“我们一针见血地指出: 官府现在的‘绥靖’和‘默许’,绝不是因为他们发善心,更不是因为怕了咱们农会! 而是因为——晋省的总兵方劲松,正带着几万大军,在晋西北的山区里,和咱们人民军的主力 拼得你死我活! 晋南本地的官兵,要么被调往前线,要么兵力空虚,不敢轻举妄动!”
“我们告诉他们: 你们以为的好日子,是建立在北方根据地同志们用血肉之躯,替你们挡住了官军主力屠刀的基础上的! 一旦北方战线崩溃,方劲松的大军回师南下,第一个要血洗的,就是你们这些‘心腹之患’! 到那时,官府绝不会跟你们讲什么‘道理’! 他们只会讲刀子和鲜血!”
“釜底抽薪”、“揭穿老底” 的现实分析法,开始产生了效果。
那位中年政工干部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一丝振奋:
“当我们把 血淋淋的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危机 摊开在大家面前时,很多原本乐呵呵的农会干部,脸都吓白了! 他们开始后怕,开始反思。”
“紧接着,我们 重申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必然性!” 他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我们告诉乡亲们: 咱们农会斗地主、分田地,在官府和那些老爷们眼里,就是刨了他们的祖坟! 阶级斗争,就是你死我活! 没有调和的余地! 他们现在不动手,是力所不及,绝不是心慈手软!一旦他们缓过劲来,必然反攻倒算! 咱们和封建阶级,只能有一个站着!”
“最后,我们 再次强调了北方总部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年轻干部总结道,“我们让所有人都明白: 晋南一时的平静,是北方战友用命换来的! 要想保住咱们的好日子,甚至让好日子过得更好、更安稳,就不能只想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就必须支援北方! 就必须把晋南也变成战场,拖住官军的后腿! 只有南北呼应,彻底打垮官军,咱们穷人才能真正当家做主!”
坦诚的危机分析、尖锐的阶级揭露、清晰的利害关系,像一把把重锤,敲碎了晋南农会干部和群众心中的侥幸和麻痹!
“汇报特派员!”几位政工干部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希望的表情,“经过我们反复、耐心、也有激烈辩论的工作,大部分农会同志已经开始醒悟了!”
“他们意识到了危险,感到了后怕!”
“很多农会已经主动要求组织民兵,筹集粮草,准备应对官军的反扑!”
“支援北方主力,共同抗敌的呼声,越来越高!”
听完汇报,王刚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坚定的笑容。
“好!同志们,你们做得很好!”他站起身,用力一挥手,“思想上的坚冰,已经开始融化! 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趁热打铁!”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所有人,下达了新的指令:
“一、 所有政工干部,继续深入基层,巩固思想成果,将革命的道理讲透、讲活,激发群众的斗争热情和阶级觉悟!”
“二、 立即着手! 在觉悟提高的农会基础上,加快建立和扩大民兵武装! 开展军事训练,准备战斗!”
“三、 统一协调! 开始有计划地筹集粮食、布匹、药品,建立秘密交通线,为支援北方主力作战,做好物质准备!”
“四、 提高警惕! 严密监视府县官兵动向,防止狗急跳墙!”
“同志们!”王刚的声音充满了力量,“晋南,绝不能再是官军的安稳后院! 我们要把它变成埋葬封建王朝的又一个火山口! 要让方劲松、石峻德之流,陷入南北夹击、首尾难顾的绝境!”
“是!特派员!”众人士气高昂地领命而去。
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政治动员,在晋南大地悄然完成。看似平静的晋南农村,内部已经积蓄了 反抗的怒火和革命的力量。王刚领导的工作队,成功地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点燃了 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晋省的战局,因为晋南地区的 觉醒和转向,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对方劲松和石峻德极为不利的逆转!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