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的铃声,如同一声悠长的、带着金属质感的叹息,穿透了教学楼每一层走廊,也惊醒了沉浸在一道复杂应用题中的晓光。她握着铅笔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又迅速地在草稿纸上写下最后一个演算步骤,这才轻轻地、仿佛完成了一个庄严仪式般,吐出了一口绵长的气息。
教室里瞬间沸腾起来。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喧哗声、收拾书包的哗啦声、相约去何处玩耍的邀约声,交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代表着一天结束的洪流。这洪流迅速席卷了整个空间,带着一种近乎欢脱的急躁,冲向各个出口。
晓光却没有跟随这股洪流。她的动作,带着一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沉静和缓滞。
她先是将那支绿色的、笔杆已被手心摩挲得光滑的铅笔,小心翼翼地放回印着花朵的新铅笔盒里,扣好搭扣。接着,她开始整理桌面上摊开的书本和练习册,每一本都用手掌仔细地抚平卷起的边角,按照科目和大小,分门别类,摞放得整整齐齐。她的手指拂过数学练习册上那密密麻麻的演算痕迹,拂过语文课本里她认真写下的笔记,眼神专注,仿佛在清点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了课桌的左上角。
那里,用透明胶带贴着的、那张香烟盒大小的黑白“舅舅超人”复印画,在夕阳斜照下,边缘似乎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画面上,那个线条稚拙却充满力量的超人形象,依旧保持着挥拳的姿势,红色的披风(在黑白复印件上呈现为深灰色)仿佛仍在飞扬。她伸出食指,用指腹极其轻柔地、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画上超人的轮廓,从硬朗的脸部线条,到虬结的臂膀,再到那飞扬的披风尖端。冰凉的桌面透过薄薄的画纸传来,但她却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温度。
这大半年来,就是这张小小的画,陪她度过了无数个埋头苦读的午后,在她遇到难题几乎要放弃时,给予她无声的鼓励;在她因为思念和担忧而心神不宁时,提醒她坚守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张画,更是她与高墙内的二舅之间,一条看不见的、却坚韧无比的情感纽带,是她所有努力和期盼的一个具象化的图腾。
现在,它的使命,似乎即将暂时告一段落。
晓光的手指停在画的一角,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揭开了那已经有些失去粘性的透明胶带。她的动作很慢,很轻,生怕弄皱了一丁点纸张,仿佛在拆卸一件易碎的珍宝。当画被完整地取下来时,她将它放在掌心,低头凝视了片刻,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了一个极浅极淡,却蕴含着无限复杂的笑意。那笑意里,有酸楚,有回忆,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期盼。
她打开书包,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旧挂历纸自己糊成的、扁平的硬纸夹——这是她用来存放最重要物品的地方,里面有几张获得的奖状,有她认为画得最好的几幅画的原稿。她将这张小小的、承载了太多重量的“舅舅超人”画,小心翼翼地、端端正正地夹了进去,放在最上面的一层。然后,她合上纸夹,拉好书包拉链,将它郑重地背在肩上。
做完这一切,她才抬起头,将目光投向窗外。
教室位于二楼,视野还算开阔。远处,是城市边缘起伏的、黛青色的山峦轮廓;近处,是学校围墙外几株高大的梧桐树,新生的叶片已经颇为茂密,在晚风中发出沙沙的轻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边的天空。
夕阳正在不可逆转地沉向地平线,将它最后、也是最浓烈的光辉,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那光芒不再是刺目的金黄,而是转化成了无比绚烂、无比深沉的橘红、瑰紫与金红交织的色彩,如同打翻了巨人的调色盘,将大片大片的云霞渲染得如同燃烧的织锦,又如同沸腾的熔金之海,壮丽得近乎悲壮。这辉煌的光,毫无偏袒地笼罩着万物,也透过玻璃窗,流淌进教室,将晓光的脸庞、她洗得发白的旧外套,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短暂的光晕。
同学们的身影已经稀疏,教室渐渐空荡下来,只剩下值日生打扫时发出的零星声响。喧嚣退去,一种黄昏特有的、带着些许怅惘的宁静,开始弥漫。
晓光没有立刻离开。她静静地站在窗边,小小的身影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有些孤单,却又异常挺拔。她望着天边那场盛大而注定短暂的日落演出,望着那绚烂到极致后、正一点点被墨蓝色吞噬的光明,清澈的眼眸里,倒映着那片燃烧的天空,也闪烁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而辽远的光。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了。过去的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如同无声的黑白胶片,在她脑海中飞速掠过——二舅被警察带走时那混乱而惊恐的一幕;探视室里冰冷的玻璃和滚烫的泪水;大舅日益佝偻的背影和深夜压抑的咳嗽;舅妈在灯下缝纫到眼睛通红的样子;三舅默默递来的“笑脸”和那个被他藏起来的秘密“超人”玩偶;王秀兰那看似悲悯实则冰冷的嘴脸;张老师无声却坚定的扶持;自己在油灯下奋笔疾书的每一个夜晚;课堂上那专注汲取知识的瞬间;还有那张贴在床头、给了二舅无穷力量的“舅舅超人”原画……
所有的艰辛、泪水、挣扎、恐惧、期盼、温暖……都浓缩成了这漫长的一天,这最后的等待。
夕阳又下沉了一分,天边的瑰丽色彩开始变得柔和,掺入了更多的蓝灰色调。暮色,像一张温柔而又不容抗拒的网,正从四面八方悄然合拢。
晓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里带着春日傍晚特有的、微凉而清新的气息。她转过身,不再看那即将沉没的夕阳,而是将目光投向东方——那里,天空的颜色已经显得更深沉,几颗性急的星星,已经开始在渐浓的暮色中,闪烁着微弱而坚定的光芒。
她知道,黑夜即将来临。但她也知道,黑夜之后,是什么。
她背好书包,迈开脚步,向教室外走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清晰而坚定。当她走到教学楼门口,即将融入外面已然降临的暮色时,她停住了脚步,再次抬起头,望向东方那越来越清晰的、预示着黎明方向的深蓝色天幕。
她的嘴唇轻轻翕动了一下,一个极其轻微、却带着千钧重量的句子,如同最庄重的誓言,又如同最温暖的祈盼,从她的唇边溢出,消散在带着凉意的晚风中,却清晰地响彻在她的心湖,激荡起无尽的涟漪:
“二舅,明天就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她眼中那映着残霞与初星的光芒,骤然变得更加明亮、更加炽热,那是一种穿透了所有阴霾、洗刷了所有委屈、凝聚了所有力量的——希望的光芒。
然后,她不再犹豫,迈着比往常更加轻快、也更加坚定的步伐,走进了青瓦巷沉沉的暮色之中,走向那个亮着微弱灯火、充满了等待也即将充满团聚的家。
黎明,就在下一个转身之后。而希望,已然在她心中,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