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个偏僻的地两人进了空间,祝晓燕用忙碌调整情绪,林鸿彬则忙活吃食,烧烤配果酒。
也许是心情不好,祝晓燕用没什么酒精度的果酒把自己灌醉了,然后被林鸿彬送去休息了,林鸿彬则在空间忙碌着,一刻不得闲。
睡了一觉后,祝晓燕心情基本好转了。
“我们还在妙峰山附近吗?如果还在的话,附近有一座浮在江中的寺庙,叫金山寺,要不要去看看?”
“金山寺?好啊,去看看!”
金山寺在穿越前也算是个网红景点了,虽然他没去过,但每年夏天都刷到“水漫金山寺”的视频,林鸿彬也想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散散心也挺好的。
出了空间,现在时间是下午两点多,往西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渡口了。渡口立数块石碑,记录金山塔寺的来由,明代重建碑、以及民国23年重建碑。看来金山寺的建筑是民国时期重建的。
现在是丰水期,天然石桥被淹没,只能摆渡过去。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来游玩,林鸿彬直接大手笔2毛钱包来回,让艄公不用等其他游客了,让艄公大爷开心的合不拢嘴,摆渡一趟2分钱每人,这等于10个人了。
这个时候省里给公交的定价是2分钱每公里,榕城去鹭江近400公里票价是7块6毛5,林鸿彬从县里来榕城,票价是3块7毛5。
“坐稳扶好,马上开船了。”船是小舢板,两个码头之间有根粗麻绳,艄公拉着绳子过渡。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很快的就到了对岸。林鸿彬先跳上码头,然后拉着祝晓燕一起上了金山寺。
“晓燕,你以前来过这里没?”
“没有。活着都很费劲了,哪里还会有心思过来。”
金山寺码头有小一部分被洪水损坏,还没有修复。还有一个被冲毁树木的树桩,树桩冒出新枝,这是棵榕树。
金山寺是用石头建的,虽然重建的时间不长,但古韵依旧十足,应该是仿明式的。
前殿正门有一副对联,林鸿彬不禁的跟着念了起来:“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冲屹立,独能一柱抵中流。”
寺内竟然有人,中年,穿常服,也不像是居士,更像是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
他看着林鸿彬两位在看对联,直接开口介绍:“这副对联是朱熹在此地讲学时所题,上联写出金山寺特殊的‘水中寺’的建筑特色,江水绕寺而流,远望金山寺,仿佛一条逆水而行的船,力争上游。下联则写出金山寺屹立江中的气势。”
中年人带着两位进了前殿,直接介绍:“这是天后宫,是供奉着妈祖林默的,‘天后宫’这个牌匾相传是三宝太监郑和所题写的。后墙上挂着横匾‘是最胜处’是当时重修时请民国主席、也是侯官人林森写的......”
林鸿彬和祝晓燕跟着中年人,细听中年人的讲解。
“这是金山塔,是这里最早的建筑。主要的作用是船舶航信标志,建于五代时期,高约十米,由185块白梨石砌成,是座七级八角实心石塔。金山寺依塔而建,在石塔建成数百年后,于宋代绍兴年间在塔的周围修建殿堂、厢房等形成寺庙。所以金山寺古称金山塔寺,我《洪塘志》上是这么记载的:‘金山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似江南镇江,故曰小金山。有塔七级,故曰金山塔寺。’说这寺很像镇江的金山寺,故取名小金山寺。”中年人侃侃而谈,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妈祖殿正后方是大慈楼,供奉着西方三圣。中年人对这个就没什么介绍了。
大慈楼前的左厢房是怡怡斋。
“这是古时学子读书的地方,是我们洪塘地区的文化摇篮,明朝名将张经、状元翁正春和吏部尚书曹学佺相继读书、着作于此。”洪塘就在金山寺对岸,妙峰山下的村子,看来这位中年人也是洪塘人,说起洪塘名人时,满脸的自豪感。
右厢“借借室”。
“‘借借室’是明爱国学者、蒲阳人林龙江着书立说之所,林龙江倾囊捐助掩埋了被倭寇杀戮的受难者尸体之后,来这儿着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人们称他借寓的这个斗室曰“借借室”。他自己还在门上署一副对联:“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为庐亦借人。”
“就在这“借借室”里,林龙江撰写了《防倭管见》等书,提出保国安民的良策。林龙江每年夏天都设坛纪念被倭寇杀害的乡亲,他逝世后,乡民便在附近的龙腰山下盖了龙江寺,表达对他怀念之情。”
中年人对这些史实很熟悉,张嘴就来。
中年人又把林鸿彬两位带到金山寺位西方向,这里有一棵古樟树。
“这棵古樟树是我们洪塘状元翁正春亲手所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古代学子在此树下求金榜题名,所以又被誉为状元树。”
站在状元树下,看江水滔滔,雄浑异常,竟然有一股“大江东去”的感觉。林鸿彬看向祝晓燕,祝晓燕回他一个浅浅的微笑,已经没有中午时的阴郁感。
这散心散的还是很有效果的。
金山寺不大,很快逛完了,临别时,林鸿彬装着从袋子里拿出两竹罐蜂蜜,一竹罐覆盆子:“讲解非常精彩,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是我们自己采集的野果和蜂蜜,不成敬意。”
中年人推脱一番后便收下了,心里暗暗感慨,要是多来几个这种客人就好了!
上岸后,林鸿彬转头看着保存完好的金山寺,想起县里的文庙,不禁的叹了口气。
“怎么啦?”祝晓燕听到林鸿彬的叹气,不禁问道。
“没什么事,我只是想起县里有点破败的文庙,有所感触罢了。”
“哦!”祝晓燕也就没继续问了。
回到岸上后,两口子商量着下午和晚上要怎么过。
“这江是乌龙江吧?昨天晚上收获很大,晚上在这乌龙江也来一次?”
“可以啊,反正我躲在空间里,只要明天来的及坐车就好!”
“放心,不会错过时间!错过了我就踩自行车回去。”
“那现在呢,要不我们就在这洪塘逛逛,刚才那位同志不是说状元翁正春是这里的人吗,听说这里还有条状元街,我们去沾沾文气?”
“行,出发!”
洪塘不是什么旅游区,看到两个陌生人,满脸的审视与警惕,让两人顿时失去了继续闲逛的兴致,然后直接去乌龙江边走去。
这也不能怪本地居民,当年特务烧了榕城好几条街的惨状很多榕城人还历历在目,这又不是城里、也不是景点,对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当然得警惕一些,要不是两人走的快,都会有人去报警的。沿着河岸向北走一段距离有一片芦苇荡,两人往芦苇荡里一躲,先把祝晓燕送进空间,林鸿彬直接在芦苇荡里往江边摸去,还惊起了一些水鸟。
到了江边就照抄昨晚的作业了,打窝捞鱼,不仅在水里打窝,还在滩涂和芦苇荡里放了一些饲料。
除了江里的渔获,林鸿彬还在附近的滩涂区和芦苇荡弄到了几种贝类,也弄到一个新品种:淡水壳菜。淡水壳菜可食用,用来煲汤很是鲜美;也是禽类、鱼类优良天然的饲料,喂猪也没什么问题。而且繁殖速度快,这个可以先养殖一批。
在滩涂和芦苇荡里打窝,吸引到了一些黄鳝,还收到好几个甲鱼和乌龟。
都送进空间养了。